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理念下护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0-12-19 07:38吴俊晓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育人思政

吴俊晓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重视发挥专业课的思政育人和价值引领作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在突出专业技术技能教育的同时,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达到全方位协同育人的效果。2018—2019学年,我校护理专业教师共同研讨,建立了护理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并不断改进完善,现总结如下。

1 分析专业课程思政现状,查找不足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大多数教师认为专业课程教师负责的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思政教育是思政教师的任务,并未理解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理念。即使理解了课程思政的理念,多数教师未接受思政教学培训,不知道如何进行思政教育。另外,专业教师若对思政教育元素把握不准,可能会在学生价值引领中出现偏差,甚至将个人的偏颇观点传递给学生。众多因素导致正确实施课程思政困难重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教师思政教学能力培训、挖掘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建立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做法,具体如下。

2 加强专业教师培训,提高德育及思政教育能力

2.1 提升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同感,建设一支具有自觉育德意识和较高育德能力的教师队伍,是确保所有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人力资源保障[1]。教师在校、系、教研室的组织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共同研讨,认识到课程思政对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重要意义,增强自身使命感,明确立德树人的职责,思想上认同,行为上改进。

2.2 提高专业教师思政修养

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体,提高教师思政意识、思政素养和思政能力至关重要[2]。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要求,综合运用培训、研讨、竞赛、考核、奖惩等手段,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思想道德素养,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深化专业课教师对协同育人的认识,引导教师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自觉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一批学高身正的思想政治教育骨干,以身作则进行思想引导和行为示范,提升教师队伍整体质量[3]。

2.3 提高专业课程教师思政教学能力

在校、系组织下,专业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观摩课程思政教学示范课。通过分析社会热点、剖析思想理论难点、解析专业课教学疑点开展培训,在深入领会的基础上组织课程思政座谈与大教研活动,剖析思政元素在专业知识中的渗透。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教学能力比赛,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设计能力和教学质量。教师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提升,逐步掌握课程思政建设规律和方式方法,以对党的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思想自觉、主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切实做到言传与身教相统一[4]。

3 挖掘专业课程思政资源

专业课程中隐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护理专业各教研室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挖掘课程思政资源,讨论教学设计与教学技巧,形成教案,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过程中树立人文关怀理念,提高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讲到护理学发展趋势时引入“健康中国”理念,从党和国家关注民生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自豪感,从医院的发展激发学生国家富强的优越感,从洗胃临床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树立关注健康珍惜生命的理念,以白求恩为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道主义精神,从解读婴幼儿预防接种制度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感受国家对婴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视,从讲解各种疾病的健康教育、传染病的防治措施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4 教学设计与策略

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对于专业课教师是一种新的体验。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在集体备课、研讨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挖掘思政元素,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将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相融合,使学生在学会专业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课程思政教学策略见图1。

图1 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4.1 制定目标

结合护理专业特色与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价值观的引导,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核心问题,将职业认同感、职业道德、人文关怀、社会责任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制定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4.2 教学内容

在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基础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教学中,深挖思政元素,紧扣重要知识点,紧密联系当前社会的时政话题、热点问题,分析思政教学疑点,以榜样人物、行业楷模为例,提炼思政教学内容,制定思政教学方案,融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4.3 教学设计

以医疗大环境为切入点,将社会亮点、行业楷模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专业知识角度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剖析,将反面事例作为警示材料。采用小组讨论、分析、视频播放、讲授、演示、现身说法、引导等方法,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与价值引领相统一,让学生理解知识点背后的思政逻辑和价值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注意每次课选取1~2个课程思政元素,坚持适度够用原则,控制时间,避免把专业课上成思政课。

4.4 实施

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将课程思政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与社会公德培养相结合、与职业要求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正面引导与反面警醒相结合。例如,通过经典事例、国家医保政策、国民健康政策引导学生思考护理工作的发展趋势,讨论、思考改革开放成果、科技发展对医院环境带来的影响,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念进行强化,对错误观念进行纠正。

同时,利用好第二课堂,通过义诊扶贫、医疗下乡、文明道德讲堂等活动,提高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文化认同。用好互联网平台,将互联网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提炼课程思政内容,丰富教学模式,拓展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渠道。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施计划见表1。

表1 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施计划(节选)

5 思考

专业课程与学生将来的就业、职业生涯发展息息相关,专业课程思政能够培养学生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对于其成长和发展具有长远的正向引导作用[5]。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是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方位协同育人目标的正确途径,能满足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护理人才的社会需求。要建立护理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责,做到“以德引领、立德树人”,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人道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育人思政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