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渔业养殖环节的安全问题及其对策措施(下)

2020-12-20 14:20杨正锋张子安
科学养鱼 2020年3期
关键词:水产品养殖户养殖

杨正锋 秦 洁 张子安

(1.江苏张家港市水产技术指导站,江苏 张家港 215600;2.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 271018)

4.生态安全

(1)环境卫生管理。现在各地都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养殖池塘边的环境卫生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毋庸讳言,由于养殖池塘大多地处偏僻,养殖户也多注重养殖产量和效益的高低,而对周边大环境卫生重视不够,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池埂边丢弃的药物瓶(罐)、塑料废弃物随处可见。小部分养殖者因贪图省力,对池边堤岸上的杂草喷洒有致癌作用的化学除草剂草甘膦,而草甘膦是一种致癌物质,对土壤和池塘水质都会造成长期的危害。

(2)进塘水源管控。一般的养殖塘口进水大多依赖外来水源,只有小部分是实行内循环。但由于环境污染等原因,一些外来水源中含有多种有害污染物,有些种类的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对养殖水产品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水源选择和进水时机的把握等方面要求进行合理掌握,以免因引进污染的外源水体给正常养殖生产带来负面影响。

(3)塘口水质、底质。从生产实践来看,可以说近几年来鱼病多发与池塘淤泥过多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因果关系。塘底淤泥和鱼类的排泄物经硝化作用会产生氨、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特别是在缺氧条件下,硝化作用不彻底,产生亚硝酸盐的量会更多。上述有害物质浓度低时,能使鱼类处于不安定状态,食欲下降,饵料系数增加,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弱,最终导致水产品的质量降低,这时出产的水产品在烹饪后缺少应有的鲜味,反倒有股浓郁的异味,食之令人反胃,上市销售也较困难;当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高时,甚至会使鱼类发生中毒导致死亡。

(4)尾水达标排放。当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环保风暴的来临,养殖污染已成为养殖生产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养殖尾水污染治理也已成为当务之急,摆上了各级政府部门的议事日程,养殖尾水的达标排放也是今后养殖生产的必然要求和共识。

(5)养殖污染治理

清淤。经过一年或几年的养殖后,池塘底部淤泥会逐渐增多,残饵及动物粪便累积,清除过多的淤泥十分必要,因为淤泥不仅是引发水质污染的因素之一,还是水生动物疾病多发的源头之一,是健康养殖的第一步。因此,清淤工作应当引起重视,也应当成为养殖户的自发行动。

清塘。长久以来,清塘作为投苗养殖前的一个重要步骤,其积极作用众所周知,但由于塘口安排周转困难及放养时间衔接等问题,小部分养殖户对清塘环节有所忽视,致病菌大量繁殖,对后续养殖底质和水质造成不利影响。

鱼尸处理。在发生病害造成死亡后,有的养殖户将水生动物尸体从塘中捞出后随意丢弃于池边,尤其是夏天高温季节,尸体腐烂发出的臭味往往很大,对环境造成影响;有的还在下雨后重新被冲入塘中,对池水造成二次污染。有鉴于此,对这部分尸体,应当参照《染疫水生动物无害化处理规程》(SC/T 7015-2011)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集中挖坑深埋或运至专门的处理场所,用焚毁、掩埋或其他物理、化学等方法进行无害化合理处置,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二、对策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应当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综合施策,采用包括技术性、行政性甚至法律性手段加以改进。

1.加强宣传引导

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高度重视,社会大众对此也有共识,但尽管如此,水产生产及产品安全问题仍不容忽视,特别是在质量抽检中不时会出现水产品质量问题。因此,要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渔业安全生产的舆论氛围,新闻媒体也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使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入心入脑,同时也要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包括签订质量安全责任承诺书、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让生产者和消费者都绷紧渔业安全这根弦,确保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安全。

2.提高品牌意识

作为生产者来讲,要加强生产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实施水产品质量可追溯建设,鼓励申报无公害产品,对养殖记录缺失、渔用饲料和鱼药存放不规范等问题,采取措施切实加以整改,从而从源头上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加强品牌建设,树立品牌就是生产力、品牌就是效益、品牌就是市场的观念。

3.优化品种结构

针对近年来不时出现的卖鱼难或者增产不增收现象,养殖者要从市场需求出发,优化养殖品种结构,调减结构性过剩品种,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高附加值和低消耗、低排放品种。大力发展节水减排、集约高效、种养结合、立体生态等标准化健康养殖模式。制定养殖生产环境卫生条件和清洁生产操作规程,压减低效、高污染产能,逐步淘汰废水超标排放的养殖方式。

4.提供技术支撑

水产行业的技术部门要协助养殖者根据各自的生产情况,依据不同的养殖品种、模式,制定好各自的生产操作规程,并严格依照操作规程生产,引导养殖户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协助做好技术培训、水质检测和用药指导,对症下药,实行循环水养殖,一方面提高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减少对外环境的污染。

5.加大执法力度

(1)查处涉渔案件。目前由于外来人口流动性较大,加上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政府在主要江河连续多年增殖放流,在公共河道、湖泊等地的鱼类数量得到恢复性增长,除了垂钓增多外,出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偷鱼、电鱼、毒鱼现象呈现多发态势,虽然渔政等部门重点打击,但还是屡禁不绝。有鉴于此,还需持续加大打击力度,从快、从严查处涉渔案件,给不法分子以震慑。

(2)严格执法抽检。在强化包括日常监管及产品自检等各项质量安全措施外,渔政等行政执法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养殖户的水产品进行执法抽检,也是一种有力的外在刚性手段,对敢于使用违禁药物的人是有力的震慑。

(3)风险评估监测。作为安全管控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生产过程,对上述诸多环节进行全过程风险评估监测就显得尤其重要,而且要侧重于产前,不能等发生了某种事件后再来采取补救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把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扼杀于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从而避免造成大的损失和影响。

6.部门协调配合

贯彻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理念,一方面坚持产管结合,推动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的落实。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源头保障,严格投入品管理,规范养殖用药行为,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和标准化生产,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另一方面严打违禁药物使用,继续开展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就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

猜你喜欢
水产品养殖户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