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抢救车内药品管理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2020-12-19 20:09
关键词:清点清查药品

张 洁

(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上海 201100)

抢救车属于存储放置抢救药物以及相关设备的专用车辆,在医疗机构各个科室间必配的一类抢救设备[1]。抢救药物通常为抢救各类灾害、突发性大面积传染病症以及因各种意外事故的急性重症患者生命的必要用品,因此在实行抢救前必须确保抢救药品未发生损伤。此外其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直接对抢救工作的治疗效果造成直接影响,且其管理水平标准亦能表现出医疗机构抢救以及管理能力整体水平,若医疗机构内部发生紧急情况时,但应用于抢救工作的药物等必需品未准备完成,会造成医生及护理人员内心的极度不安。本文针对国际抢救车药品管理目前管理情况总结如下。

1 现阶段抢救车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清点检查浪费时间

护理人员需要每周在固定时间对抢救车进行检测,保证抢救车处于完备情况后对其进行封存,无抢救事件时禁止打开使用抢救车,当抢救车使用过后需要在6小时内对其药物进行补充,因抢救药物类型繁多,存放数量以及有效时间有效期各不相同,并且药物基本属于针剂,所以,在进行清查时必须仔细核实对照所有药物的名称、剂量、有效时间等,但每次检测需要消耗35分钟左右的时间才可清查完毕[3]。一些科室的抢救车缺乏较高的使用次数,对其进行重复清查,使得医疗人员价值出现浪费。

1.2 清查流于形式

一些针剂标识字体较小,清查过程中极易引起护理人员眼睛疲劳,造成精力无法集中,使得极易出现麻痹思想,造成清查仅限于表面意义,有时药物种类不同或超出有效时间仍没发现[4]。

1.3 易出现标签磨损和药品过期现象

针对长时间没有应用的针剂,因在清点检查过程汇总多次进行触摸等操作,以及造成安瓿的标识资料模糊,而无法清晰识别的针剂只能选择舍弃,使得药物发生浪费。此外,护理人员在日常需要补充或者应用抢救药品期间,没有严格执行先进先出的标准,造成接近过期的药物为及时消化,导致药物因过期而浪费。有资料显示,标签模糊和药品失效属于是抢救药品浪费的关键因素[5]。

1.4 书写不规范且纸质记录容易丢失或损毁

因护理人员具有繁忙的日常工作,没有按照执行相关条例在抢救药品交接班记录本认真填写,字迹不清或者出现漏填情况,手动记录不但会提升护理人员填写时间,而且纸质记录极易出现丢失或者损伤情况[6]。

1.5 护士缺乏抢救药品的相关知识

管理人员及护理工作者在抢救药品管理方面认知严重不足,主要原因是相关知识教育活动较少,各科护理人员以及实习护生未正确认识抢救药品管理的重要程度,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低[7],在患者抢救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

1.6 抢救车内药品基数配置尚无统一的配置标准

抢救车内配置大量药品,尤其存储药物的槽太深,使护理人员清理、拿取时困难性增加,另外极易出现药品逾期未用完造成药品浪费的情况。但车内药品配置不足易导致抢救患者时缺乏药物未能及时治疗,耽误抢救时机,阻碍抢救工作顺利进行,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且易引发医疗纠纷。

2 抢救车内药品管理的研究现状

2.1 抢救车内药品管理的国外现状

近几年,国外关于抢救车内的药品管理文献数量较少。2014年,由英国建立的国民保健基金会相关的一项实验中,出现3家使用带有密封式数据库系统的新型抢救车的医院,该车内系统的录入了药品及其批号、有效期、失效时间等相关信息,以塑料托盘进行密封处理,使用车辆时通过扫面托盘上的标识条码选取到期时间最短的药品,而相关工作人员仅需要定时确定托盘内药品以及快失效药品数量情况即可,无需每日重复进行清点抢救药品[8],该方式使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工作繁琐程度大大降低。部分医院的抢救车药物清点是由药房专业人员进行,按照统一标准装配病房的抢救车,清查后密封,完成清点后将抢救车送至病房。类似方式也在新加坡中央医院出现,同样按照统一标准管理抢救车,由专门负责的药剂师完成所有抢救药品的清点、补充工作,在此种管理模式下抢救药品的完好率得到了保证,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及工作难度得到明显减轻[9]。

2.2 抢救车药品管理的国内现状

护理质量指标的内容非常多,其中,抢救药品完好率是最关键的要素之一,所以大多数的医院对该内容的管理方式也不相同。管理主要包括保持抢救车车型统一化、制定详细的抢救车定位区和抢救车结构图,目的是降低护士的取用时间,同时急救药品的有效期变更记录需要及时的进行标注,目的是对急救药品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但是,该管理模式有利也有弊,好处是能够及时的发现过期药品,坏处是工作量比较大。龙进等学者曾利用建立电子表格对药品信息进行管理,该管理模式的好处是:当药品达到有效期时,能够自动报警,能够提高管理效率;然而面对其他情况时并无法进行自动预警,而且该管理模式的运行前提是能够熟练的操作电脑。赵清石等学者建立的抢救药品管理模式为“数字化抢救车”,即在每支抢救药品上贴上条形码,并通过扫描条形码对抢救车中的药品进行科学化管理。该管理模式不仅提升了抢救药品信息的准确度,而且减少了清查时间;但是粘贴二维码的行为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并且出错率也有可能提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林菊英等学者建立了移动电子平台的管理模式,即利用电子表格对抢救药品进行有效期方面的控制,该管理模式缩短了管理人员的清查时间;但是,由于移动电子平台的功能比较少,工作量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3 小 结

在医疗界,信息化手段逐渐地被大规模的运用,在国内的医疗机构建设、发展过程中,医院数字化成为了潮流。所以,在探究更理想、简便、快捷的急救车药物管理方案时,MDT(多学科协作模式)、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在实际工作及经济上,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临床药品运用、管理方面,医疗机构的药房是直接的责任承担者,所以,在药品的运用和管理上,药学工作者的专业水平更高,在急救车管理过程中,加入药房人员,能够保证急救车药品的安全性和时效性,另外,也能使护理人员脱离急救车的管理工作,从而获得充足的时间、精力来护理患者。

猜你喜欢
清点清查药品
是不是药品说明书里列举不良反应少的就是好药、列举不良反应多的就不是好药?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区块化器械摆放与清点探讨
眼力大搜索
药品保存细解读
水果药品
固定资产清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探究
从固定资产清查视角探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
现代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动态清点工作——以 MELINETS为例
通向自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