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下负压救护车的管理实践

2020-12-19 05:51林振素张城钊谢晓丽孙树华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防护用品救护车急诊科

林振素,张城钊,谢晓丽,孙树华

汕头市中心医院(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急诊科,广东 汕头515031

院前急救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及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首要环节。面对突发卫生公共事件,既要面对日常急救出诊可能遇到的疑似患者,又要承担辖区可疑发热患者,疑似和确诊患者的转运工作[1]。2019年12月以来,COVID-19疫情在国内外不断蔓延[2-3],如何有效防止新冠患者在院前急救及转运过程中发生人员感染及疫情传播,确保院前急救与转运过程安全却未见相关研究报告。本研究回顾分析2020年1~3月我院急诊科转运的44例COVID-19患者,结合国家及省卫健委的有关文件精神及专家共识指引,从相关人员的培训、防护设备、转送流程、消毒等方面进行规范、落实,实现院前急救“零传播”、“零感染”。现就我院急诊科工作中的一些实际做法进行总结,以期对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也是本市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共转运确诊患者44例。无发生传播感染。

2 人员的配置及培训

(1)人员安排: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我们建立专职COVID-19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团队6人,选择身体素质好、责任心强的未婚护士,实行A、P、N排班模式,每班8 h,其中1人为机动班,即应急补充人员,在其他人员身体不适时进行替班。确保院前急救人员有充足休息时间;(2)人员培训:院前急救队每个护士上岗前都接受COVID-19相关知识培训,各类防护用品的使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3)完善制度:根据国家及省卫健委的文件精神及专家共识,制订并不断完善各种制度、流程及指引,各岗位人员职责,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3 防护设备

3.1 个人防护装备

在院前急救工作中,急救人员易受带有传染性病菌的血液、分泌物、飞沫、排泄物等污染,因此标准的个人防护措施必须严格贯穿于整个院前急救的工作过程[4]。分体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眼罩、N95口罩、隔离衣、防护服、乳胶手套、鞋套等需按基数齐备[5]。

3.2 救护车防护装备

3.2.1 负压型救护车 应选用负压型救护车对COVID-19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转运。负压救护车医疗舱内受生物污染的空气经高效过滤后排出车外,保证不污染外界环境。在正常情况下,医疗舱内负压能达到-10~-30 Pa,就符合国家负压救护车的标准要求。设定负压救护车应使用登记本,详细记录转运的时间、滤网启用时间等;到期应及时更换滤芯,以确保负压过滤的有效性。负压装置滤芯启动4320 h后需更换,常态下负压滤芯有效期为8月,当负压值比正常负压值降低20%时,说明过滤芯被粉尘阻塞,达不到正常负压值及负压效果,需更换新的滤芯[6]。

3.2.2 负压隔离仓 负压隔离仓由负压生成系统建立并维持密闭舱体为负压环境,舱内的污染空气不经净化不能溢出[7],因此能够有效控制各种病毒的传播及交叉感染,确保对救护车内急救人员及周围人群的有效防护。

3.2.3 急救设备 需配备氧气、简易呼吸球囊、移动式呼吸机、吸痰机、监护仪、心电图机、除颤仪、出诊箱、气管插管用物(使用一次性喉镜套)等,确保车载医疗设备和担架等专车专用。

4 转运流程

4.1 出车前个人防护装备

个人防护装备是确保急救人员不被感染最为有效的措施。在接到出车指令后,急救人员应于出发前在清洁区按流程穿戴[7],在更衣区设有全身镜可供工作人员穿戴时对照,穿戴防护用品流程制作上墙以提供指引。

4.2 转运与交接

到达患者所在地点后,与转出医院医务人员交接病情,给患者戴一次性外科口罩,将患者安置在救护车医疗舱,启动医疗舱内负压装置并保持医疗舱内密闭,并将空调调至低档,以防在进风口产生气流涡和乱流,导致气体浓度聚合;到达目的地后,与接收科室医务人员进行交接,在接收科室按流程进入相应区域进行脱防护用品及清洁消毒。同样地,各区域应设有全身镜及穿脱防护用品流程指引。

5 消毒

5.1 救护车的消毒

患者转运完毕后,需对车内空气、车厢墙体表面、地面、物品表面进行清洁消毒(图1)。

5.2 医疗设备的消毒

院前急救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呼吸机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道,管道进出端连接主机处予装一次性细菌过滤器保护,主机消毒按《呼吸机清洁、消毒指南》执行。可重复使用的管道容器等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密封,并贴上标识(如“COVID-19”)送消毒供应中心处理。体温计用75%酒精浸泡30 min后擦干备用,血压计袖带无肉眼污染时用1000 mg/L含氯消毒浸泡,有被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用2000 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后清水清洁晾干备用。听诊器、仪器表面等用75%酒精擦拭消毒。

5.3 防护用品的消毒

可以重复使用的防护眼罩、面罩使用75%酒精浸泡30min后冲洗晾干备用。

5.4 医疗废物的处理

各类针头、锐器应放置于防渗漏、防穿刺的锐器盒,其他医疗垃圾、污染的一次性物品及患者的生活用品均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收集袋封装并贴上“COVID-19”标识,按医疗废物处理。

6 质量控制

(1)设立物资清点本,所有物资做到五定:定基数、定点放置、定期检查、无菌物品定期消毒、灭菌,仪器设备定期保养维护完好率100%。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班班交接,物品随用随补充,及时消毒处理;(2)护长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好质量持续改进

7 结论

院前急救是抢救COVID-19急危重症患者生命及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首要环节,如何落实措施做到“零传播”、“零感染”至关重要。我院急诊科2020年1~3月共转运44例COVID-19确诊患者,通过前期人员的培训、制度建立、防护设备配置、转运的流程、消毒隔离、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把控,高效、顺利地完成了院前转运,医护人员无一发生感染。现将我院急诊科工作经验总结为以下9点:(1)成立专职院前急救小组,由身体素质好、责任心强、无家庭负担的人员组成;(2)严格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及技能培训及考核,确保人人过关;(3)正确使用救护车负压装置,确保医疗舱在有效地负压范围;(4)保证防护设备充足可供使用;(5)急救设备完善;(6)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确保制度落实到位;(7)确保转送流程通畅,做好兄弟单位之间的沟通,发现问题及时修订流程;(8)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按规范执行;(9)工作互相监督,管理者随时检查督导。希望以上经验能够为后续院前急救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防护用品救护车急诊科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基于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自动曝光控制降低CT检查中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研究
《工作场所粉尘危害防控检查要点
——工会参与尘肺病预防实用指南》—— 检查要点20 为劳动者提供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确保正确使用和良好维护(连载六)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确保职业健康安全
为何国外救护车车头上的这个词反着写
救护车
更安全的红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