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与健康通识教育课程的实践探索

2020-12-19 07:38熊野娟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通识毒品中医药

丁 勇,姚 虹,熊野娟

(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 201318)

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国家高度关注人民健康,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缺乏药物与健康常识。2017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显示,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4.18%,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为25.82%,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14.30%,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16.38%。据调查,大学生缺乏常识性的药品知识和药物安全应用知识,需要加强相关教育,以保证用药安全性[1]。因此,面向大学生开设药物与健康课程,普及保健常识、常见药物的合理应用知识非常必要。

1 通识教育和课程思政融合的教学目标

通识教育是面向所有专业学生的教育,通过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交叉融合,引导学生掌握人文科学分析方法,提高人文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充分发挥人文科学的价值判断、现实批判、人格培养等功能,培养科学知识与人文素养兼具的高素质人才。通识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就教育目标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完整的人(又称全人),即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而不仅仅是某一狭窄专门领域的专精型人才”[2]。实际上,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为实现教育目标,在课程设计时必须注重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着眼于“立德树人”这个中心任务,全面实现“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

2 科学知识和传统文化融合的主题内容

针对通识教育是非专业性、非职业性、非功利性、不直接为就业做准备的知识和能力教育的特征,课程设计的核心是根据教育特点与目标选取对现实生活有指导作用的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努力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精神财富,蕴含着中华民族固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道德准则,对个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思辨能力和悟性、净化心灵、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时说:“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因此,悠久的历史传承、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的社会认同以及多元的文化交融,使得中医药理应在我国通识教育课程中占据一席之地[4]。

基于此,我们开设了药物与健康通识教育课程,根据既要体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又要体现药物的特征原则,围绕药品监督管理、中药、化学药品、合理用药等内容,设立“不是药神”“天人合一”“治病致病”“药品毒品”4个教学主题(见表1)。

3 课程目标与教学材料融合的教学设计

3.1 “不是药神”主题

这一主题要求学生了解国家药物政策、药品管理法律法规、药品监督管理制度以及医疗资源分配的公正性等问题。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引入了2018年上映的国产影片《我不是药神》,从药事管理学角度进行分析。该剧涉及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专利药、仿制药、进口药管理,假药、劣药的认定,医药代表、医药营销管理,药品监督管理等诸多问题。通过观看影片,学生不仅看到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与无奈,也看到了剧情背后情理与法理之间的博弈以及在艰难生活中闪现的人性光辉[5]。同时,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法律条文背后隐含的价值取向,理解法律存在的意义。

表1 药物与健康通识教育课程教学主题

3.2 “天人合一”主题

这一主题以中国古代十大中医药名家、《神农本草经》《大医精诚》《本草纲目》《医目了然:家庭常见病中成药使用指南》作为教学素材,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中医药发展历史、中医药特点、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及常见中药的功能和临床应用。例如,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对于合理处方、安全用药、提高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医目了然:家庭常见病中成药使用指南》一书针对感冒、发热、咳嗽、胃病、便秘5种常见病对症下药,从而使学生走出用药误区,避免用药错误。

3.3 “治病致病”主题

该主题的教学材料选用了德吕恩·布奇的《医药的真相——别让药品害了你》、恩斯特·博伊姆勒的《药物简史——近代以来延续人类生命的伟大发现》和《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讲述近代医药史上著名药物的产生过程以及研究人员的艰辛奋斗历程。根据药物的特性,以世界三大经典药物——阿司匹林、安定、青霉素为例,介绍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化学稳定性的关系,药物的副作用和配伍禁忌。

3.4 “药品毒品”主题

针对当前大学生对毒品认知不足问题,选用阿尔伯特·霍夫曼的《LSD——我那惹是生非的孩子》、辛西娅·库恩的《致命药瘾:让人沉迷的食品和药物》和托马斯的《致命的药物》为教学素材。通过介绍以麦角酸二乙铣胺(LSD)为代表的迷幻药、以海洛因为代表的毒品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提醒学生在新型毒品不断泛滥的今天,远离毒品的最佳方法是正确认识、准确分辨、加强学习、理性对待、拒绝诱惑。

4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教学形式

4.1 繁体汉字说文解字

“一笔一划一方块,一字诠释天下事。”具有独特魅力、优美意境、深厚文化底蕴的汉字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文明宝库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教学中选用了“灋”“薬”两字作为代表加以解释。如“薬”中的“樂”应解释为音乐的乐,而不是快乐的乐,因为音乐讲究五音合和,如同药之配伍,体现了中医学说的“五音治五病”。

4.2 古典文学与中医药文化结合

“一行青史一句诗,一寸江山一味药。”中国古代诗词历史悠久,与中医药文化相互渗透、融合,如药名诗、本草诗、养生诗等将中医药文化与诗词完美结合[6],让人们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据粗略统计,唐代有药名诗留世的诗人有五十多人,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几乎都有药名诗传世[7]。例如,著名诗人杜甫所作中医药诗歌中有7首涉及肺病、消渴、痹症、头风、疟疾、齿病6种病症,17首涉及种药、识药、贮药和洗药等知识,6首涉及养生保健[8]。

4.3 影视作品与医药文化结合

“莫叹人间多闪烁,须知片面亦文章。”利用影视作品教学形象、生动,内容丰富,是其他教学材料无法替代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在大学中开展影像大众文化教育,既将影视作品作为知识的载体,又将其作为教学内容[9]。《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创作一批承载中医药文化的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目前,许多影视和文学作品中包含了医药文化元素,为药物与健康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见表2)。

表2 影视和文学作品中的医药文化元素

5 结语

合理设计药物与健康通识教育课程,并与课程思政、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进入广阔的医药知识领域,激发求知热情,培养坚韧品格,提升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通识毒品中医药
销毁毒品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火烧毒品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