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模式研究
——基于禄劝县绿村的调研

2020-12-20 15:09柳娥王辰孟小露杨振燕
农业与技术 2020年16期
关键词:禄劝县子女养老

柳娥 王辰 孟小露 杨振燕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农村人口在中国占1/2以上,相较于城市而言,更应该重视农村的养老问题。老龄化背景下,大量农民工在城市工作,赡养老人的负担越来越重,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刻不容缓。只有切实安置好老人,保障其晚年生活,青壮年劳动力才能更安心、更专心地投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来,进而提高农村人均收入水平,缩短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前,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存在许多问题,本文的研究结果期待能够在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的情况下对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完善养老制度、促进农村地区和谐发展产生一定积极作用。

1 研究方法

在了解绿村的基本情况后,确定了调查对象为绿村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和样本,问卷涉及内容有农村老年人获得收入的方式、经济收入水平、孤独感等。把60份调查问卷发放到绿村的9个村小组,最后收回有效问卷56份,统计调查问卷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除此之外,分别到绿村委会和禄劝县民政局等地方了解绿村老龄化状况和参保情况,询问关于现在禄劝县农村地区最突出的养老问题,访谈过程中认真做好访谈记录,并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汇总、归纳、分析。通过分析调查,汇总数据,分析绿村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2 绿村老龄化现状及养老模式

2.1 绿村人口老龄化现状

绿村属于禄劝县的一个自然村,总人口为6372人,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13人,占12.7%。绿村老年人口比重大,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村老年人由于年轻时操劳过度,随着健康水平的下降,很多人失去了继续务农的能力,积蓄也不多,只能依靠孩子和国家的帮助,加之农村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增多,老人与子女的矛盾也越发突出。绿村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是栽种烤烟,但受近年来土地流转因素的影响,供农民用于生产的土地越来越少,天气影响严重,若遇到自然灾害,农民很可能颗粒无收,绿村老年人的生活也越发困难,其没有接受过专业知识,依靠着传统的耕作方式,自己的子女不在身边,无法得到好地照料,身体状况不佳,固有的思想让其不愿到医院接受治疗,导致小病拖成大病,负担更重。

2.2 绿村主要养老模式

2.2.1 家庭养老模式

我国农村地区现行的养老模式主要有传统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互助养老、新型的居家养老4种方式,以家庭养老为主,其它3种模式作为补充[1]。家庭养老主要依靠自身及子女提供经济支持和精神方面的需求,政府给予相应补贴。家庭养老模式中包括老年人自养、子女供给型居家养老及轮吃住模式。自我供养模式。经过走访调查,村里老人凡是有自理能力的都选择独居,虽然很多老年人年龄已经60岁以上,但仍有2/3的老人认为自己身体状况良好,超过60%的农村老人还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传统耕作,以此来获得经济收入进行自我供养。子女供给型养老模式。子女赡养,由于城乡之间的经济收入差别,许多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子女赡养老人主要是每月固定的赡养费,有少部分老人子女在城里买房却不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原因为绿村居住着汉族、彝族和苗族,少数民族地区重视邻里关系,到城里以后,老人不适应城市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没有乡亲与自己聊天,从而导致老人内心对城市生活或者子女的新居产生抵触,表示自己宁愿独自在家也不要搬过去和子女一起居住,子女只需定期支付赡养费即可;轮吃住模式,调研发现,绿村存在老年父母在诸子家中轮流定期生活的现象,时间一般是每家轮流照顾父母1个月。这些老年人大都育有2~3个儿子,主要是丧失了劳动能力或者经济不能独立、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

2.2.2 政府补贴型养老模式

农村老年人的收入除了子女支付赡养费和务农之外,还有政府的财政补贴。禄劝县对农村老年人财政补贴分为2种,高龄补助金,年龄在80~89岁的老人每年可享受720元,9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可享受1200元;低保,绿村的建档立卡户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发放2000元补助金。政府的财政补贴增加了农村老年人的收入,也缓解了子女的压力。虽然已经全面推行新农保,但是保障水平较低,不过社保也让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对于农村老年人而言,其消费能力没有年轻人强,社保能够满足农村老年人日常基本生活需要[2]。

3 绿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3.1 养老模式单一

通过调查分析绿村的养老模式主要是家庭养老,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在外地求学,远离在农村的父母,无法照顾到父母,有些老人不仅要支付自己的日常生活费用,还要照顾留守在家的孙儿孙女,负担重压力大,导致老年人只能在家里养老,养老模式只有居家养老,较为单一。

3.2 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

当前农村基础与城市相差较大,各种基础设施不如城市,发展相对落后。绿村是禄劝县的一个自然村,劳动人口多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烟草、玉米和水稻,且仍然沿用最传统的耕作方式。家庭经济主要来源于务农和外出打工,由于青壮年向城市流动,农村只剩下老人和小孩,许多先进的技术无法普及,农户种植的作物产量低,收入少,因此导致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在养老服务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起步较晚,落后于实践发展需要。政府对农村养老保障投入有限,保障资金来源渠道狭窄,难以为农村养老保障提供必要的资金。

3.3 农村老年人经济来源少且收入低

调查发现,绿村老年人经济收入来源中靠务农的占52%,靠子女赡养的占25%,其它主要是政府补贴和打零工。根据调查,绿村老年人有80%以上都在从事职业性劳作,由于20世纪70、80年代的农村人口没有受过太多教育,年轻子女大部分在城市也是从事底层工作,比较辛苦,工资也不高。个人工资只能用于城市生活和子女学费,没有多余的钱来赡养老人。每年抚养老人的费用只能根据子女的经济状况来确定,所以很不稳定。没有退休金的老年人只能通过务农来维持基本生活,每月收入在500元及以下的占到68.9%。绝大部分的老年人不会因为自己到了60岁就不劳动,只要自己腿脚能活动就继续进行职业性劳作,为家庭赚取收入。随着年龄的增大,农村失能老人增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日趋严重,看病难、看病贵,仍然是农村的一大问题。虽然现在已经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但目前的补助还是非常有限,相对于巨额的医疗费用而言无疑是杯水车薪,有些老年人的子女本就不富裕,家里老人一旦生了大病也无法放弃在外工作的机会回到农村照顾老人,使得原本沉重的养老负担进一步加重。

3.4 空巢化现象普遍

赡养老人不应该只是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还应关注其精神层面的需求,本次调查中通过调查农村老年人对孤独感的感受来反映其心理状况。绿村老年人84%经常产生孤独感,8%的人很少有孤独感,只有8%的人感到一点儿都不孤独,在农村地区,子女背负了父母的所有生活希望和重心,子女的关怀对老人的心理状况息息相关。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农业收入无法满足年轻人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所以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村子里只剩下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老人要承担家务劳动的同时还要带孩子,使其身心俱疲,而年轻人却只在逢年过节时才会回家,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对老年人的关心几乎没有。如,绿村的张谋,67岁,家中4口人,儿子和媳妇带着孩子在外打工,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回家,只是定期打钱回来,对自己很少关心。禄劝县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3.33%,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66%[3]。老人无法创造经济价值养活自己,因此产生巨大的压力,精神状况也不乐观,导致农村老年人空巢化现象更加严重。

3.5 养老观念落后

调研数据显示,老年人愿意在自家养老的占到33%,愿意在子女家中养老的占到50%,超过80%的人选择的模式都是在家里养老,经过分析数据后得出,农村老年人几乎依靠自己和自己的子女来赡养,对养老院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养老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家庭养老方面,“养儿防老”这个观念根深蒂固。被调查的老人中选择养老机构的只占到7%,大多老年人表示孩子是老人老年生活的保障,不太能接受到养老院养老,村里也没有在养老院养老的,如果自己去养老院的话,子女会被人指责不孝顺,觉得住养老院不光彩;再者很多老年人在城里生活不习惯且觉得生活费用高,无法承受在养老院的经济支出。传统的孝道文化教育强调子女应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但在城市化的进程下,家庭成员中赡养父母的子女缺位导致敬老爱老等观念逐渐淡薄,存在子女不负责任和推诿责任,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4 结语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其中农村养老问题尤为重要,这不利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最终会导致社会的凝聚力不足。尽管学术界在此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农村养老的社会实践并不能让人满意。农村养老能健康有序进行,这不仅关系到现有农村老人的生活保障,还关系到新一代老人对未来养老生活的预期。妥善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要动员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猜你喜欢
禄劝县子女养老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养生不是养老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云南禄劝县细岔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