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积木建构活动中如何观察幼儿的探索

2020-12-21 03:36陈惠敏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40期
关键词:学习品质观察教师

陈惠敏

【摘要】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评价能力,是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的有效体现,但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 “如何观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的困惑一直困扰在教师的脑中,教师更是无从下手,难以提升,促进幼儿的发展。本文结合事例阐释教师在幼儿的建构活动中如何从目的、活动过程、幼儿作品等部分环节进行观察、评价,促进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探索。

【关键词】教师;观察;积木建构;学习品质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指出:教师应“在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教师还应“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掌握科学的观察和评价幼儿能力,真正了解幼儿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是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对幼儿游戏活动的深度学习起着推动的作用,能很好地促进幼儿的个人发展与成长。那么,幼儿在建构活动中,教师应该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什么行为值得去观察、记录?针对目前的教师观察,虽然至今仍未有真正规范的模式,但是无论是哪一种观察方法,我们也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一、目标在前,目标引领观察行为

教师开展活动,应该做到心中有目标,目标在前,行动在后,活动的过程都为目标而服务。在开展建构活动中,教师应牢记活动的目标,在每一个环节中注重观察幼儿表现,在作品中所体现出来活动目标。如在《游泳池》的建构活动中,认知目标是“能掌握游泳池围拢结构,内凹的特征”;技能目标是“学习和掌握围拢结构”;“学会利用颜色或技能有规律地进行游泳池的搭建”;情感目标是“能够感受建构活动的乐趣”。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发现了幼儿拼搭游泳池所运用到的方法,也能观察到了幼儿在过程中所表现的表情、语言、肢体等方面所体现出的愉悦情绪体验。在作品的呈现中,幼儿基本上都能掌握到了围拢结构的技能,掌握了游泳池的特征,但在颜色规律建构方面,只有三名幼儿能做到。通过观察,体现出幼儿基本能达到本节活动的目标,但在规律建构方面在下一个活动中仍需巩固,深入理解、学习。

二、学会观察、发现、识别幼儿在活动中的存在问题

幼儿在建构活动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可以把他们所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识别、判断哪些问题是幼儿有能力能够自我解决的,哪些需要教师帮助提升的,哪些问题将可以促发幼儿进行深度学习的。幼儿能够通过自我解决的问题,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解决,解决后,所得的经验将会内化成为自己的能力,经验能力上也会有所提升,这其实就是幼儿内在需求的发展。需要教师帮助提升的问题,教师则应该多思考如何隐秘式地进入,巧妙地介入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可以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问题,我们可以在下一阶段进行开展、学习,从而提升幼儿的经验发展。

三、学会观察幼儿在活动中所需的介入时机并介入

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中,幼儿的发展就是自己内在能做到和外在要求做到相统一之间的区域。因此,教师在观察幼儿建构活动中,要学会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表情来识别需要介入的适时时机。如,在建构教学楼的连廊中,因为手里不平的问题,连廊总是垮下来,于是,楠楠想放弃时,笔者用表扬旁边鑫鑫会用支点支撑的语言提示法介入,引起了楠楠的注意,并坚持建构。当玥玥很快使用叠高结构把教学楼拼搭好跟笔者分享时,笔者用了语言提示法,“教学楼的窗户在哪里?怎样上二楼?”通过语言的提示,玥玥马上思考调整作品,尝试运用错位、架空等方法进行拼搭,这促进了她深入的学习。适时的介入,能够推进幼儿的活动的深度学习,不适时的介入,则将会打断了幼儿的活动,影响了幼儿的情绪体验,起到了反效果。

四、学会识别幼儿的有意义行为

教师在观察幼儿的建构活动中,时常会被“什么是幼儿的有价值意义的行为?”而感到困惑。教师应该先学会理解幼儿的有意义行为,同时也要记住自己的研究问题——在积木建构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因此,一方面,幼儿有价值意义的行为就是能够促进、引发幼儿深度学习、发展的行为;另一方面, 在幼儿的建构游戏中,凡是与幼儿学习品质相关的行为都值得我们去观察、研究。幼儿在建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语言、建构过程、建构技能方法、作品等都是我们应该观察的对象。

五、学会聚焦观察目标

幼儿在一个活动中,所表现出与学习品质的培养的观察内容实在太多了,教师应该学会只专注于观察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某一方面的行为表现、发展水平等,如,在观察评析幼儿专注力方面的学习品质时,教师可以把观察对象每一次的观察过程表现、评析结果建立一个个体的发展记录,观察其每一次活动中其所表现出来的专注力持久时长、同等因素下抗干扰能力等方面,把每一次的结果和表现做对比,了解幼儿的专注力品质的培养成效。每次观察只聚焦于一到两项,带着目标去观察,做一个踏实的观察者。

六、学会在观察幼儿作品中评析幼儿的发展水平

幼兒的作品能有效反映着幼儿的能力、认知发展水平。在幼儿的作品中,通过观察、分析作品的结构、所使用的建构方法可以了解到了幼儿对建构技能的掌握程度,幼儿的认知经验水平发展;作品的色调、积木形状、数量、作品布局规划等可以反映出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水平。观察、分析进而有效地对下一阶段活动内容、方法进行调整。如,鑫鑫从前建构时,只追求快速完成,尚未注意到作品的对称性、牢固性和规律性,在建构教学楼的积木建构作品中,他的教学楼能按颜色规律、结构规律进行建构,作品还富有对称性,体现出了鑫鑫已经掌握了规律、对称的知识,并能得以内化、输出显示在作品上。只有通过这样不断地观察——分析——调整的过程,积木建构活动中,很快能调动起幼儿对积木建构活动的兴趣,体验到积极愉悦的情绪,在愉悦的体验下和兴趣的驱动下幼儿很快地掌握到建构技能,培养了幼儿的学习品质。

蒙台梭利曾说过:“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内心需求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学会观察幼儿的活动、作品,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也能更好地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能力。

猜你喜欢
学习品质观察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引领小学生探寻成功之路
美育教师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