如何做好参与世界竞争的准备
——基于江苏省苏州市初中生国际化素养监测研究

2020-12-19 00:01王静芝
江苏教育 2020年42期
关键词:国际化初中生素养

王静芝 陆 云

一、研究背景

面向新时代,江苏省苏州市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一直大力推进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着力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国际理解教育模式,全面提升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全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在2018年、2019 年连续召开的苏州国际理解教育大会,集中展现和总结了苏州教育国际化阶段性的成果。

回归到学生,他们的国际化素养水平如何?做好迎接未来世界竞争的准备了吗?教育应该如何变革以应对挑战?为此,项目组对全市范围内的10275 名初中生的国际化素养现状、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监测研究,以期为制定和规划教育国际化相关政策和项目、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探索提供可资参考的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概念界定

本研究基于亨特(Hunter)的国际能力理论,结 合DeSeCo(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计划关于国际化发展趋势下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的分析,以及PISA 发布的2018 全球胜任力框架,将“国际化素养”划分为“知识”“理解”“技能”“态度”四个维度,并将其定义为:具有世界语言、文化、历史、地理以及全球问题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拥有和平、民主、发展的全球化视野和开放性态度,对文化差异保持理解和尊重,能够运用有关知识有效地进行跨文化合作与交流。

(二)监测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了苏州市92 所初中校(包括各县、市、区的8 所学校及所有市直属学校)的初一、初二、初三各一个班级的学生,参与本次调查。回收问卷共10780 份,经数据筛选后,获得有效样本10275个,其中,男生5157 人,占50.19%;初一学生3605 人,占35.09%,初 二 学 生3424 人,占33.32%,初三学生3246人,占31.59%。

(三)监测工具

本监测主要采用自编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个人背景特征,包括学生的性别、年级、家庭背景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以及学生出国经历等;第二部分为针对初中生的《国际化素养量表》;第三部分为学生所感知到的国际化环境,主要包括家庭、教师和学校等方面;第四部分为学生参与国际化课程、活动的情况。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初中生国际化素养的现状分析

初中生的国际化素养总体状况较好,平均得分为3.16(标准差为0.59),大于理论中值2.50。对国际化素养四个维度的得分比较可知,学生在国际化态度上的得分最高,表明初中生大都具有较强全球化意识,能在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开放地接纳不同文化的差异,并乐于参与跨文化的学习与交流活动。学生的国际化的理解程度较高,这表明学生大多意识到了全球化社会的形成及其带来的影响。

具体分析学生在国际化知识和技能上的得分情况可知,初中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及风俗习惯的了解程度相对较高,但是对其他一些国家的历史和地理概况、文化习惯和风土人情、国际组织性质和作用的了解程度较低。此外,初中生“和外国人进行恰当、有效的交流”“和外国学生一起协同完成团队学习或活动任务”这两项交往技能还有待提高。

(二)初中生国际化素养的群体差异分析

本研究选取学生的家庭所在地、父母受教育程度以及出国经历等为背景变量,使用T 检验或F 检验,对学生国际化素养进行群体差异性分析。

1.家庭所在地差异。

将学生的家庭所在地分为城市和乡镇,进行T 检验,结果显示,城市家庭学生的国际化素养水平均显著高于乡镇学生,尤其在国际化技能方面的差异最大。可见,城市学生在国际化教育资源的享有、跨文化交流的机会和体验等方面较乡镇学生要更占优势。

2.父母受教育水平差异。

将父母的学历水平作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可知,不同学历水平的家长其孩子的国际化素养存在显著差异,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的国际化素养也越高。

3.出国经历差异。

调查显示,近三年中,有出国经历的学生人数为2423人,占23.58%。通过方差分析可知,不同出国经历的学生国际化素养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出国次数为0次和1次的学生之间差异最为明显,学生出国经历越丰富,国际化素养越高。

(三)国际化素养的影响因素分析

1.学生国际化素养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将学生所感知的环境影响因素划分为教师、家庭和学校三类,进行Pearson 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学生国际化素养与教师、家庭、学校等方面的支持性环境因素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教师因素与学生国际化素养的相关性相对较强。

具体分析教师、家庭和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国际化教育资源及环境现状,超80%的学生均认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渗透一些国际化的知识及理念,并且支持学生参加国际理解教育的相关活动。其次,76.84%的学生认同会经常与父母一起关注国际时事、谈论国际议题。最后,81.1%的学生认同学校比较注重营造国际化的校园环境和氛围。

2.学生国际化素养与国际化课程或活动参与度的关系。

通过Pearson 相关分析可知,学生在国际化相关的课程学习或交流活动上的参与度,与其国际化素养的知识、理解、技能与态度维度均呈正相关关系,尤其是与国际化知识与技能的相关性相对较强。

具体分析初中生国际化课程或活动的参与情况,近60%的学生表示会经常关注和了解全球时事、查阅外文版书籍或媒介资料,但只有约35%的学生表示会经常参与外籍教师课程、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或活动、国际化的赛事论坛和文化活动,有40%左右的学生从未参加过中外友好互访交流活动。总体而言,学生的国际化活动参与度还有待提高,学校、教师、家庭等在为学生提供国际化学习资源及活动参与机会方面还大有可为。

四、对策建议

(一)综合利用优质的国际化教育资源,注重差异、促进均衡

教师在设计国际化课程或活动过程中要重视个体差异,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知识基础,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鼓励学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如多语种、校园足球、书法等),利用友好学校及本土的国际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元的国际文化与交流活动。

(二)全方位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研究,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行经验,充分利用本土优质国际教育资源,集合一批国际理解教育骨干教师,在探索研究的基础上共同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估面向中小学生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通过加强学科渗透、开展主题活动、开设校本课程、丰富校园文化、建设资源平台、实施专题培训等途径全面推进国际理解教育,打造一批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和教育国际化示范校。

(三)加大“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力度,提升教师的国际素养

各区各校要加大“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力度。一方面,拓宽教师海外培训和出国任教渠道,丰富教师的海外经历和国际视野,提升教师的跨文化理解与沟通能力。另一方面,深入推进教师引智培训和外籍教师进课堂项目。通过聘请外籍专家来苏开展培训,促进教师及时学习和了解国外教育的发展趋势、先进的教育理念、内容和教材教法;通过引进一批受过良好高等教育、具有教育热情和较强环境适应能力的外籍教师,促使中外教师之间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此外,还可以依托本地的国际教育资源,合作开展教师国际素养提升培训项目,组织中外教师同课异构、教学研讨等活动。

(四)建立学生国际化素养的监测评估机制,落实改进措施

应建立学校自评与行政部门综合测评相结合的国际化评估机制,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开发学生国际素养评估工具,并进行跟踪测评,及时掌握学生国际素养发展现状、问题及原因,帮助学校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采取改进措施,真正促进学生国际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国际化初中生素养
聚焦港口国际化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强化家庭教育 提升家长素养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