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市探索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推进撂荒耕地复耕

2020-12-23 16:09刘中兵邓先才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0年4期
关键词:射洪社会化耕地

刘中兵 邓先才

射洪市农业农村局,四川遂宁

射洪市现有耕地面积4.17 万hm2,农业人口66.67 万人。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进城务工的农户逐渐增多,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逐年减少,由此带来的耕地撂荒与稳定粮油播种面积的现实矛盾日益凸显。据调查统计,射洪市有撂荒耕地0.27 万hm2,其中,长年撂荒耕地0.18 万hm2。解决农村撂荒耕地问题,推进耕地复耕,确保种满种尽已是当务之急。

1 主要措施

1)领导高度重视,落实任务责任。射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撂荒耕地复耕工作。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多次召开各镇书记、镇长、分管农业领导参加的撂荒耕地复耕工作推进会,分解任务,压实责任,要求全面解决撂荒耕地问题,确保种满种尽。射洪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文件指导全市撂荒耕地复耕工作。

2)全面摸清家底,分类统筹指导。射洪市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印发文件,对撂荒耕地进行全面摸排调查。要求全市各镇限期对辖区内撂荒耕地进行全面摸排,逐村、逐社、逐户摸清情况,全面登记造册,找准撂荒原因,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分类指导。对因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造成撂荒的,要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恢复耕作条件;对土地贫瘠造成撂荒的,要通过改田改土培肥地力,提升土地质量;对缺乏劳动力造成撂荒的,要通知农户限时复耕,若不能按时复耕的,统一委托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统一耕种或流转。

3)引进农业主体,实施规模种植。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头引领作用,实施农业规模化种植,快速推进撂荒地恢复生产。以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为核心,以政策、项目为引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撂荒地复耕复种,推行政府引领、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实施、农民参与、企业投资等多方参与的产联合作模式,整合农业项目带动,动员工商资本参与,使产联合作模式发展产业成为恢复撂荒地生产的主要途径。大力推行“互换并地、小块变大块、多块变一块”“确权不确地、经营权换股权”等做法,集中连片,统一耕种或对外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撂荒耕地农户采取“三免两减”(前三年免土地租金或分红,后两年租金或分红减半)方式,进一步推动流转复耕。积极引入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开展代耕代种、全程服务、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模式。如射洪县思润农机专业合作社在东岳镇青杠林村、鱼龙村、道观村流转73.33 hm2,其中开荒复耕超过40.00 hm2。

4)依托农业项目,补贴耕地复耕。依托实施射洪市2020年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扩种花生和扩种大豆项目、水稻全程机械化项目、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共1 800万元,补贴耕地复耕。

5)农机农艺结合,推广代耕代种。射洪市始终坚持农机农艺相结合,通过实施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实现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落地,显著提高了农业新技术新模式落地实施。经长期探索、不断优化,逐渐形成了“六代四定一补”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即六代:代耕、代种、代管、代收、代购(农资)、代销(农产品);四定:定服务区域、定服务项目、定质量标准、定指导价格;一补:农机作业补贴,使农机作业服务逐步从零星分散作业向规模化、订单化作业发展。2019 年,射洪市海阔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太乙镇任家沟村新建500 m2的智能化育秧中心,实现一次性可集中育秧1 000.00 万hm2,在11 个乡镇24 个村实施整村推进机耕、机育、机插、机防、机收、烘干等“一条龙”服务,服务覆盖面积1.64万hm2。

2 取得成效

1)探索将来“谁来种地”路径。“六代四定一补”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既解决了撂荒耕地复耕问题,又提供了机耕、机播、机防、机收和农产品销售。

2)提高了农事服务超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通过项目补贴,壮大了农事服务超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实力,农事服务超市、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提供社会化服务,增加了收入,同时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3)采取前三年免土地租金或分红,后两年租金或分红减半的方式解决了插花式撂荒耕地复耕。

猜你喜欢
射洪社会化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当射洪的风吹向海
射洪农商银行“爱心驿站”温暖环卫工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射洪市:将处分决定“一张纸”变成警示教育“一堂课”
射洪农商银行 成都宣讲“创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