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河蟹的应激反应

2020-12-19 22:48王强云
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2期
关键词:溶氧增氧换水

○王强云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由于天气骤变、生产操作(苗种捕捞、运输、换水等)不规范、投入品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蟹池环境巨变,容易引起河蟹的应激反应,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的河蟹抵抗力下降,病害很容易发生,所以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预防和降低河蟹应激反应。预防和降低河蟹应激反应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保持蟹池较高的溶氧,防止低溶氧应激

1.维持蟹池适度透明度和水草覆盖率。蟹池透明度维持在30~50cm(前 期30cm、中 期40~50cm,后期40cm),水草覆盖率保持在50%~55%。这样既可以保持水体较高溶解氧,又可以防止溶解氧昼夜变化太大。

2.科学增氧。每天22:00至第二天天亮后1 小时,高温季 节(7~9 月)21:00 至第二天天亮后1 小时增氧。阴雨天气连续增氧,晴天中午增氧1~2 小时。确保蟹池水体溶氧在5mg/L 以上。

3.科学投喂、合理施肥。确定以颗粒饲料为主的全年饲料投喂方案,投喂以“八成饱”为标准,禁止过量投喂。饲料宜少荤多素,以投喂30%左右的颗粒饲料为主,少量投喂玉米、小麦等植物性饲料,防止因投喂高蛋白饲料引起水质变化而大量耗氧。合理施肥,防止施肥不当引起蟹池溶氧大量下降。前期以施基肥和追肥为主,施肥基本原则为“前多后少、前氮后磷、新塘多老塘少”。肥料使用前要进行发酵处理,追肥要在晴天中午进行并做好增氧工作,5 月中旬后,一般不需要施肥。

二、维持蟹池适当的pH 植,防止酸碱应激

1.合理调节梅雨季节蟹池pH 值。每年6~7 月份的梅雨期,大量雨水(雨水呈酸性)夹带着泥沙进入池塘,造成pH 下降、水位上升、透明度下降,仪引起藻类、水草的大量死亡。因此,要及时排水,保持水位稳定,使用生石灰调控pH 值,2.5~5.0kg/亩,化水全池泼洒。

2.维持高温季节蟹池pH 值的稳定。7~8 月份高温季节,光照强度大,温度高,蟹池中pH 值总体偏高,日变化大,可以采用少量换水,定期使用果酸类生物制剂调控pH 值,或使用正常用量1/2~1/3 漂白粉等调控。以上两个环节如果处理不当,河蟹容易产生应激反应,造成病害发生。

三、强化水温管理,防止水温骤变应激

1.高温期管理。加深水位至1.0~1.2m;适度换水,每次换水10~15cm,每星期换水2~3 次,换水时间应选择3:00~6:00(此时表层水温低于底层),排出底层“高温缺氧水”,注入表层“低温高溶氧水”;保持水草覆盖率在50%~55%,如不足,可在池塘设置5%左右围网区,在围网区投放浮萍。

2.春季水温管理。早春气温低、气温变化大,应加强养殖管理。管理重点首先是提高水温,争取河蟹早开食,主要措施为:维持水位50~60cm;保持一定的肥度,透明度控制在30~35cm;换水时间应选择在中午12:00~14:00,适量排出下层“低温缺氧水”,注入“表层高温水”。其次是稳定水温,防止因“倒春寒”引起水温骤变,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如遇寒潮,引提前分多次将水位调整到70~80cm,并适度施肥,降低透明度,增加蟹池保温效果。

猜你喜欢
溶氧增氧换水
水培植物霎换水
机械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秸秆燃气增氧燃烧特性的数值模拟
自动换水
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
浅谈制药企业中的发酵工艺优化
溶氧对氨基酸发酵的影响分析
溶氧对氨基酸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基于物联网的渔塘环境检测系统
养金鱼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