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生情绪状况及其情绪调节策略调查分析

2020-12-19 07:38闫瑞芹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正性护生负性

闫瑞芹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 101149)

护士要想适应并胜任护理工作,为护理对象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性格和稳定的情绪,能通过自己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护理对象,帮助护理对象产生乐观向上的情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1]。情绪调节策略是个体为调节自身情绪而采取的策略。积极情绪调节策略是指个体所使用的情绪调节策略能够有效帮助个体运用情绪体验所提供的信息来适应周围环境,而消极情绪调节策略则是指个体所使用的情绪调节策略无法有效帮助个体缓解不良的情绪体验,甚至导致负面情绪体验增多或者产生其他不良情绪反应[2]。本研究于2019年6月对我院护理专业159名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了解高职护生实习前情绪状况和情绪调节策略使用情况,以期为研究有效情绪调节策略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9年6月从我院护理专业高职二年级整群抽取4个班159名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全部为女性,年龄18~22岁,平均20.1岁。其中自述有主观幸福感的护生127人(81.9%),无主观幸福感的护生28人(18.1%)。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1)积极与消极情绪量表[3]:采用Watson等于1998年编制的积极与消极情绪量表,了解高职护生情绪体验。该量表包括20个条目,包含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两个维度,其中10个条目评定正性情绪,10个条目评定负性情绪。量表为5点计分,几乎没有计1分,比较少计2分,一般计3分,比较多计4分,极多计5分,分数越高,说明该方面的情绪体验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α 系数为 0.864。(2)情绪调节量表[3]:采用王力等于2007年修订的中文版情绪调节量表,了解护生使用的情绪调节策略。该量表由10个条目构成,分为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个维度,其中,认知重评维度由6个条目构成,表达抑制维度由4个条目构成。量表为7点计分,1分代表极不同意,7分代表极同意,中间程度分别计为2~6分,得分越高,表明更倾向于运用此种情绪调节策略。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29。共发放问卷159份,回收有效问卷155份,有效回收率97.5%。

1.2.2 统计方法 所得有效问卷数据输入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独立样本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高职护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其情绪状况和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

表1 高职护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其情绪状况和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s,分)

表1 高职护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其情绪状况和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s,分)

项目 无主观幸福感2 9.0 7±9.7 3 2 9.6 4±8.3 1 2 4.1 1±7.5 8 1 3.6 8±5.2 0有主观幸福感t值P值正性情绪负性情绪认知重评表达抑制3 3.1 7±6.6 6 2 4.4 0±7.3 9 2 8.3 7±6.2 5 1 4.4 4±5.4 8 7.2 1 0 1 0.9 9 4 9.8 0 3 0.4 5 5 0.0 0 8 0.0 0 1 0.0 0 2 0.5 0 1

表1显示,有主观幸福感的高职护生和无主观幸福感的护生正性情绪评分和负性情绪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认知重评维度评分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表达抑制维度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有主观幸福感的护生较无主观幸福感的护生体验到了更多的正性情绪和更少的负性情绪,更倾向于运用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但两者运用表达抑制情绪调节策略的差别不明显。

2.2 高职护生的情绪状况与其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

表2 高职护生的情绪状况与其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

表2显示,运用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与高职护生体验到的正性情绪呈正相关(P<0.01),与高职护生体验到的负性情绪呈负相关(P<0.05);而运用表达抑制情绪调节策略与高职护生体验到的正性和负性情绪均不相关(P>0.05)。说明运用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应对应激事件时,可以使高职护生有更多的正性情绪体验和更少的负性情绪体验;而面对应激事件,表达抑制情绪调节策略对高职护生的情绪调节作用不大。

3 讨论

3.1 高职护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其情绪状况和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

情绪调节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目标,改变自身情绪反应(行为、体验和生理)的强度和方向。Gross等认为在情绪发生的整个过程中,个体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有两种: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认知重评是一种先行关注策略,发生在情绪产生的早期,主要通过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理解和认识来减少情绪反应;表达抑制是一种反应关注策略,发生在情绪产生的晚期,主要是通过抑制将要发生的情绪表达行为,从而减少主观情绪体验[4]。本研究中表1结果显示,有主观幸福感的护生较无主观幸福感的护生体验到了更多的正性情绪和更少的负性情绪,更倾向于运用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但两者运用表达抑制情绪调节策略的差别不明显。该结果提示高职护生在面对应激事件的时候,常选择积极的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而较少使用消极的表达抑制情绪调节策略,这与赵丽红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5]。当高职护生更多地采用认知重评这一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时,会改变对情绪诱发情景或事件的认知,从而改变情绪体验,如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待自己所面临的困境,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其负性情绪,增加其正性情绪,而积极情绪的调动则可使高职护生以开放的接纳方式适应认知情景,使其处于幸福、安全状态,从而体验到强烈的幸福感[6]。此外,情绪调节结果具有文化特异性,跨文化研究结果[7]显示,表达抑制是典型的具有文化特异性的情绪调节策略,对于我国大学生来说,表达抑制与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相关性,这也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几千年来儒家文化影响着国人的心理和行为方式,使其在实际生活中主张克制、忍让和谦虚[8],这可能是导致表达抑制情绪调节策略不能带来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原因。

3.2 高职护生的情绪状况与其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

任何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过程都必然伴随某种情绪,情绪调节能力深刻影响着个体的人格发展和社会适应情况[9],成功的情绪调节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本研究中表2显示,运用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应对应激事件,可以使高职护生有更多的正性情绪体验和更少的负性情绪体验,而面对应激事件,表达抑制情绪调节策略对高职护生的情绪调节作用不大。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能使人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方式去理解那些令人产生负性情绪的事件,或者对其进行合理化解释,从而减少情绪表达行为,减少消极情绪反应和负性情绪体验。而表达抑制情绪调节策略则使人通过自我控制能力,抑制正在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情绪表达行为,这虽然可以减少情绪表达行为,却不能减少内在的负性情绪体验,甚至还会引起更大的生理反弹[10]。因此,相对于表达抑制,认知重评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能有效调节个体情绪。

总之,面对应激事件或遇到困难时,倾向于运用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的高职护生有更多的正性情绪体验和更少的负性情绪体验,有更强的主观幸福感。护理教育者应加强高职护生情绪调节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正确选用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提高高职护生情绪调节能力,为其今后参加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猜你喜欢
正性护生负性
自我管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正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正性情绪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研究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不同启动水平对情绪性图片的重复启动效应的影响
高校辅导员正性道德情感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