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护理评估实训教学中的实践

2020-12-19 07:38黄振华刘海燕覃伟强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虚实结合考核成绩实验组

黄振华,刘海燕,覃伟强,曾 健

(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护理评估是护理程序的首要环节,只有全面、系统、动态地对护理对象进行评估,才能明确护理诊断,进而选择恰当的护理措施,故护理评估是临床护士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有研究表明,目前临床护士的护理评估能力一般,建议学校从多个环节加强护生护理评估能力培养[1]。现代医学模式下,护理评估包括问诊、体格检查、阅读化验报告、阅读心电图、阅读影像报告、心理社会评估、提出护理诊断以及书写护理评估单等内容,涉及病种较多,知识点较零碎,护生不容易理解和运用。加之传统的护理评估实训课程以教师示教、学生分组练习为主,缺乏临床真实情景,护生容易忽视评估方法的选择、评估结果的判断和分析,不能充分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且反复刻板的操作练习也降低了护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倦怠情绪,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如何培养护生护理评估意识与护理评估能力成为护理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其强调沉浸、经历和体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笔者在护理评估实训教学中尝试“虚实结合”教学模式,收效良好,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2017级中职护生95人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生,年龄16~18岁,平均年龄(17.0±0.7)岁。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虚实结合”教学模式,48人)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47人)。两组学生入学成绩、生源地、课程安排、任课教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讲授并示教、学生分组练习、学生操作回示以及教师点评和总结。

实验组采用“虚实结合”教学模式,由课程组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真实临床案例,虚拟内科疾病常见情景,学生课前分组讨论,实训课上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标准化病人、高仿真模拟人、心肺听诊模型、腹部触诊模型、心电图教学软件等进行操作演示,汇报评估结果,提出护理问题,最后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总结。

1.2.2 评价指标 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测试,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实训技能考核、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3]测试。理论知识考核由课程组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选择知识点并编制试卷,总分100分。实训技能考核内容为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护理评估常见操作,由课程组教师共同确定考核标准,总分100分。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主要用于比较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倦怠程度,由身心耗竭、学业疏离、低成就感3个维度16个条目组成,采用5级评分(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其中部分条目反向记分,得分越高,表明学习倦怠程度越高。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比较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理论知识考核、实训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实验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为(74.40±7.66)分,优于对照组的(70.00±8.79)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实训技能考核成绩为(87.42±4.52)分,优于对照组的(84.32±7.09)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理论知识考核、实训技能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理论知识考核、实训技能考核成绩比较(±s,分)

实验组对照组t值P组别 理论知识考核成绩7 4.4 0±7.6 6 7 0.0 0±8.7 9 2.6 0<0.0 5实训技能考核成绩8 7.4 2±4.5 2 8 4.3 2±7.0 9 2.5 3<0.0 5

2.2 两组学习倦怠程度比较

实验组学习倦怠程度在身心耗竭、学业疏离和低成就感3个维度的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如表 2 所示。

表2 两组学习倦怠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学习倦怠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s,分)

组别 学业疏离1 4.7 5±2.3 2 1 7.5 1±2.3 8-5.7 3<0.0 5实验组对照组t值P身心耗竭1 2.0 4±1.8 0 1 6.7 4±1.5 0-1 3.8 5<0.0 5低成就感1 8.9 4±3.3 0 2 1.8 3±4.0 5-3.8 1<0.0 5总分4 5.7 3±4.8 0 5 6.0 9±5.4 7-9.8 0<0.0 5

3 讨论

3.1 “虚实结合”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和实训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虚实结合”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临床护士不仅要掌握基础护理技术,还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理念。护理评估作为护理程序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临床决策,也是开展整体护理的关键技能。护理评估教学特点为理论与实践并重,学生不仅要在理论课上学习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还要通过不断实践达到深入理解和体验如何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相关知识的目的。在传统的护理评估实训教学中,教师将各项操作手法逐一示教,学生机械刻板地重复练习,往往会忽视在临床实际情景中护理评估的意义,以及如何选择并运用恰当的评估方法和技巧对不同的护理对象进行全面深入而又重点突出的资料采集,进而确立护理诊断。“虚实结合”教学模式中,教师虚拟临床情景,将各章节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以案例形式串联起来,学生需查找相关资料并讨论分析护理对象健康资料的采集内容、评估方法与注意事项,通过标准化病人、高仿真模拟人、心肺听诊模型、腹部触诊模型等进行操作演示,最后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总结。在此过程中,虚拟情景的引入促使学生主动寻找知识并将其融会贯通;虚拟仿真模型的运用,使学生身临其境,处于沉浸式学习氛围,从而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3.2 “虚实结合”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倦怠状况

表2结果显示,实验组学习倦怠程度在身心耗竭、学业疏离和低成就感3个维度的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虚实结合”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学习倦怠是一种因持续高强度学习压力或负荷,导致学生出现精力耗竭,学习热情减退等与学习相关的消极心理状态[4]。首先,中职护生入学时起点低,基础薄弱,加之年龄较小,心智不成熟,故不能充分理解护士角色,不重视课程学习;其次,护理评估范畴广,知识点多且零碎,中职护生缺乏整理分析能力,会有一定的学习压力;再次,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课堂气氛不活跃,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虚实结合”教学模式通过虚拟临床情景,运用各种虚拟仿真模型,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并能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分组讨论、操作演示以及结果汇报,使小组成员发挥各自特长,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同时,虚拟仿真模型逼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效果,让学生身临其境,有利于学生进入护士角色,更好地体会评估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树立护理评估意识。

综上所述,通过该项研究,说明“虚实结合”教学模式在护理评估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是显著的,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虚拟的临床情景不仅要紧扣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范围尽可能覆盖各系统疾病的护理评估,同时还要精心设置各教学环节,以便学生获得真实的临床体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虚实结合考核成绩实验组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高仿真模拟人技能训练系统的有效运用分析
“教赛融合”在“虚实结合”教学平台建设中的作用
虚实结合,婉转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