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程改革探索

2020-12-19 07:38马丽娜刘思强朱爱军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

马丽娜,刘思强,朱爱军,庞 珍

(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甘肃 定西 743000)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医院各临床检验科室中手工操作最多的部门。如何培养理论掌握扎实、动手能力强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人才已成为教育者需要研究的课题。为了提高学生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能力,我校对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

1 我校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校于2014年开始招收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此之前,主要教学对象为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侧重于培养学生相关检验技术,而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培养学生相关技能的基础之上,还要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1]。针对招生层次的变化,明确目前我校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有的放矢。

我校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我校相关教师的中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经验丰富,而高职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均有别于中职课程,需要相关教师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探索更为科学的教学方案与教学手段[2]。(2)我校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一般采用特定的形式开展,实验步骤和结果都是确定的,学生缺少独立思考机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难以提高。这就需要将实验教学与临床实际联系起来,并构建科学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体系[3]。(3)目前,我校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多与附近的医院合作,充分利用其平台的优质资源,开设应用性、综合性实验,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教学质量。

2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2.1 改变基础实验教学手段,建立以研究为主导的教学体系

基础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强化专业基础和实验基础[4]。本教研室对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遵循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示教为辅与多媒体教学弥补的原则,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对于一些实验室难以开展的最新实验项目,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演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学科最新研究动态和技术。

具体基础实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每个环节[5],包括准备实验、实验过程、实验研讨、实验总结以及科研活动,实现教学相长。学生轮流参与实验准备过程,教师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以5~6人一组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验结束后,每组学生根据实验结果以及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总结,归纳成败原因,总结经验。

2.2 建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体系

综合性实验是指在学生具有一定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对学生实验能力与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性实验[6]。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我校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课程实验课和理论课学时比为1∶1,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培养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人才的关键[7]。我院传统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程设计见表1,改革后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程模块设计见表2。本教研室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表1 传统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程设计

2.2.1 抽签选择临床模拟标本 实验教师准备临床模拟标本,例如感染病原菌的尿液、血液、痰液、脑脊液、粪便等,学生抽签进行实验,两名学生一组或者4名学生一组。

2.2.2 设计实验方案 每组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拟定实验方案,设计微生物学检验程序。

2.2.3 实施实验方案 学生根据确定的方案进行实验。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协助学生解决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做到总体调控,把握学生实验进度,保证其进行按时完成实验。

2.2.4 实验总结 实验结束后,各小组撰写实验报告,同时对实验进行总结,讨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归纳实验成败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实验方案及实验步骤。

2.2.5 成绩评定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对其进行综合评定,给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成绩。

表2 改革后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程模块设计

2.3 构建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

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实验教学方式,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模式。开放实验室不仅是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更应该是实验内容(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研究课程)和师资的开放[8]。教研室每学期接纳一些自愿参与研究的学生,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实验室,开展实验研究,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大量资料以及进行简单的课题研究,掌握课题设计思想和实验技术,撰写实验研究论文,这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与科研一体化。

2.4 逐步建立医院实践体系

本教研室与长期从事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医技人员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建立了医院实践体系。我院对2015级、2016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共6个班级,改革班学生在校掌握基本技能后,进入医院接受实验教学,共设接种、培养、鉴定3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同时对改革班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和毕业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调查分析。

3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程考核体系改革

本教研室建立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实验课程多元化考核模式,重视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评价[9]。实验成绩主要由基础实验成绩、综合性实验成绩、开放性实验成绩、临床试验成绩组成。基础实验成绩由教师给出,占总成绩的30%;综合性实验成绩包括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两部分,其中小组成绩由教师给出,占总成绩的15%,个人成绩由小组成员给出,占总成绩的15%;开放性实验成绩由教师给出,占总成绩的10%;临床试验成绩由医院带教教师给出,占总成绩的30%。

4 讨论

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新型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同时建立综合性、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将实验教学与科研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难题能力。此外,逐步完善开放性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实验教学改革将课堂延伸到工作岗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实行多元化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程考核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独立操作能力。总之,多层次的教学模式既能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医学人才的需要[10-12]。

我校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程经过两年改革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实验成绩优秀、良好率显著上升,不及格率明显下降;学生医院见习实习合格率达100%,受到实习见习单位一致好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多家企业或医院主动与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立长期的用人关系;学生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能大赛中也多次获奖。显然,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掌握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知识、操作技能和培养职业素质及创新能力等有促进作用[13]。通过对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程进行改革,使学生扎实掌握免疫学、病原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微生物检验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及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使学生养成严谨、务实、细致、规范的职业习惯,具备检验工作者必需的综合职业素质。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微生物学实验引入“项目式”分组模式的应用探讨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