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性心理与性健康教育课程对女大学生性知识、恋爱观及性行为影响的研究

2020-12-19 07:38彭望君李祖媛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性健康性心理性知识

肖 青,彭望君,蒋 婷,李祖媛,秦 洁

(广西师范大学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性是人类的自然生理现象,是人类正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性活动不仅仅是为了生育后代,也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能使人获得快乐与幸福。大学生群体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发育成熟会带来心理方面的一系列变化,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性心理和性道德问题。恋爱与性是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难题。

大学生性教育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美学、政治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目前国内外常见的性教育模式可归结为4种:以品德教育为基础的性纯洁教育模式,强调以避孕为基础的安全性行为教育模式,性道德和安全性行为并重的教育模式,以人格为基础的性教育模式[1]。以此为基础,设计符合大学生特点的性心理与性健康教育模式,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养成负责任的态度、学会自我保护尤为重要。

本文是2017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项目之一,其中大学生恋爱及性心理研究是该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为师范类高校,70%以上学生为女生,为此,我们编制了调查问卷,在大学生性心理与性健康教育课程学习前、后分别进行调查,对比分析该课程对在校女大学生性知识、恋爱观及性行为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以2016—2017学年、2017—2018学年选修我校公选通识素质教育课大学生性心理与性健康教育的356名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及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课程学习前、后使用的调查问卷在题设用语、设问选项数量、所针对的问题方面基本一致。大学生性心理与性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包括性生理与性行为、性心理与恋爱、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及艾滋病的防治、性道德与性法律等,问卷内容主要为一些常识性的性知识以及恋爱观、对性行为的态度。

大学生性心理与性健康教育课程教师现场讲解问卷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采取不记名方式,统一发放,当场回收。课前、课后各发放一次,每次发放356份,收回356份,全部有效。学生年龄 18~23岁,平均(20.47±2.18)岁。

问卷中性知识、恋爱观及性行为3部分各10题,全部为单选题。性知识部分每题答对得10分,答错或不答得0分,满分100分。恋爱观及性行为部分各题设有4个选项,采用4分计分法,满分40分。总分越高说明学生性知识知晓率越高,恋爱观越积极,对性行为的态度越端正。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扫描和分析,课程学习前和课程学习后学生问卷得分比较采取t检验,百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平 α=0.05。

2 结果

2.1 课程学习前后女大学生问卷得分比较(见表1)

表1 课程前后女大学生问卷得分比较(±s,分)

表1 课程前后女大学生问卷得分比较(±s,分)

时间 性知识7 1.6 2±1 2.3 1 8 8.5 3±1 0.8 2 8.2 1 3<0.0 1课程学习前课程学习后t值P恋爱观3 2.5 2±2.5 3 3 6.8 7±2.1 1 6.5 6 1<0.0 1性行为3 1.5 6±2.8 2 3 5.6 8±3.5 4 6.2 4 3<0.0 1

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大学生性心理与性健康教育课程结束后,女大学生在性知识、恋爱观及性行为3部分的得分均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特别是性知识方面,课程学习后学生得分较课程学习前大幅度提升。

2.2 课程学习前后大学生对性知识的知晓情况(见表2)

2.3 课程学习前后女大学生恋爱观比较(见表3)

表2 课程学习前后大学生对性知识的知晓情况[n(%)]

表3 课程学习前后女大学生恋爱观比较[n(%)]

2.4 课程学习前后女大学生性行为认知情况比较(见表4)

表4 课程学习前后女大学生性行为认知情况比较[n(%)]

3 讨论

3.1 大学生性教育现状

虽然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目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仍存在理论说教多、缺乏现实性和实效性问题[2],大部分高校大学生性教育采用以品德教育为基础的性纯洁教育模式。李江滨等对1 080名在校大学生的网络问卷调查发现,81.33%的大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性教育,49.86%的大学生对所在学校性教育现状不满意,他们希望学校能明确性教育的重要性,开设性教育课程,选择合适的性教育内容和多样化的形式[3]。由于我国传统错误的性教育观,高校性教育缺失、滞后,大学生性知识匮乏,性行为失范。因此,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以人为本的性教育理念,可以有效解决我国高校性教育存在的问题[4]。

3.2 大学生性心理与性健康教育课程的作用

在大学生性心理与性健康教育课程中,我们结合有关性的知识进行健康教育,认为大学生恋爱中的心理问题大多数可以从性问题上找到症结[5]。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课程学习前大学生对性知识了解不够全面,少部分学生不仅不懂还不关注,特别是一些妊娠、避孕知识。部分学生的恋爱方式、价值观念等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婚前性行为、未婚同居等反对的较少。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对大学生恋爱的管理方式也在不断变化。20世纪80年代,高校明确禁止大学生恋爱;到90年代则演变为“不反对也不提倡,出了问题严加处理”;进入21世纪后,逐渐变为“承认现实,正面教育,合理引导”,并允许已婚者参加高考,甚至制定在校大学生符合婚姻法规定可以结婚的政策。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借鉴国外性教育经验,把性生理、性心理、性安全卫生教育与性文明、性道德、性伦理、爱情观、人格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内容涉及男女生理解剖知识、青春期性生理和心理知识、性病防治知识、性道德教育、性别角色教育等[6],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恋爱中的各种矛盾,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形成健康的性心理,学会自我保护。

在大学生性心理与性健康教育课程中,我们除讲授必要的性知识外,还针对大学生性行为进行责任意识和心理教育。针对婚前性行为这一问题,首先强调不提倡婚前性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未婚同居不再是道德问题,以感情好为理由发生婚前性行为可以理解但不可取,因为对在校学生来说婚姻本身是不可预期的,作为学生主要任务还是学习[7]。课程学习前、后的调查数据显示:课程学习后对婚前性行为认同的学生比例明显下降,不认同的学生比例明显升高,认为“只要相爱不在乎婚前性行为”的学生明显减少,对婚前性行为的责任感有所增强。针对目前大学生婚恋观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我们应该探索符合大学生特点的性心理与性健康教育模式,引导其理智对待爱情,对待恋爱中的各种矛盾,对待婚前性行为、怀孕、艾滋病、性病等。

3.3 结语

性是人类最原始的欲望,大学生在性心理方面存在着各种矛盾。一方面生理逐渐发育成熟,具有性行为能力,有满足性欲的要求;另一方面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这种生理与心理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可能导致大学生心理与行为失调,是造成性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大学生性教育,特别是恋爱与性心理、性生理、性病预防、性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形成健康的性心理,正确对待恋爱中的各种挫折,学会保护自己。

猜你喜欢
性健康性心理性知识
国内外培智学校性健康教育研究综述
心理护理对肿瘤介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及负性心理状态的影响
性健康教育,教师怎么做?
教育部:加强青少年性健康教育
利用主题活动浅析小班幼儿进行性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研究策略
中国本土性知识必须“再全球化”
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性心理
浅谈青少年性心理网络色情问题凌浩
初中生性敏感问题及对策研究
哄骗孩子形成错误的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