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育人研究

2020-12-19 05:32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理论课民办高校协同

廉 洁

(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上海 201806)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民办高校特有的教育教学系统、学生工作系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系统与公办院校有明显的区别,民办高校承担着公益类高校的补充功能,更能够充分接触到社会需求的前沿,决定了民办高校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的可能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内涵

“协同”这一理念,源于西方的系统科学,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有了“合作教育”“联合培养”“协同育人”等概念,所以国内学者对“协同育人”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概念引进、应用分析阶段(曹健等,2004;王轶等,2009)。“协同创新”又称集成创新,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哈肯于1971年提出,他认为:“子系统在相互配合的关系下产生协同作用和整体效应,驱动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划排列,让子系统间形成有序组合,并推动系统发生质变并达到稳定状态,形成超越于简单的部分相加所具有的新功能的有机整体。”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育人”就是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相关主体元素并且优化组合,把学校层面、家庭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等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力量有效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主动教育与被动教育相融合、外在教育与内在教育相统一。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了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主体。所以,既要关注内容供给改革,紧抓高校思想政治课,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全员育人;又要抓主体供给改革,联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主体,形成工作体系,实现全过程育人;还要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思想政治协同育人生态圈。

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困境

民办高校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别于公办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能照搬照抄公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模式,要找准着力点,要牢牢把握住民办高校特性特点和运行机制,研究探索符合民办高校特点的、富有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色的新路子。民办高校作为公办院校的补充,更加贴近社会需要;民办高校经费源于自营自收,因而要更加紧密的联系家庭和学生个体。当前民办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协同教育系统中,主要存在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理论素质不够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教育让位于职业技能教育等问题。

互联网的开放性、交互性、快速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释放了人们在现实中的压力,同时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竞争激烈的网络意识形态角逐赛中,参与者除了普通民众之外,还有国外其他势力及其代理人。理性不足的网民与别有居心的其他势力积极利用国内开放式网络舆论平台进行政治活动,对改革开放、英雄人物、道德素质进行有失公允的评价甚至是抹黑。”网络中的意识形态争论遍布线上和线下,民办高校学生存在非理性因素,也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是协同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拓展至网络从而建构民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话语权。这需要教育思维、教育理念、知识传授、教育机构和社会文化的协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性和实然性,以解决民办高校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困境。

“协同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研究少之又少,民办高职院校是以社会需要为指向设立专业,更不应该独立奋战,行动之前思想先行,亟待有相关的理论指导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作用,构造一个思想育人与实践育人协同作用和谐共生的理论框架。目前,理论研究以国家层面战略结合突出性案例对协同育人与协同创新进行研究;如何实现具备较高效度的协同育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及思想政治工作的更新是现有研究的薄弱点;对协同理论的研究主要针对主体与外部的互动,即体现在高校与外部企业或产业作为独立共生单元的共生模式分析、共生能量传递路径选择,而在高校内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不能单打独斗,德育与智育两大工作不是独立存在的,而应当是和谐共生的。

三、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协同创新育人模式思路探索

上海民办高校在学生总数106245人,约占全市本、专科生总数的20.7%。教职工6463人,专职教师4010人,专职辅导员620人。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所占份额已经不容忽视,民办院校师生群体数量越来越趋于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机制对于民办高校来讲,就是要调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客体和生态环境要素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创新过程中的作用进行释放,打破该系统中创新主体间性,通过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会来实现协同资源的整合过程,确保思想政治育人创新活动的成功实施,以期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链协同内部联结作用。协同创新这一思想,不仅指共存互动,更是一种新思维,它要求人们从传统的一元思想方法转变到多元式的思想方法,从独我思想向联动思想转变,建构民办高校特色的协同创新育人链。

1.内容供给侧: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基点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大学生已成人,大学阶段就是侧重于“是为人”的培养过程。高校大学生一般年龄在18—22岁,正值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时期,“高校所承担的理论教育任务,就是帮助大学生在自身成长过程中,正确认识所处的社会、国家、世界,形成正确的立场、健全的理性、独立的判断力,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形成自己的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是帮助大学生形成认识和分析社会问题的坚定立场与政治方法。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解决当代中国复杂问题的指导思想,辩证法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这种政治素质、这个坚定立场、这些有效方法,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自己认识和形成的,是需要引导和培养出来的,这个过程就是大学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要想真正走心,只有紧贴学生实际需求和切身利益,才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振谐调。现在大学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不乏只是走形式,学校里一些学生逃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培养起、唤起大学生对于理论的内在需求”。一些学生会觉得,马克思主义理论难懂又枯燥,即使学习了到底对将来找工作有什么用呢?现代社会,价值观和选择是多样性的,知与行,行与立,是因果关系,如果不能在价值形成的初期起到引导关键作用,不能做到直面问题、因材施教的话,思想政治理论课无非就是无用功。

2.主体供给侧:以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为结合点帮助民办高校大学生分析和认识各种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发展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大学里有各类丰富的课程,各类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思想政治的教育资源,教师们不仅要在课程中传授科学知识,更要深入继承和发掘人类文明成果、弘扬民族精神、体现道德情操、探索知识规律。专业课应当是具有双重性的,一方面要求知识传递的完整性的显性效果,另一方面要求知识传授完成后的隐性效果,一场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规范的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彻底接受和应用,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在学生们学会知识后反馈给社会。民办院校的师资力量缺乏,现有的待遇和科研提供能力对教师们吸引力不足,人才安置后续服务和支持不到位,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民办高校应发挥自营自收的优势,迅速改革,防止人才的“马太效应”。

3.资源供给侧:乘“开门办思政”的上海思想政治育人改革东风,对社会资源兼容并包、取长补短。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就认识到社会资源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特别重视素质教育,创新了一系列的“合作教育”“联合培养”“产学研合作”的方式,但尚未形成“协同育人”理念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大都以“产学研合作”“协同教育”“跨文化培养或训练”等形式出现。这点上海的“三全三圈十育人”模式就走在了前列,在“三圈模式”的外圈中,提出抓资源供给改革,构建形成“开门办思政”大格局,实现全方位育人。

民办高等院校首先是在思想政治协同创新育人实践中协调自己与社会资源合作的管理机制进行研究,以研究如何实现校企合作的稳定性和扩大交流合作面管理为目的对大学职业技术社会化转移进行研究。Caldwell(1992)认为,管理产学研活动的职能部门,应该具备与外部企业或高校进行谈判的能力、在组织内进行协作的能力等。Elias(2000)认为,包含创意、创新、信息流动的跨组织知识架构是产学研合作开展科研育人活动的本质,其中,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加速知识的交流,在信任的基本前提下对知识本身、知识管理的方法进行共享,还需要独特的组织设计能力来建立产学研合作的组织架构。民办高校的具有架构灵活,管理快捷,信息流动快速的特点,特色的架构和管理可以实现高校与社会资源的有效互动。

4.客体需求侧: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工作为着力点,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的咨询与介入,疏导大学生的消极情感、释放各种压力等,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工作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构成,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日常生活环境的形成、发展与转换构成了学生工作的领域,关注学生在校园中的日常生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工作具有深刻的复杂性,时代的发展已经赋予它新的思想和内涵,这要求学生工作者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思想政治教育动态的把握,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平衡构建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没有指导的理论可以套用,这些都激励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主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程的协同动态形成。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主动推进学生工作不断地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理论课民办高校协同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协同进化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