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致胜: 复杂舆论场中要敢于“发声”

2020-12-21 03:50何钱源
新闻世界 2020年12期
关键词:本地化发声新闻评论

何钱源

【摘    要】在信息过剩、新闻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当下,媒体要重视和增强新闻评论的战斗力和引导力,成为舆论场中的意见领袖。当下媒体的新闻评论中,原创评论较少、本地化评论缺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立足本地的媒体来说,提高新闻评论的贴近性,聚焦事关百姓利益的民生大小事,是提高媒体战斗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新闻评论;舆论场;本地化

一、新闻评论的类型

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社会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明是非的一种议论文体,它是新闻媒体发挥正确舆论导向作用的重要载体。

新闻评论按形式分类,有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按性质功用分类,有解说型评论、鼓舞型评论、批评型评论、建议型和论战型评论等。

在全国诸多媒体中,《新京报》特别重视发挥评论的引导作用。以《新京报》2020年1月6日刊发的评论为例,当天评论版共3个版,包括社论、观察家、议论风生、一家之言、第三只眼和視点等栏目,评论的内容包罗万象,从国内重大时事新闻、民生新闻热点到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都有涉猎。具体来看,当天的社论《救护车高速免不免费都需保证病人畅行》是建议型评论,《喜羊羊成违法通行暗号,执法人员别玩“职权变脸”》是批评性评论,《“45度让路法”刷屏,增进礼让救护车共识》是正面宣传的鼓舞性评论。

以《新安晚报》2020年1月6日的评论版为例,头条评论《“小儿推拿速成”亟须监管为其“退烧”》是对解决社会问题的建议型评论,“闲言戏话”栏目的《打听同事工资岂能成为开除理由?》为批评性评论,“街谈巷议”栏目的《“45度让路法”闪耀“生命至上”的人性光辉》为鼓舞性评论。《新安晚报》评论版还有“新安论剑”栏目,为不同观点提供互相交锋的平台,这些评论就属于论战型评论。

从上面两家都市报的评论刊发情况可以看出,批评建议型的评论数量较多,其他几种类型的评论次之。这也不难理解,批评型的评论“像匕首,像投枪”,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尖锐的批判性,既能起到很好的舆论监督作用,也能促进所报道事件的快速解决。批评性评论犹如监督报道一样,能极大提升媒体的战斗力和影响力。

二、新闻评论的现状

观察当下的媒体,可以发现相比于信息供应的过剩,观点的生产和输出明显偏少。不仅如此,一些媒体的新闻评论还存在诸多问题:转载较多、原创不足;时效性不强,做不到当天新闻当天评;本地化评论太少;有些评论质量较低。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大大弱化了新闻评论的舆论引导力,也不利于提升媒体在舆论场中的地位。

(一)原创性不够

目前媒体上评论稿件的来源一般有以下四种,一是由报社评论员撰写;二是针对特定新闻事件联系特约评论员撰写;三是一些专门从事评论写作的社会人士的投稿;四是转载其他媒体已经刊发的评论。

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独立的评论少,转载的较多,而且一些从事评论创作的人士在投稿时喜欢一稿多投,这就难以保证媒体选用评论稿件的独家性。笔者在编辑评论版时,就经常发现一稿多投,甚至存在抄袭的情况,如果评论稿件经常与其他媒体重复,无疑会损伤媒体的影响力和独特性。所以,媒体在选用来稿时,应谨慎把关。另外,对于转载其他媒体刊发的评论也应从严把关,质量上精益求精,数量上不可过多。

(二)时效性不强

与新闻报道一样,新闻评论也要讲究时效性,争取做到评论和新闻报道同步刊发,这样才能使新闻和评论的影响力最大化。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热点的更新频率不断加快,今天的热点事件过了几天也许就被受众忘记,滞后几天再评论,传播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不少评论显得滞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对热点不够敏感,对新闻价值不能第一时间进行判断,导致贻误良机;另一方面,转载其他媒体尤其是纸媒见报的评论,在时间上就慢了一拍。

(三)本地化不足

对于区域性媒体来说,本地的读者是目标受众,这就决定本地新闻永远是重头戏,如何做强、做深、做透本地新闻,事关媒体在当地百姓中的影响力。评论的本地化,就要求媒体对本地发生的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社会关注的热点,在第一时间发声,引导舆论。

笔者关注了几家都市报,发现时评版的本地化评论很少见,版面上“唱主角”的多是对全国其他各地新闻热点的评论。这不是说区域性的都市报不能就其他地方的新闻事件发声,而是要在数量上掌握平衡,既要面向全国,也要聚焦本地。

三、提升评论影响力的对策

新闻报道是报道新闻事实,新闻评论是传播意见性信息,两者不可偏废。在如今信息大爆炸,人人都是传播者的媒体环境下,资讯满天飞,各种“新闻反转”迷人眼。这时候更应该发挥评论的舆论引导作用,挖掘新闻真相,致力于问题的解决,弘扬真善美。在当下纷繁复杂的舆论场,如何提高新闻评论的战斗力和影响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选题的“冷”与“热”

评论的选题,就是选什么题材、针对什么话题进行评论的问题。每天可评论的新闻有很多,对选题的选择体现了评论者对评论价值的判断。

笔者负责的评论版有专门的投稿邮箱,每天收到的评论投稿近百条。根据经验,每天有八成评论稿的选题集中在两三个热点新闻事件上。对于这种追逐热点的“事件性选题”,笔者的意见是不要回避,应第一时间抓住。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新闻事件中,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引领舆论的走向。但追逐热点,并不代表要被热点牵着鼻子走。尤其是在各种“热搜”刷屏、娱乐至死的当下,更要选出触及社会深层次问题的话题。这要求在评论选题上,不能只看到“热点”,有时也要关注具有评论价值的“冰点”。有些新闻事件很容易被人忽略,但实际上是涉及每个人利益的大问题,这样的话题做出来,反而有可能会成为热点。《中国青年报》“冰点”专栏的设置,意义也在于此。

(二)重视本地化

选题也与媒体定位和目标受众群有关。比如《中国青年报》,作为一份旨在“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的报纸,自然会倾向于从青年视角出发,选择事关青年利益的话题。再比如,一份上海的报纸,基于读者对身边事情的关注,就会优先选择上海本地人更关心的事件作为社论选题。本地的一件“小事”,也许比外地的“大事”更能在当地读者中引起关注。

以2020年10月12日的《新民晚报》为例,“今日论语”栏目刊发的评论《让正规“上海一日游”火起来》,“新民眼”栏目刊发的评论《来白相(口伐),南东勿一样啦》,不仅内容是关于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的,而且标题也使用当地方言,对当地市民来说极具贴近性。

2020年10月20日的《新京报》时评版“观察家”栏目,评论《“4S店先砸坏再维修”,监管不能“掉线”》,就是对记者卧底暗访北京两家4S店揭开黑幕的评论,直指监管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和约束。2020年10月20日的《北京青年报》时评版刊发的评论《外卖后厨不能成为“网下黑”》,则是对北京一些外卖后厨的乱象的评论。

(三)出手要“快”

新闻讲究一个“新”字,如果不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立即进行报道,等第二天就变成旧闻,而时评也要讲究速度。对于评论的时效,康拉德·芬克在《冲击力》中提到:跟所发生的新闻事件越近,你就越是有好机会进入观点自由市场,并充当“公众问题中诚实的经纪人”。在新闻事实发生后越快发声,提供价值判断和观点引领,就能越快占领舆论场。时评就是要密切关注时事,紧扣时代脉搏,对每天发生的新闻事件要有快速反应。

新闻报道提供事实信息,评论要及时跟进做出价值判断,引导公众观察的视角,引领事件发展的方向,与新闻一起形成某种舆论压力和推进发展的力量。如果新闻都报道了好几天后评论才出来,新闻事件的热度可能早已被新的热点所覆盖,评论的传播效果就大为降低。

(四)老问題新角度

人们常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每天发生的那么多新闻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举例来说,近两年来,合肥长租公寓“爆雷”事件接二连三发生。2018年11月,许多房东和租客发现小家联行在合肥的多家分公司关门;2019年7月,合肥乐伽爆雷,数千人“被坑”;2020年4月,合肥嗨客公寓跑路,涉案资金一千多万元;2020年9月,合肥长租公寓4 天内“跑路”3家,令人震惊……

因为“跑路”频频被媒体曝光,长租公寓从不为市民所了解的事物,一下子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但是,随着“爆雷”新闻不断刷屏,公众已经有了“审丑疲劳”,如果简单地重复谈论这样的话题,评论效果就会非常差,受众觉得是在老调重弹。但如果以新的角度切入,则可以提起舆论对老问题的关注,缓解大众的“审丑疲劳”,从而引起公众讨论的兴趣。

仍以合肥长租公寓屡屡“爆雷”事件来说,在第一起“爆雷”发生后,由于公众对长租公寓这一新事物还不了解,媒体的报道和评论以揭露和提醒为主,提醒市民警惕其中风险,不要为贪便宜上当受骗。随着“爆雷”的长租公寓数量越来越多,媒体的评论基调已然转向,从提醒市民转向督促监管部门拿出实际举措,切实约束长租公寓的行为,甚至直接批评监管失责。从中可以发现,随着新闻事件的不断发展,评论的角度也要随之调整和改变。

参考文献:

[1]曹林.时评写作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新安晚报要闻部版面主编)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本地化发声新闻评论
目的论视角下的电子游戏翻译
如何利用Memoq进行网页本地化项目翻译
创译的本质与创译在霍姆斯、图里翻译结构图中的定位
产品的本地化翻译技术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评论教学改革探索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新闻评论”中的教学模式探索
新闻评论中的“神话”
巴格达迪“发声”破重伤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