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激通针刺法与传统针灸治疗老年颈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比较

2020-12-22 12:02任彬彬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33期
关键词:收缩期进针动脉血

任彬彬

(西峡县中医院 康复科,河南 南阳 474500)

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CV)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引起脑部缺血导致,发生与老年人颈椎病变有一定关系。近年来,CV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且呈现继续上升趋势[1]。中医理论认为,CV归属中医“眩晕”范畴,血瘀阻络、经络不畅为其主要病因。中医针灸、经络激通针刺法均为CV常用中医治疗方案,可改善椎间隙狭窄,解除颈部肌肉紧张,有助于改善VBI情况,减轻眩晕证候[2-3]。经络激通针刺法与传统针灸用针相同,但选穴更少,进针更深,需到达骨膜,且进针后立即出针,不进行捻转等操作,与传统针灸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西峡县中医院收治的74例老年C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经络激通针刺法、传统针灸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西峡县中医院收治的74例老年C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为A组与B组,各37例。A组女16例,男21例;年龄62~87岁,平均(71.89±3.82)岁;眩晕程度:中度眩晕16例,重度眩晕18例,剧烈眩晕3例。B组女17例,男20例;年龄60~88岁,平均(73.04±3.97)岁;眩晕程度:中度眩晕18例,重度眩晕17例,剧烈眩晕2例。两组性别、年龄、眩晕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西峡县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CV诊断标准[4];②头颅CT检查、DWI证实为VBI;③急性起病,发病时间2~48 h;④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眩晕证相关诊断标准[5];⑤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严重高血压[收缩压>200 mmHg(1 mmHg=0.133 kPa)];②有脑部外伤史、颅内出血倾向;③存在耳源性、眼源性等其他疾病;④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功能异常;⑤伴有脑部器质性病变;⑥临床资料缺失;⑦依从性差;⑧不配合治疗。

1.3 治疗方法

1.3.1A组 接受经络激通针刺法治疗,取俯卧位,选取一次性无菌毫针(北京科苑达医疗用品厂),消毒后进针,直刺入第3~5颈椎骨骨面,快速打开总开关;遵循激通密码原则,于CV对应面在耻骨联合处选取与病变区交叉对应点进针,深达骨膜,针刺2针,连续刺激3~5次即可出针,无需留针。

1.3.2B组 接受传统针灸法治疗,取俯卧位,取穴双侧天柱穴、百劳穴、大抒穴、百会穴、太冲穴、风池穴、大椎穴、内关穴、颈椎夹脊穴,选取一次性无菌毫针,消毒后进针,以捻转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行针每10 min 1次,每次行针以酸胀为度;百会穴向后平刺0.8寸,天柱穴向后平刺1~1.5寸,颈椎夹脊穴直刺1寸,风池穴向鼻尖方向刺入1.0~1.5寸,大椎穴斜向脊柱方向刺入0.5寸,内关穴、太冲穴垂直进针0.5~1.0寸,百劳穴稍向内侧直刺0.8~1.0寸。两组每周均治疗3次,持续治疗1个月。

1.4 疗效评估标准(1)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行中医证候评分,分为0、1、2、3分4个等级,无为0,1分为轻微,2分为中度,3分为重度,总分0~15分,积分越高,病情越严重。(2)根据呕吐、头昏、眩晕等临床表现、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判定疗效。临床表现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75%为显效;临床表现改善,30%≤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75%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为无效。显效、有效纳入总有效。

1.5 观察指标(1)治疗效果。(2)采用国际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估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眩晕残障程度,DHI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眩晕对生活的影响程度越高。(3)采用脑血流分析诊断系统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包括基底动脉(arteriae basilaris,BA)收缩期峰流速、左侧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收缩期峰流速、右侧VA收缩期峰流速。

2 结果

2.1 疗效A组:无效2例,有效14例,显效21例;B组:无效8例,有效15例,显效14例。A组总有效率为95.59%(35/37),高于B组[78.38%(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3,P=0.041)。

2.2 眩晕残障程度治疗前,A组DHI评分[(42.85±3.78)分]与B组[(44.16±3.5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9,P=0.131);治疗1个月后,A组DHI评分为(13.95±2.12)分,低于B组的(24.75±2.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24,P<0.001)。

2.3 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治疗前,两组BA、左侧VA、右侧VA收缩期峰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A组BA、左侧VA、右侧VA收缩期峰流速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比较

3 讨论

CV属于临床常见颈椎病类型之一,多发于45岁以上人群,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不断升高趋势,临床症状亦随年龄增长逐渐加重,需给予重视[6-7]。CV由颈椎退行性病变引发VBI进而导致脑供血不足所致,未及时治疗会增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加之多数老年患者伴有基础疾病、身体功能减退等特点,导致并发症风险更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积极探索合理、可靠的治疗方法对控制眩晕发作、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显示,中医针灸方案治疗CV,可降低患者眩晕程度,达到一定治疗效果[8]。CV中医归属“眩晕”范畴,主要病机为风火痰瘀上扰清空,治则祛瘀活血,疏经通络。传统针灸通过刺激经络相关穴位,可起消瘀散结、疏通经络作用,但其疗效不尽理想。由于患处已受伤,不易再刺激,经络激通针刺法基于人体生物电信波发射、接收、传导等规律,遵循“左病右治、内病外治、前病后治、上病下治”原则,治疗患病部位对应密码区,且无需留针,针刺深达骨膜后立即出针,无需采取捻转补泻等传统针刺手法,仅通过经络传导至大脑便可导致患病处肌肉松懈,解除局部肌肉痉挛。本研究将经络激通针刺法应用于老年CV患者,结果显示,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治疗1个月后A组DHI评分低于B组。这表明经络激通针刺法较传统针灸对老年CV患者疗效更优,可降低眩晕障碍程度。经络激通针刺法打通总开关(S3~5椎体骨膜针刺),仅在颈椎骨骨面及其对应面进针,对应面接受正向刺激后将兴奋传导至中枢神经,刺激机体分泌皮质醇等内源性血管扩张因子,可改善颈椎肌群血循环,恢复颈椎动力平衡,从而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状态。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1个月后A组BA、左侧VA、右侧VA收缩期峰流速高于B组,表明经络激通针刺法可加快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脑部缺血情况,从而缓解眩晕程度。此外,经络激通针刺法具有简便廉价、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无痛苦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综上,与传统针灸治疗比较,经络激通针刺法治疗老年CV患者,可提高疗效,降低眩晕障碍程度,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收缩期进针动脉血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左室肥厚的影响
为什么要抽动脉血
硝酸酯类药物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有益作用研究
波依定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