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助力浔龙河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2020-12-21 21:49李洁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乡村振兴

摘要:绿色发展作为新时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又超脱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一般性意义,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赋予了乡村振兴别样的高度。从浔龙河村乡村振兴的兴起与发展之路中,可归纳总结出绿色发展的“浔龙河模式”,探究浔龙河乡村振兴的主要举措,总结经验,在决战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对其它地区乡村振兴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

浔龙河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果园镇,山多、闭塞、贫困曾是浔龙河村的“代名词”,“春做蓑衣夏打麻,秋盖茅屋冬弹花。一年四季有事做,年年月月搞点呷(qia)”就是当时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自2009年浔龙河开始探索建设“生态文明小镇”以来,白墙青瓦的联排别墅群,湘风湘韵的民俗风情街,奇幻浪漫的樱花谷……成了十年后浔龙河不一样的写照,“看得见青山、守得住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的乡村,乡村型的城镇”呈现在了人们面前。浔龙河十年来所经历的这场华丽蝶变,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浔龙河走上的一条绿色发展之路的真实演绎。探寻“浔龙河模式”背后的内涵与特质,总结“浔龙河模式”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脱贫攻坚战役的决胜阶段,对各地乡村振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指导意义。

一、绿色发展内涵与特征

“绿色发展”概念的产生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以电气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而以此为代价的却是空气污染、水污染、大气变暖等一系列生存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英美德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逐渐认识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不可逆发展模式到来的危害,采取了一系列保护自然环境的举措,这就是绿色发展的初步形成。在我国,绿色发展概念第一次提出是在《“十五”计划纲要》,在《纲要》中对绿色消费推行和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作出了解说。在“十一五”计划和“十二五”计划期间,绿色发展得到进一步补充与完善,至“十三五”計划期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绿色发展理念正式形成。学术界对绿色发展作出了深度的研究,认为“绿色发展是绿色实践的运行状态和实践方式,是建立在绿色实践基础上的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良性运行状态。绿色发展是一个包括绿色经济、绿色政治、绿色文化、绿色社会、绿色生态和绿色人、绿色行为的有机整体。绿色发展存在与绿色发展意识的关系构成绿色发展的基本问题”。也就是说,绿色发展不仅仅单指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生态环境,而是包含了生活环境、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诸多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子系统。

绿色发展作为一种发展的创新与“弥补”,具有独特的发展特性。首先,绿色发展作为一种创新型发展模式,具有与环境的无违和性。绿色发展的提出与发展,就是建立在生态环境的破坏基础上,试图采取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去对其进行弥补的结果。绿色发展概念本身,也是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为基点。其次,绿色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这也是绿色发展最为重要的特性。绿色发展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不以生态环境等的牺牲为发展的代价,而是追求人、自然、发展三者的和谐发展。三是绿色发展具有兼容性。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的价值定位,绿色发展不仅仅指经济方面的绿色发展,更追求一种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不仅仅指生态环境的“绿”,对于政治、文化、社会等因素而言,同样涵盖在绿色发展范畴之内。

二、绿色发展视野下浔龙河村乡村振兴主要举措

1.特色产业支撑:工业增值农民增收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要求,”“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产业发展,也是浔龙河村乡村振兴的主要发展方向。传统的“粮猪型”产业(小农型的水稻种植与生猪养殖)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束缚了村民的生活,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村民们的眼界,致使村民眼中只有田土这一亩三分地,这也是浔龙河村长期贫困的原因所在。浔龙河要发展,必须突破传统“粮猪型”产业的束缚,因地制宜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避免“千村一面”或者“昙花一现”。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浔龙河村在第一书记柳中辉的带领下,结合本地所特有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做活“山水文章”,做强绿色产业,构建了以生态产业为基础,文化产业为灵魂,教育产业为核心,旅游产业为抓手,康养产业为配套的现代产业体系。使浔龙河的乡村资源实现了产业化、资本化,真正将绿水青山转变为了金山银山。

2.就地城镇化:土地、环境、村民“三和谐”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城镇化是乡村发展过程中所需经历的一个阶段,也是乡村振兴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浔龙河村建设特色小镇定位于兼具宜养、益居、益养等多重功能的新型城镇化,浔龙河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追求一种新型城镇化——人的城镇化,而不是局限于居住方面的城镇化。“依山就势进行规划和建设,尽可能地不动山,绝对不可去填塘,坚持保护性开发。自然环境如是,人文环境亦如是。”因此,在浔龙河城镇化进程中,一个“城镇化的乡村,乡村式的城镇”跃然而出,城市所具备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做到了共享式地发展。在由乡村到城镇的进程中,做到了“土地、环境、村民”的和谐发展,生态环境得到了充分的保护,真正实现了绿色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3.引领就业创业:激发村民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汇人才、聚人气、凝人心,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群众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唤醒亿万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建设意识与角色意识,增强农民群众对乡村振兴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认同感,使愿意留在乡村的农民群众安得下心、稳得住脚、干得成事,是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浔龙河村的探索一是解决了农民就地就近的就业创业问题;二是解决了农民发展依靠土地,但不依赖土地的问题;三是解决了农民发展依靠农业,但又不依赖农业的问题。之前的浔龙河村地广人稀,但是粮食单产低,“廋田难留人”全村1800多人只留下一支“386199”部队(即妇女、儿童、老人),青壮年全部出外务工。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浔龙河村探索了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新模式,开时代之先河,使废弃土地成为了资本,农民以土地为资进行入股,都成为了生态小镇的真正主人,不仅年底有分红,也解决了就业问题,在外务工的青壮年也尽数回家建设家乡。村民也经历了“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心里转变,激活了村民的内生动力,实现了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绿色发展视野下浔龙河村乡村振兴经验总结

1.因地制宜,制定合适的目标和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浔龙河在定位与发展的过程中,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自身独特的优势,集生态、文化、教育、旅游、康养于一体,结合自身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湘风文化底蕴以及生态环境资源,以“资本下乡+土地改革+生态供给”为构想发展生态小城镇,从实际出发,制定长远的规划和目标,以绿色循环可持续为发展要求,才有了十年的“蝶变”。而在现阶段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中,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所处的村庄各有各的村情与不同;传统型、现代型,农耕型、经济型,生态型、资源型等等,也各有各的特点与个性。只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把握实际,弥补短板,科学合理规划,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才能走一条具有可持续性的乡村振兴之路。

2.突出重点,找到并发展“有奔头的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农民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要求,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排头兵”。浔龙河村在发展的过程中以生态产业为基础、文化产业为灵魂、教育产业为核心、旅游产业为抓手、康养产业为配套,做活了“山水文章”,做强了绿色产业,在浔龙河村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农业增值、农民增收、农村增活力,“三农”问题发生了深刻变化,回归乡村的不仅是本地的村民,还有更多慕名而来的城市人。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首先要坚持“以农为本”,不能使农民农村在乡村振兴城镇化的过程中丧失了“农”之本色,要特色农业的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提升以及农业种植规模的扩大,使农业增值。其次,要有效整理当地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以及农业资源,使其有效结合,发挥资源的张力,避免各行其是的散漫式发展,如将有效的民居民宿与生态环境相结合发展乡村旅游业等,带动农民增收,产业增值。

3.协同发力,各市场主体同频共振

“上下用心,惟农是务。”农民是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主体,人才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只有真正认识到农民的主体地位,使农民充分享受到乡村振兴所带来的政策红利与资源,增强其获得感与幸福感,积极培养本土人才,激发农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内生动力,乡村振兴才能真正做到持续性发展。浔龙河村在发展过程中就是认识到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将外来资本、产业主体与本地的资源充分结合,才走出了“浔龙河模式”。在各地乡村振兴的实践过程中,社会资本与外来产业主体往往都是不缺乏的,而往往在社会资本与产业主体进入后,不能和本地资源很好地结合,归根结底,就是人的问题。多数的乡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追求的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效益的最大化获取,只是将农民看作工具,并未充分认识到其主体性作用,这也是很多地方乡村振兴出现摇摆的问题所在。只有在“返乡一族”“城归一族”“青年创客”走进乡村,与当地农民一起创业兴业旺业,才能共绘乡村振兴蓝图。只有将绿色发展融入乡村振兴,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进行发展,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才能真正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久久为功。

参考文献:

[1]文丰安.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融合发展:经验、梗阻及新时代方案[J/OL].东岳论丛,2020(05):70-77[2020-07-01].https://doi.org/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20.05.028.

[2]栗滢超,刘向华.乡村振兴下农户发展绿色农业的影响因素探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0(04):36-43.

[3]封晔.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消费升级的实现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20(11):50-53.

[4]姜延博.论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哲学基础[J].湖南社会科学,2020(03):6-12.

[5]李蕾.以人民为中心,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先导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J].环境保护,2020,48(10):39-44.

[6]韦凤琴.用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扶贫[J].人民论坛,2020(15):136-137.

[7]汪杨.蝶变——探访城市近郊型乡村振兴的“浔龙河模式”[J].金融经济,2019(19):9-14.

[8]申端锋,李丹.要素融合: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创新——以长沙浔龙河村为例[J].新疆农垦经济,2019(08):10-17.

[9]黄建红.从博弈走向共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多元协同治理——以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0(01):65-72.

[10]柳中辉.工商资本主导发展特色小镇的浔龙河模式[J].中国乡村发现,2018(06):137-14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吉首大学校级科研项目资助——浔龙河和高塘社区乡村振兴之路的对比研究(编号19SKY2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洁(1982—),女,汉族,湖南长沙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