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

2020-12-21 03:36高颖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40期
关键词:学习品质指导策略游戏

高颖

【摘要】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形式,而积木建构游戏是幼儿教育阶段最普遍及受欢迎的游戏活动之一,能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能很好地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能力,促进感知、思维的发展。同时,还能幼儿培养耐心、协作、互助、坚持等良好的学习品质。本文重点从幼儿的建构游戏出发,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师指导来推动幼儿探索建构游戏,在积木建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品质。

【关键词】积木建构;指导策略;学习品质;游戏

在积木建构游戏活动,教师对积木建构游戏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对教育活动的组织和把控,都十分重要。有效的指导策略可以让教师通过积木建构游戏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勇于探究、敢于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从而为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创设班级良好的积木区域环境

建构区域环境创设需要灵活地设置空间,科学地投放和管理材料,同时更多地呈现丰富的作品,让建构游戏更加智慧有趣。

(一)设置灵活的空间

幼儿园课室的空间有限,一些班级的积木区空间设置比较狭小,几个幼儿一起建构时就显得过于拥挤,难以进行比较大型的情景建构。特别是在取放材料的过程中,不小心就会将自己或同伴的作品弄倒,影响建构作品呈现的效果。宽敞的、半包围的建构区域相对来说更适合积木建构区的设置,可以利用积木柜子进行隔断,让幼儿能够有空间单独或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建构游戏。

(二)合理分类材料,让取放更有序

积木区里的积木数量多,大小、长短不一,如果杂乱堆放必然使寻找材料上浪费时间,影响操作,不利于幼儿建构游戏发展。取放有序、一一对应更有利于幼儿秩序的养成,教师可以尝试按大小、形状、类别等将材料分类,并摆放在贴有标签的收纳篮里,并且积木柜上贴好标签,标签可以采用积木的实物图片,也可以是幼儿们亲自画的积木卡片。

二、为幼儿提供知识储备和充足的材料支持

通过积木建构活动有利于促进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是不等于要让幼儿凭空想象,教师需要做好充足的知识和材料储备,以帮助幼儿形成新的经验。例如,幼儿对方位概念尚不清晰,教师在指导幼儿开展积木主题建构活动时,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支持,指导幼儿先了解物体的结构特点和方位关系,以保证幼儿能将积木组件放到准确的方位;又如: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在构建“港珠澳大桥”特色活动时,在开展活动前,老师要指导幼儿已经对港珠澳大桥的建成的情况,主要构造、地理位置等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做好知识的储备。此外,积木建构游戏的辅助材料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建构的主题不断调整,给予幼儿足够的材料支持,而画笔、彩纸、剪刀等工具也是十分必要的,如当中大班的幼儿们在积木区建构前,会合作商讨建构主题的方案,记录下自己的方案设计稿,幼儿们还非常乐于在自己的作品上貼上独特的标志。

三、制定积木建构游戏规则

良好的规则是确保游戏高质量开展的保障。积木建构游戏开展阶段游戏规则的养成尤为重要,幼儿们刚开始时会发现没有制定规则的游戏,会有争抢,会有些幼儿不会整理。教师要主动和幼儿一起商量解决的方法,他们通过讨论制定积木建构游戏的规则,并用幼儿能理解的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幼儿养成规则意识。

四、用心观察记录幼儿在积木区的建构活动,适当时机巧妙介入

根据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判断其发展水平。观察可以帮助教师判断游戏空间和材料是否符合幼儿活动的需要,观察儿童的游戏行为、语言、表情以及发展水平。一般用表格的形式记录。将所要观察的内容事先用表格的形式准备好,游戏开始时,就直接将所观察的内容在表格内做记号即可。观察者应预先设计好观察表格,表格可以根据所需观察的内容而设计确定观察对象和顺序实施观察活动,一般以5或10分钟为一个时间单位,对观察对象有序观察式进行记录,教师可以直接将观察到的内容在表格里做记号。观察者也可以固定在建构游戏中某一小组进行观察记录,把此小组的幼儿作为观察对象,这样的方法适合于了解幼儿在建构游戏的情况,可以获得幼儿有关游戏行为和玩具材料使用的情况,有助于教师了解环境创设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投放新材料等。

有些幼儿往往喜欢自己独立完成积木建构作品,不喜欢别人插手,但作为指导者,教师不能彻底地“放权”。建构的过程中幼儿很可能会因为任务难度较大,或者缺乏耐心半途而废,这时教师就需要把握好时机适时地介入。介入时,教师大可不必直接指出幼儿的问题甚至帮包办,可以以一个范例来做引导,让幼儿能够加以模仿,或者点拨操作的要点,教师间接指导的目的便达到了。幼儿园阶段的幼儿独立性和自主性尚处于逐渐形成阶段,他们常常会先做后想,边做变想,积木建构的随意性较大,甚至会出现在建构过程中忘记了最初的构想。此时,教师有必要适时地介入幼儿的积木建构游戏,并给予幼儿语言的引导,以帮助幼儿先通过观察和构想明确建构物体的基本形态,不偏离计划,顺利完成目标。总之,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在积木建构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切忌在幼儿建构的过程中唠叨、随意批评。

五、家园携手,让幼儿亲身体验

幼儿的学习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的,这是由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的。各种真实场景更能够给予幼儿直观、具体的感受。教师要积极推行家园共育的理念,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的学习中来,带着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感知、体验,提供给幼儿欣赏、讨论,还能启迪幼儿的思维,使他们在借鉴作品而后再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地迸发出灵感。从而促进幼儿的经验积累和形成。同时,教师可以尝试开展不同主题的亲子建构活动,目的是让幼儿们体验与家长共同创作、自己动手搭建的乐趣,满足他们创造表现的需要和培养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亲子建构活动不仅大大提高了幼儿们对建构游戏的兴趣,还营造了浓厚的建构氛围,增进亲子、家园间的感情。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教师要充分借助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运用有效的指导策略,提高幼儿积木建构游戏的成效,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直接感知获取经验的需要,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卢勃.学前教育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288.

猜你喜欢
学习品质指导策略游戏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引领小学生探寻成功之路
爆笑游戏
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品质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