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成长辅导与素质拓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2020-12-22 18:22贺杏妹
福建茶叶 2020年4期
关键词:素质思政职业

贺杏妹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益阳 413000)

思政元素与各专业教材的融合是提升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手段。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工作具有持续性特点,如果仅凭借有限的课程安排,很难让大学生们深入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因此,想要对思政教育改革,就要对思政元素进行多元化拓展,将其渗透进其他科目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这种方式来营造一个良好的思政知识学习氛围,提高思政知识学习效率。

1 推广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社会对于人才的定义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人才评价标准以其专业技能的高低为主,只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就能收到企业与社会的青睐。而随着人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人才之间专业技能的差距在逐渐缩小,特别是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客观条件下,很多岗位只要通过专业的岗前培训就能完成好本职工作,因此企业越来越重视人才的综合能力,员工的职业修养以及个人品质是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要对思政教学工作给予高度重视,通过不断的改革来提升思政教学效果,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具有高专业技能以及高职业修养的综合性人才。

2 思政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2.1 教材介绍

由于每个专业所学习的课程内容不同,其使用的教材也千差万别,为了方便介绍,这里就以《大学生成长辅导与素质拓展》课程为例子。这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以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以“观点准确”、“广泛适用”以及“文字简明”作为主要原则,具备很高的使用价值。每一个章节的安排,都以“问题根源—案例解析—困惑答疑—成长助力—教师寄语—心得分享”这六个板块作为主体框架,内容组合具有清晰的条理性,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内容上来看,该教材中的内容涉及到大学生心理建设、行为纠正、职业道德、安全意识以及危机意识等多方面内容,从宏观层面来看,是对思想基础教材的一种补充与提升。

2.2 注重自我认知

传统思政教学中的一个典型问题是学生们缺乏必要的自我认知。认为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价值仅仅体现在考试上,对于平时的工作与生活没有必然联系,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引导下,很多大学生从一开始接触思政教学内容,就将自己摆在了“旁观者”的位置上,没有将教学内容与自身进行结合,使得思政课程的学习流于表面。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大学生们主动进行自我认知[1]。

根据《大学生成长辅导与素质拓展》的内容,可以在两个学期内(大一第二学期与大二第一学期),设置若干个授课主题,以授课主题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融合思政元素,从而形成思政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可以将第一个授课主题设定为《班风学风共建设》,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们来说,大学的教学节奏与中学阶段存在巨大的差异,由于缺少教师的监督,一部分学生对于学习会产生消极怠惰的情绪。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开展一期与“建设班风”、“塑造学风”为主旨的课程。从自主性、专业性以及开放性三个方面来探讨班风、学风的建设问题。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加入思政元素,比如说“提高自我认知”以及“刻苦钻研精神”等内容,让大学生们意识到大学并不是放松与游戏的地方,而是要进行更加刻苦的学习,积极调整心态,深刻了解大学生活的三大特征,即自主性、专业性以及开放性,帮助学生们快速进入正确的学习状态。进而在班级中营造出“学会自主学习”、“互帮互助”的良好班风。通过这种学习,大学生们会对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知,同时也提升了对于自身的认识,有助于学生们快速脱离由于学习环境改变而产生的“眩晕”状态,顺利步入正常的学习节奏当中。

2.3 突出思政元素与职业素养的关联

当代大学生对于职业素养是比较看重的,多数大学生都认为良好的职业素养与优秀的专业技能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两个最为重要的方面。但很多大学生对于职业素养的理解存在着偏差,认为良好的职业素养就是要懂得待人接物,或者是无条件执行领导指派的各种工作。这些想法都是对职业素养的片面认知,正确的职业素养应该是切实履行好自己的工作,对于本职工作要认真负责,在不违背职业原则的情况下能够对一些突发性的情况进行灵活处理[2]。想要让大学生们了解正确的职业素养,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其与思政课程的结合。

根据《弘扬工匠精神》一课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有关“职业素质”的思政元素与课文相结合。以“先做人后做事”为核心观点,通过举例子以及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大学生们意识到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的培养是建立在优秀的个人品质至上的,如果没有优秀的个人品质,那么在好的个人素养,也会成为“空中楼阁”,一碰即碎。甚至还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进行知识灌输,“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会让学生们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无法将课文内容与思政教育工作进行有效关联。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方式,通过提出一些具有争议性的案例,与学生们一同进行探讨,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步渗透思政教育内容。学生们对于该事件也会存在不同的看法,在互相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将话题引向“如果是党员,地震发生时会怎么做”、“如果范美忠不是教师,那么会不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论”以及“教师的天职是什么”等话题,同时也可以用学生所学专业里的大师成长经历进行案例分析,让大学生们主动思考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的本质含义。

2.4 强调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

很多大学生对于思政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这方面的教育只是“喊口号”、“表决心”,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之后以学生们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教师授课的方式存在问题,将思政内容作为一种理论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们,让学生们产生一种“无论有用没有都要学”的印象[3]。而想要改变这一情况,教师就要积极转变授课方式,要突出思政教育工作的现实意义,通过指出学生们得学习生活中的痛点,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担忧,利用思政知识来寻找解决办法[4]。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以“良好的思政觉悟可以帮助人明辨是非”这一思政元素为切入点,让学生们利用思政知识对“校园网贷”的危害进行深入解析,明确校园网贷、校园传销的危害性,以及如何对其进行辨别。在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们注意思政元素对于实际生活的帮助,从根本上转变学生们对于这一知识的印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 结束语

思政教育改革是高校教学优化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学校以及教师要通过《大学生成长辅导与素质拓展》,突出思政课程的实际作用,并详细阐述其与职业素养之间的关联,通过这种方式确保思政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

猜你喜欢
素质思政职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科技社团活动在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