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轮选26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2020-12-21 06:24孙志军谷增辉何飞飞宋小颖刘鑫翠石家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51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12期
关键词:济麦株系抗寒性

孙志军 谷增辉 何飞飞 张 辉 宋小颖 刘鑫翠(石家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河北 石家庄 050051)

1 选育过程

1.1 技术路线和育种目标

1.1.1 技术践线。以选育适宜京津冀(北)冬小麦产区高产、广适品种为主线,重点协调好广适与高产、抗寒、抗病、抗倒的矛盾,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光热资源和小麦生长发育规律,选择既耐强光又耐弱光比较理想的品种类型,使小麦内部生长发育与外部生态条件达到最好的协调。采用不同生态区广适、高产亲本材料杂交,冬、春性亲本材料杂交,创新种质材料,选育冬性类型小麦品种。针对京津冀(北)冬麦区全年无霜期、活动积温差异明显、季节性干旱和倒春寒频繁的气候特点,品种选育上以高产、抗寒、抗旱、抗到、广适为主要方向。

1.1.2 选育目标。冬性,中晚熟,幼苗生长势强,分蘖力中等偏强,成穗率高,播期弹性大,光照反应中等敏感,冬季耐寒性好,对春季低温反应不敏感,高矮适中(70~75cm),茎秆韧性强,抗倒性好,叶片上冲,叶功能持续时间长,落黄优良,不早衰。长方型穗,穗码中等偏密。穗数在600万~675万/hm2,穗粒数32~35粒,千粒重42~45g,籽粒饱满,商品性好。抗性要求中至高抗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和赤霉病等病害。

1.2 选育过程。2006年冬季在北京温室配置杂交组合(济麦19/济麦22);2007年春季在河北沽源种植F1组合,并用济麦22回交,组合号为ZX0702;2007~2008年秋季在赵县种植BC1F1,以济麦22为对照,田间选择矮秆、结实性好、方穗、穗粒数多的单株,室内选择千粒重高、籽粒饱满度好的单株,中选单株编号为ZX0702-1;2008~2009年种植BC1F2,继续对株高、穗型、结实性和千粒重进行选择,中选单株编号为ZX0702-1-4;2009~2010年种植BC1F3,继续根据育种目标进行单株选择,中选株系编号为ZX0702-1-4-5;2010~2011年种植BC1F4,继续根据育种目标进行株系选择,中选株系编号为ZX0702-1-4-5-1,株高76cm,成穗多,长方穗,结实性好,高抗白粉病,室内考种籽粒饱满度好,硬质,色泽亮,千粒重55g;2011~2012年进行产量鉴定试验,ZX0702-1-4-5-1平均每公顷产8341.5kg,比对照品种石4185增产7.61%,同年继续进行株系选择,中选株系编号为ZX0702-1-4- 5-1-1(BC1F5);2012~2013年继续进行产量鉴定试验,ZX0702-1-4-5-1-1平均每公顷产8638.5kg,比对照品种石4185增产6.25%,同年继续进行株系选择,中选株系编号为ZX0702-1-4-5-1-1-1(BC1F6);2013~2014年参加天津市预备试验,定名为轮选266。

2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冬性品种,平均生育期246d,比对照中麦175晚熟2d。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每公顷产穗数633万,植株清秀,株高70.5cm。穗纺锤形,长芒,白粒。穗粒数34.4个,千粒重44.1g。熟相好。

北京市延庆县种子管理站抗寒性鉴定结果,2014~2015年度越冬死株率12.9(%),越冬死茎17.6(%),抗寒性级别3级,抗寒性评价中等;2015~2016年度越冬死株率5.1(%),越冬死茎率17.7(%),抗寒性级别3级,抗寒性评价中等。

3 产量表现

2014 ~2015年参加京津冀一体化区域试验,平均每公顷产8341.5kg,15个试点,13点增产2点减产,比对照中麦175增产7.9%,差异极显著,居13个参试品种第2位。2015~2016年度续试,平均每公顷产8296.5kg,13个试点,9点增产4点减产,比对照中麦175增产2.5%,差异极显著,居9个参试品种第4位。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7.2kg,比对照中麦175增产5.2%。2016~201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每公顷产8422.5kg,13个试点,12点增产1点减产,比对照中麦175增产7.5%,居5个参试品种第2位。

4 品质及抗性

2017 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检测中心测定,粗蛋白质(干基)13.25%,湿面筋(14%湿基)33.2%,吸水量64.0mg/100g,形成时间2.8min,稳定时间2.6min,容重816g/L。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结果,2014~2015年度中抗条锈病,中抗叶锈病,抗白粉病;2015~2016年度中抗条锈病,高感叶锈病,中抗白粉病。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适期播种。该品种适宜京津冀(北)冬麦区中高肥水地种植。适宜播期为10月8~25日。适宜播期内,播量187.5~225kg/hm2,基本苗300万~378万/hm2,迟播应适当增加播量。

5.2 科学水肥运筹。单产在7500kg/hm2以上产量水平,施纯氮225~300kg/hm2、五氧化二磷120~180kg/hm2、硫酸钾150~225kg/hm2,适时浇好越冬水、拔节水。

5.3 田间管理。在麦苗1叶1心期至2叶1心期,用70%氯磺·异丙隆(麦草净)可湿性粉剂1125g/hm2,兑水600kg/hm2,均匀喷雾进行冬前除草,返青起身期(3月12日前)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750~1125g/hm2兑水450kg 均匀喷雾,控旺防倒。中后期用25%三唑酮乳油1125g/hm2+7.5%氯氟·吡虫啉悬浮剂1125g/hm2,兑水750kg 喷雾,防治白粉病和蚜虫。扬花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g/hm2,兑水750kg 喷雾,间隔时间5~7d 防治赤霉病2次。

5.4 适时收获。机械收割以完熟初期为宜。

猜你喜欢
济麦株系抗寒性
西番莲不同种质资源抗寒性测定
转BpGLK1基因白桦叶色变异规律及生长特性分析
营养强化型紫色小麦的食品品质改良研究
南欧蒜有性繁殖株系表型性状的比较分析
转录因子OsNAC2对逆境下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基于EMS诱变的晋麦90号小麦抗寒突变体创制
山东“袁隆平”的麦田人生
山东“袁隆平”的麦田人生
玉米不同株系存放时间对种子胚活力的研究
不同品种大花萱草抗寒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