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法教育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

2020-12-21 03:46梁海英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12期
关键词:书法教育德育渗透实践

梁海英

[摘要]书法教育是教师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书法教育具有强大的育德功能:培养爱国感情,陶冶思想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涵养坚韧品格,感受谦让和谐,传承传统文化……小学教师应有效发挥书法教育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作用,上好书法课,用好书法课

[关键词]书法教育;德育渗透;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36-0009-01

书法教育是教师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小学书法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会写一手好字,更要关注其德育功能,让书法课成为塑造学生美好品质的一门课程,充分发挥小学书法教育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作用,让学生走进书法,爱上书法,让中国传统文化滋养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一、了解书法历史,培养爱国感情

在学生学习书法之初,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展示书法作品、播放书法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历史和发展。学生通过了解书法的历史,进而激起学习书法的情感。作家王蒙说:“书法教学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看中国文字的经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演变过程,白殷商以来,历经各个朝代的发展,风格纷呈:汉人尚气,魏晋尚韵,隋唐尚法,宋人尚意,元人尚态,明人尚趣,清人尚朴。书法的发展,其实也是历史文化发展的缩影。书法各有千秋、风格多样,其实代表的就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文化得以源远流长的重要媒介,这深厚的文化无不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观摩书法作品,陶冶思想情操

书法教育是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教育,一笔一画,无不彰显着祖先的智慧和审美情操。我国历代书法家以汉字为基本创作素材,通过对线条、笔法、墨法、结体和章法的同构,使书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艺术形象,而现代艺术的多元化,在融人书法元素后,更成为一种流行的艺术。我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书法家们的墨宝,赢得了学生的阵阵惊叹;我还走访一些名胜古迹和美术馆,拍下不少书法作品给学生观摩。学生觉得书法离自己的生活那么近,生活中处处有书法,从而对书法有了兴趣,也感受到了书法的艺术之美。在我任教的班级里,那些热爱书法的学生,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诸如古典诗词、古典音乐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因为艺术是相通的,书法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窗口,通过学习书法,学生的思想情操也受到了薰陶。

三、静心练习,涵养坚韧品格

学生们被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所吸引,并且对书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是当他们执笔练习的时候却发现,这简单的笔画并不是那么容易写好的。练好书法,其实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练习书法的过程,其实也是培养学生意志力和行为习惯的过程。学生在练习书法时,要排除杂念,静心于“点、横、竖、撇、捺”之中,简单的一笔一面,有长短、粗细之分,更讲究笔法、墨法、结体和章法。练好笔画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要写就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更需要日积月累的练习,因此,学生在书法练习中,逐渐变得全神贯注、不急不躁,养成了坚韧的品格。中国人在学習和T作上都讲究“功到自然成”,这个“功”就是功夫、努力,“功”源于勤学苦练,源于对学无止境的追求。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极不稳定的时期,在学习上容易出现懈怠,通过练字,慢慢地学会自我控制,他们的品格就会变得坚韧。

四、潜心研究,感受谦让和谐

在书法课上,教师在教授汉字的架构时,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字形结构中笔画之间的穿插和谦让,让学生从汉字笔画的避让中感悟中国的礼仪思想。如笔者给学生讲“林”字的字形结构时,让学生观察两个“木”字的区别:两个“木”是好朋友,但又不是一模一样的,它十分讲究相处之道,左边的“木”为了给右边的“木”让座,“捺”缩成了“点”,有边的“木”则把“撇”变成了“短撇”,两个“木”字互相穿插,“你展我收”,互相谦让,多团结友爱呀!这样生动的讲述,学生不仅记住了汉字的结构,更从中学会了为人处世的原则。书法的避让穿插、虚实相生、章法墨法、布白运用等,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契机,学生通过书法的意象,领悟其奥妙并接受文化熏陶,就能感受到书法文化的深厚。

书法教育的过程处处有着德育的契机,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用好书法这门“大智慧”课程,尽量避免道德灌输,应注意潜移默化,让书法学习过程成为锻炼学生心智的过程。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书法教育德育渗透实践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