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提高院感防控水平的医院后勤管理策略

2020-12-22 20:48王永红刘博巽钱思颖孙伟
实用老年医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废物医疗队后勤

王永红 刘博巽 钱思颖 孙伟

2020年1月30日,WHO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我国已将COVID-19定为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后勤管理作为医院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次疫情防控中实现了由平时转为战时再转入常态化防控的不断转变。一定程度上说,后勤管理与保障是否全面、科学、及时和精准将会对医院疫情防控工作的成效带来深刻影响[1]。本文将从不同时期、不同流行状况,结合我院疫情抗击实际经验,从后勤保障、后勤工作流程、后勤队伍等多个方面,探讨疫情下后勤制度的制定与维系,及其对临床工作的影响。

1 后勤工作在COVID-19疫情防控中的重要性

COVID-19作为一类新发传染病,存在潜伏期长、非急骤起病、非特异症状多、传播较快、诊断困难等特点。老年人是COVID-19的易感人群。以意大利为例,作为欧洲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早期COVID-19病人的中位年龄为80岁,且多为危重症病人;虽然意大利国家卫生保健系统完备,但其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床数量很少(每10万人中仅有8.4张),因而疫情很快造成ICU病床供应紧张,加之后勤保障不到位,物资奇缺引发病人得不到及时救治,医院运营逼近崩溃,并导致大量医务人员感染,疫情迅速加重[2-3]。老年人群的感染,不仅为医疗机构带来巨大的压力,疫情对老年群体的冲击更是明显。老年人因COVID-19疫情退下工作岗位后,不仅会损失退休金用于保健、治疗,若重返工作岗位则将面对更大压力。疫情造成许多政策与公共服务方式的改变,相比年轻人,将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大的冲击;特别是医疗政策的影响,会对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带来直接冲击。更为复杂的是,COVID-19疫情期间,各国均实行了强度不一的封锁政策(lockdown)、强制隔离(mandatory quarantine)或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ing),隔离、孤独增加了老年人心理障碍的风险,如抑郁与焦虑症状,更不利于老年人的健康管理[4]。

COVID-19疫情给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带来了艰巨、复杂的抗疫挑战。为了有力抗击疫情,实现COVID-19病人的“应收尽收”,综合医院如不实现后勤管理模式的转变,物资的迅速耗竭、生产商产能不足和供应商缺失将会造成后勤保障的全面崩溃。如果医院后勤管理体系不能及时全面转型、适时调整,医院很快将面临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装置(PPE)缺失,医务人员感染,进而使医院运营无法维系的困境。在韩国大邱、意大利伦巴第大区的疫情早期中均有类似教训。

因此,为了有效防控疫情,后勤管理有诸多重要问题需要探讨和解决。常见的问题包括:医院是否应该建立战略物资储备来应对大型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甚至是未来新型冠状病毒卷土重来;如何建立平战结合的物资管理和使用思维,构建物资供应链上下游战时应急保障机制;如何解决物资、设备紧急采购暴露出的问题,如缺乏明确的紧急采购流程等,这些问题使得后勤工作改革在医院防控COVID-19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

2 流行期医院后勤管理的应对策略

医院后勤部门全面负责医院的水、电、气(汽)供应、空调、修缮、环境卫生、绿化、洗涤、物业、餐饮、用车等后勤保障工作,担负着全院医疗、教学、科研安全运行的服务与保障责任,是医院正常运转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保障系统。在疫情发生之后,由于疫情防控和院感防控水平的大幅度升级,对医院后勤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后勤部门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个疫情防控的成效。本文结合江苏省人民医院在疫情流行区和后方的后勤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经验总结如下。

2.1 疫区医院的后勤管理模式 2020年2月12日晚,我院接到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即“医疗救治组”)的通知,连夜组织了204人规模的援武汉医疗队,整建制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35天后,医疗队在完成武汉市第一医院援助任务后,再次转战金银潭重症监护病房25 d。上述医院作为COVID-19危重症病人定点收治医疗机构,面临极大的诊疗压力;医疗队结合当地医院设施条件以及本次COVID-19疫情特点,制定了一系列战时后勤管理制度,包括《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重症医疗队防护物资管理制度》、《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重症医疗队生活物资管理制度》、《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重症医疗队物资领用规定》、《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重症医疗队捐赠物资管理规定》、《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重症医疗队洗衣机管理制度》、《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重症医疗队车辆使用管理制度》、《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重症医疗队考勤的规定》等,从生活以及医疗物资等多个方面实现后勤管理转型。

2.1.1 生活物资保障:生活物品准备遵循从快从简的原则。保障组根据队员具体需求、结合当地气候,经领队批准后,向前线指挥部、大后方和当地指挥部申请购买。物资到达后,立即进行清点、造册登记、入账、最后分发给队员,队员接收时同样进行登记。

2.1.2 防护物资保障:医疗队对物资接收、保管、发放、盘库、采购、上报、质控等多方面严格管理。物资接收与保管方面,所有物资到达即刻进行两人清点,核对标签、有效期、包装无误后登记入帐,并按照规定做好分类、定点存放,保证存放场地的通风、干燥、安全,并做好标识。物资发放方面,实施定期发放和临时发放相结合,每周固定2次按照防护用品的标准配置,发放固定数量的防护用品。按照优品先用的原则,发放时仔细检查物资包装的完整性、核对数量、两人清点后做好出库登记,相关人员来领取时再次核对,无误后签名领用。临时领用的物资,由护士长同意领用后按照要求发放,同时做好登记。对于训练使用的物资,按照保证训练为原则,2 d发放1次、每次3套,由训练负责人定人领用,做好登记。对物资每2 d进行1次盘库清点,将入出帐、库存数量进行清点核对;当物资数量不足或者暂缺时,经队长批准按不同路径进行申请购买。对于紧缺物资如N95(1860)口罩、正压呼吸器及相关配件,向离开的医疗队、前线指挥部和后方医院争取支援,多种渠道,多方寻找货源,全力保证一线医护人员的使用,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

2.1.3 物资管理制度:迅速建立各种台账,分门别类进行登记、出入库管理。每日向领队报告重要物资的使用情况和接收捐赠的数量,每日向指挥部报告重要防护用品每日的使用数量及库存数量。及时汇总接收捐赠的明细,按要求向前线指挥部和医院纪委进行报告。定期在医疗队管理例会上通报物资的接收、使用情况,做到公开透明。此外,质控方面,对于重要的防护用品,每次更换型号、品种前都请感控专员严格检查把关,确定无误后方能让医护人员使用。

2.1.4 住宿与餐饮管理:将队员统一安排至同一个酒店,并在每个楼层设立楼长制,负责检查每层楼的卫生和安全,做好登记和上报,同时每天2次监测记录队员的体温,做好生活物资的发放工作。与当地驻酒店的保障人员和供餐志愿者沟通协调,丰富食品种类,改善队员伙食,保证食品安全和送餐车辆卫生。

2.2 后方医院后勤管理模式 病房是医院防疫的主战场,病房基础设施准备是临床诊疗工作的基本前提。结合以往历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后勤管理部门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腾挪改造出符合要求的隔离病房、规划院内病人转运路线等。首先,隔离病房的选址要求相对独立、有通畅的转运通道,充分利用已有的病房建筑设施而非通过临时建设。隔离病房的制定原则是病人入口(污染)与员工入口(清洁)独立,物理隔断(内部相互隔离,隔离病房与外部隔离)并及时完成施工。另外,院内转运路线包括: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检查科室(胸部CT筛查专间)等区域。转运车和转运电梯上实现专用专管,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与病毒传播。确诊的重症病人,由专车转运至地区公共卫生医疗中心集中救治。其次,需要做好明确的标识标牌,因为正确的标识能够指引院内人员的正确流动,降低院内交叉感染风险。根据疫情防控的新规划和隔断需要,第一时间明确各类标识标牌。标识内容包括隔离病房双通道地标,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地标,转运路线路标与箭头指示地标,专用转运车与专用电梯隔离标识,发热门诊等区域病人候诊时的间隔地标,医疗废物处理专用标识等。同时,要及时对院内员工尤其是后勤服务岗位人员宣教,要求严格遵从医院规定开展疑似病人和确诊病人的诊治与转运工作。第三,要合理配备与调用后勤物资。由于疫情暴发在春节这一特殊时期,全国范围内均面临医用防护物资匮乏的现实问题。医院后勤管理团队如何调动院内外资源,保障后勤物资供应是关键举措。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医院便对后勤库存物资进行了补仓,启动院内物资申领应急流程,所有物资纳入医院统一协调,避免临床科室恐慌性物资申领;同时,第一时间与厂商协调,积极争取外部支援,与上级主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上报物资储备及短缺情况,取得支持。第四,严格医疗废物管控与清洁消毒。根据国家紧急下达的各类COVID-19的防控诊治文件及《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医院对医疗废物进行严格的分类管理与处置,包括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5大类。在本次COVID-19疫情防控过程中,结合其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的特性,对相应病人接触或使用过的医疗废物及生活垃圾严格进行管控。对COVID-19病人诊治过程中所产生的医疗废物集中存放在医院专门暂存点,由专人负责移交至有资质的合作单位进行专业处置,确保医疗废物处置安全。

另外,全面取消各食堂、餐厅的堂食;推广一站式后勤APP线上订餐,送餐车以科室为单位集体配送;配送至指定科室后,实施“无接触配送”,即餐食放置于取餐点,设置醒目的标签,订餐人凭取餐标签取餐。

3 针对常态化防控期的后勤管理策略

目前,人类对COVID-19的流行特征认知仍不充分,其全球大流行持续时间尚难以预计。既往的流感大流行一般持续1~2年,并会出现多波疫情。在抓好疫情防控和积极推进复工复产的形势下,在常态化防控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实现2个转变:一是要不断对国内外疫情新变化进行评估和研判,不断调整防控策略,分类分期分区,逐步将疫情处置状态从全面应急处置转变为应急处置和常态化防控相结合的状态;二是要逐步有序地将疫情防控模式从群专结合、群防群控为主转变为群专结合、以专为主的常态管理模式。

目前本土传播已基本阻断,绝大部分省份已连续数月呈现新增病例零报告。但是对COVID-19疫情未来的结局仍然无法确定,其未来发展趋势可能转变为发病率较低的常见病。在本土疫情处于零星散发和少量输入的状态下,应以常态化的防控方式防控疫情,重点抓好专业技术机构的疾病监测和国境检疫工作,保持高度敏感的常年运转。

3.1 环境卫生管理 新冠病毒已被证明可以在低温的环境下存活很长时间,因此环境卫生消毒是疫情和院感防控的首要任务。应在医院内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按照院感的标准严格、及时处理医院的各种污水、污物,生活垃圾,避免各种废弃物堆积,加强对蚊虫、蟑螂、老鼠等害虫的扑杀工作。使用中央空调和新风系统的病房和办公室应及时检查管道情况,做好清洁工作。不使用新风系统的场所应做好规律的室内通风,每日开窗通风次数不低于3次,每次30 min左右。对于老年人的病房,应注意给老年人保暖后再开窗通风。建立病房和办公场所、卫生间、洗衣房、食堂等区域的环境消毒制度,以及各类常用物品的消毒制度。

3.2 生活垃圾和流浪动物管理 医院每天除了医疗废物外,还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而许多生活垃圾成为流浪动物的食物来源,导致医院内出现规律活动的流浪动物。尽管目前尚未发现猫狗和鸟类等常见的流浪动物参与传播新冠病毒,但鉴于既往的冠状病毒研究中,曾报道某些冠状病毒可以感染猫狗、鸟类,甚至成为传染源[5],加上我们目前对新冠病毒的真正起源和中间宿主的了解仍十分有限,并且病毒存在进一步变异的可能性,因此应设法禁止流浪动物进入医疗机构。

3.3 医疗废物处理 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新冠疫情流行期间和常态化期间的各类医疗废物的管理,明确机构的负责人是医疗废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产生医疗废物的具体科室和相关操作人员是医疗废物安全的直接责任人[6]。后勤部门是直接负责医疗废物的后处理的部门,应持续强化相关后勤人员的培训,反复进行相关操作过程的培训,明确医疗废物的分类和收集范围、规范包装容器、设置安全收集区域和分区域、分类处理;对于含病原标本的废物处理,尤其需要加强流程监控和人群培训,对于医疗废物的运输和储存环节也需要制定专人负责制度并加强监管。

3.4 食堂与厨房管理 食堂食物的加工、厨房用具的清洗、工作台面等必须严格按食物安全法进行管理。应禁止购买机构内食堂、或在机构内屠宰任何活的家禽和鱼类;避免购买来自疫情国家的进口冷冻制品和来源不明的海鲜、禽类;严格进行食材供应商的资格和产品溯源;接触禽畜和海鲜后勤洗手;肉、蛋、鱼、虾类动物制品需彻底煮熟。

3.5 流动人群的管理 除了护工、家属这些直接接触病人的人员外,其他经常活动在医院内的社会工作人员包括快递员、施工单位人员等都有可能成为潜在的传染源。因此,后勤部门对这些人群的监控也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内容之一。

3.6 疫情再发的应急预案 疫情再发时应急动员的本质为迅速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后勤部门要积极配合院感和相关职能部门执行好紧急预案所规定的方案内容。后勤部门应迅速落实强化预检分诊和流行病学调查的物资和场地改造,协助设立人员一米线距离线,防止人员聚集,迅速提供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物资,完成门诊和病房的隔离房间设置,派遣人员参与严格执行病房不陪住、不探视等基本制度。所有的部署均在1~2 d内完成,体现应急动员中“应急”的内涵。

4 小结

实践证明,疫情各阶段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能有效地提升医院后勤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的应急管理能力。随着疫情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疫情态势认识的深入,医院后勤部门还应对应急管理体系持续进行优化调整,从而为医院整体防控工作的落实和推进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废物医疗队后勤
煤炭企业后勤创一流对标管理研究
深度睡眠或有助于有效排出废物
援非医疗队
军地医疗队驰援武汉
肩负起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的重任
出征
——致敬赴援武汉的医疗队
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能力生成探究
ViolationsoftheTraditionalBioethicsinNeverLetMeGo
中国(福建)第15批援博医疗队首诊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