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策划的探索

2020-12-21 03:45魏君平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19期
关键词:存在问题

[摘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结合《关于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通知》、《关于榆林地区加快推动中央重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通过实地踏勘选取秃尾河神树沟至柳巷村段,找准流域内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系统的治理对策及建议,旨在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促进流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山水林田湖草;秃尾河中上游;存在问题;工程措施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发展清洁生产,推进绿色发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当前榆林面临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短缺,能源基地打造与生态环境破坏等突出矛盾,面临着资源型城市转型创新试验区的重大任务。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迫切需要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各领域专家学者高度重视流域生态系统治理,针对流域生态环境经济,流域水生态体系健康,以及流域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研究,并取得大量成果。但当前对于风沙草滩区黄河支流生态系统研究较少。流域生态系统综合治理的思想及内涵已被政府和学者广泛接受,但因缺乏具体工程措施理论及实践指导致使流域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效果不明显。目前,开展流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统筹协调经济、生态、社会之间关系,探索风沙草滩区黄河支流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的理论与实践,是风沙草滩地区发展的重点。

基于榆林地区申报中央重点生态保护项目的背景下及响应中央加强黄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的要求下,本文通过实地调研,选取以人黄支流——秃尾河神树沟至柳巷村段为例,在分析风沙草滩区秃尾河中上游存在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生态修复工程实践内容,以期为未来流域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1秃尾河中上游概况

秃尾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位于陕西境内,其下游为神木与榆林、佳县的界河,在佳县武家峁附近注入黄河。秃尾河流域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位于东经109°45'-110°35',北纬38°10'-39°10'之间,呈条带状。流域西面与榆溪河流域为界,北部和东部与窟野河流域相接,南面与佳芦河流域为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海拔高程在1300m左右,河口处海拔高程730m左右。全长140km,流域面积3294km2。

秃尾河流域地貌类型主要为风沙草滩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河谷阶地区。风沙草滩区位于流域上中游,属毛乌素沙漠东南边缘,区内新月形沙丘和沙梁绵延起伏,川道开阔平缓,下湿滩地和海子较多。秃尾河神树沟至柳巷村段流域地貌为风沙草滩区,研究区域河道全长约35km,河道顺直、河谷开阔,漫滩和一级阶地发育,滩面较平,宽度达200-500m,平均宽度约300m。该段左岸主要有青杨树沟、洞川沟、乔岔滩沟等支流汇入干流;右岸主要有清水沟、红柳沟、扎林川沟、等支流汇入干流。

2研究区域秃尾河现状

(1)神树沟至柳巷村段河道较平直,左岸沿线部分均修有旧沙堤,局部受河流侧向侵蚀,已经损坏,堤上植被茂密。河流右岸为风积沙丘,地形较为平坦。由于沙层松散,受河流冲刷侵蚀坡脚影响,沿线有多处滑坡现象。已成堤防堤顶多是1-2m宽,仅能围挡中小洪水,而且堤防工程均不封闭,也没有和公路连通,防洪抢险交通不畅,直接影响防洪抢险工作的顺利实施。

(2)长期以来,秃尾河流域缺少相应的监管,周边村民随意倾倒生活垃圾,严重影响了河流的畅通和周围的生态环境。秃尾河对生态破坏严重的主要是开垦河滩耕地。

(3)秃尾河流域的主要洪水类型是暴雨洪水。流域内除干流上的两座水库为,虽然在支沟上有5座水库,但均建于70年代,淤积严重,防洪能力很差。洪水都会淹没沿岸河滩农田数万亩,冲毀农田灌溉设施、田间道路等,给沿河两岸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经济损失巨大。该流域段低产田较多,且零星分散,田间灌溉方式落后,浇地主要以漫灌为主,低效的同时也造成水源浪费。

3生态修复工程措施

(1)在充分利用原地貌山体、陡坎和减少占耕地的前提下,加固原有旧堤防及新建堤防,在堤防的顶面修建防汛抢险道路,道路两旁种植乔灌结合的林带。为了防止雨水冲刷侵蚀堤防背水坡坡面,设计在新修堤防背水坡种植草皮或草籽,草皮选用根系发达、抗冲刷的。在神树沟至沙洼村段,依靠右岸山体走势,左岸新建堤防。

(2)在沙洼村至乔岔滩沟段,拆除现有堤防,在新建堤防和原建堤防之间退建后规划为河滩湿地。通过流域湿地生态修复,在有条件的湿地,种植水生植物芦苇等,改善河道的景观效果及生态环境,使秃尾河相关区域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

(3)对于被洪水淹没的耕地,通过地表清渣、土地平整、客土覆盖、土地翻耕等一系列的土地整治措施来恢复;改造现有低产田,建设农田水利设施,以建设渠道衬砌、管道输水、滴灌等工程措施为重点,搞好配套的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建设农田系统的生态屏障。

4治理建议

本文通过调研选取秃尾河中上游段,分析当下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生态修复措施。下面就项目实施中和后期管理指出两点建议:

(1)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出台退耕还湿的政策,积极引导村民对已开垦的耕地恢复湿地原貌,提高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意识,为下一步项目实施提供政策保障。

(2)防洪工程建成后,将管护责任及管护范围予以明确,使沿河农田和企业开发行为约束在治理堤线以外,保障了河道行洪宽度和工农业的生产安全,可对就近围垦河道耕种行为加以阻止。

[参考文献]

[1]曹宝,罗宏,吕连宏.生态流域建设理念与发展模式探讨[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1, 22(1):31-35, 39.

[2]罗宏,王业耀,冯慧娟,等.论流域环境经济学[J].环境科学研究,2010. 23(2):232-236.

[3]吕连宏,罗宏,罗柳红.流域环境经济复合系统辨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9, 20(4):9-13.

[4]孟伟,张远,张楠,等.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质量目标管理技术研究的若干问题[J].环境科学学报,2011,31(7):1345-1351.

[5]SuoAN,XiongYC,WangT M, YueDX,Ge JP.Ecosystem healthassessment of the Jinghe River Watershed on the Huangtu Plateau[J].Ecohealth, 2008,5(2):127-136.

[6]王秉杰.流域管理的形成、特征及发展趋势[J].环境科学研究,2013, 26 (4):452-456.

[7]李恒鵬,陈雯,刘晓玫,流域综合管理方法与技术[J].湖泊科学,2004, 16(1):85-90.

[8]Castro A J,Vaughn C C,Julian J P,Gare í a-Llorente M.Socialdemand for ecosystem services and implications for watershedmanagement[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2016, 52(1):209-221.

[9]Zheng B F,Duan J,Jia J S,Liu F,Yan Y.Assessment of ecosystemservices of Lugu Lake watershed[J]. Intem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Development&World Ecology, 2008, 15(1):62-70.

[10]WangCY,Van Der MeerP, PengM C,Douven W, HesselR,DangC L.Ecosystem services assessment of two watersheds of Lancang River inYunnan, China with a decision tree approach[J].AMBIO:A Journal ofthe Human Environment, 2009,38(1):47-54.

[11]Alcolea A,Contreras S,Hunink J E,Gare í a-Ar ó stegui J L,Jim é nez-Mart í nez J.Hydrogeological modelling for the watershedmanagement of the Mar Menor coastal lagoon (Spain) [J]. Science of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9,663:901-914.

[收稿日期]2020-08-062

[作者简介]魏君平(1986-),男,陕西渭南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土地整治工作。

猜你喜欢
存在问题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余额宝的理财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