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探索
——以新冠肺炎疫情处置为例

2020-12-23 11:32朱旻华
福建茶叶 2020年5期
关键词:预案应急肺炎

朱旻华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杭州 311300)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漫延,各国都忙着应急处置。科学制定应急预案,有序进行应急管理,使突发公共事件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是全世界共同的课题和愿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研究和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应急管理就是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是对突发事件的前、中、后三个阶段采取相应的预防、处置及善后的总称。作为社会的重要组织部分,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人才和发展科技的重任,应抓住机会积极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在实践中总结提升高校和师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和管理能力。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全国各高校都积极参与抗击疫情,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显现出一些短板。本文结合高校工作实际,分析高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特别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提出加强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建议。

1 新冠肺炎疫情前高校的应急准备和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处置

1.1 新冠肺炎疫情前高校的应急准备

1.1.1 制度建设初步形成。首先,国家层面有两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一个行政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年5月7日起施行);两个规范性文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8日起施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06年2月26日起施行)。其次,教育系统国家层面有:《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2005年10月15日实施)、《教育系统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教办[2009]11号)、《教育系统公共卫生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教办[2009]11号)、《教育系统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教办[2009]11号);各省教育系统都根据实际制定了相应的教育系统社会安全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教育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第三,全国各高校都制定了一些应急预案,如《浙江大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浙大党委发[2006]19号)、《浙江大学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浙江农林大学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浙江农林大学图书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等。

1.1.2 人员队伍基本落实。多数高校成立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没成立的高校在新冠肺炎疫情处置中也抓紧成立了),大部分高校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归口于学校保卫部门,既学校保卫部门牵头,辅导员及时跟进,院系领导亲临现场,分管校长主抓协调等等。

1.2 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处置

1.2.1 紧急建立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处置制度机制。国家教委启动教育系统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处置机制,1月21日下发《关于要求教育系统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通知》,要求各地和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做好留校学生防控工作。浙江省教育厅1月22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各高校制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成立领导机构,落实任务,明确职责。各学院制定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加强党支部、班委队伍建设和网格建设,全面构建“学院领导—学生办—辅导员—班级网格员—学生”五级预防控制体系。

1.2.2 落实新冠肺炎的具体防控举措。暂时停止高校聚集性会议活动、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暂时关闭教室、实验室等公共使用场所;在没有接到学校通知前,未经领导小组同意,所有师生不得提前返校,具体返校时间另行通知;从湖北省等重点防控地区返校的教职工须及时向学院防控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报到;严格要求学生不得前往武汉等疫情严重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妥善预备集中隔离和医学观察场所,准备适当的防疫医疗物质,安排心理疏导场所,做好各项防疫工作。未正式开学期间,思政线每周召开一次电话会议或者视频会议,部署学校学院工作要求,会商所带支部、班级疫情防控工作;全体辅导员保持通讯24小时畅通,进一步加强党支部和班级网格化管理工作,始终做到情况了解精细,动向掌握精确,信息报送精准。

1.2.3 全力细致排查,建立监测信息日报告制度。每日摸查统计师生假期动向,特别摸清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师生情况,建立重点人员名册;对居家医学观察和在校内集中医学观察的师生情况做好记录,每天汇总情况后,及时上报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学校报告至省教育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

1.2.4 加强宣传引导和舆情管控。通过网上办公、微信群、学院网站、手机短信等及时发送国家、省市、学校防控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发布的疫情防控通知和资讯。强化舆情监测与引导,要求学生不转发未经确认的疫情信息,不谈论小道消息,不传播逻辑不严密、带情绪、标题党的文章;及时查处涉校疫情谣言,做好教师和学生的教育工作,稳定师生及家长情绪。

2 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高校与社会的应急处置脱节。首先是高校应急预案与社会的应急活动脱节。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校园管理的各种应急预案目标对内自成一体,现有的教育系统应急预案、各省各高校的各类应急预案与社会的应急预案双向都没有对接的条文,各说各话、各做各事,没有合力。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上同样如此。其次是部分高校应急预案实用性不强,内容浮于形式,可操作性差,特别是相关应急预案几乎没有进行过评估与演练,对预案存在的问题认识不足,待到突发事件发生时不知该从何入手,甚至出现协调不畅的现象,只能临时布置临时要求,把几乎所有的辅导员整得手忙脚乱。如本次新冠肺炎肆虐下,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匆匆忙忙下通知,各高校及学院转发,层层下发到辅导员,由辅导员手忙脚乱地边联系学生边统计,要求每个学生做好自身防疫工作,同时每天向辅导员报平安,辅导员统计后层层汇报,中间环节层层叠叠,只要有一环没有做到位就可能会全部失败,如果有学生没有及时联系到或班干部不认真负责,其管理就会出现失误,甚至导致某个区域新冠肺炎扩散。第三是制定的应急预案不适应时代要求和技术进步现状。现有社会应急预案或高校应急管理制度都是因SARS刺激制订,几乎没有修改,更不可能应用近几年突飞猛进发展的信息技术,过于强调疫情级别划分和属地责任,而忽视了突发事件的应急物资储备,特别是新技术的使用以及新技术条件下的物资储备和调配。

2.2 高校应急管理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首先是部分高校应急管理工作没有纳入学校的日常工作,对师生的危机教育和应急演练工作严重不足,导致师生危机意识不强,缺乏对“危机源”的辨别能力,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无从应对。其次是现有的高校应急管理范围狭窄。高校学生具有社会人的地位,其行动范围绝不仅限于校园,现有的教育系统应急预案、各高校的各类应急预案都是针对在校学生制订,没有涉及离校学生的行为指针,更没有高校学生离校期间发生在所在地的重大事件该如何衔接和应对的条文。如新冠肺炎刚好爆发在寒假,各高校学生放假回家,由于平时应急教育没有涉及离校后的高校学生应急管理,离校学生没有重大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这根弦,几乎没有学生主动与学校联系,更不可能与学校互动,都是辅导员临时在不分昼夜的联系学生,给他们提要求讲注意事项。

2.3 高校学生没有发挥主力军的作用。首先是现有各种应急预案中,高校学生都是被管理对象,没有体现高校学生主人翁精神。高校学生是青春活力和现代才学的综合体,是现代成熟知识的承载者,是最需要在实践中成长的接班人,但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应急预案中涉及如何充分发挥他们作用的条文,青年学子就没有展示才华的机会。其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接不畅。新冠肺炎疫情危机暴露出一个核心的社会治理矛盾: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包括青年学子的力量的对接极不顺畅,也不匹配。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高校学生被束之高阁,没有和政府的社会治理融合,从而造成当下大家都觉得尴尬又着急的现象:政府很忙但力不从心,高校学生的专业力量闲置只能干着急。第三是高校学子有力无处使、不敢使、没有组织引导也没有规定要求使。自古以来任何地方发生重大事件,传播的信息都是五花八门的,真相与谣言齐飞,事实与谎言一色,更何况信息技术发达的当代,连照片录像都可能是合成的,在每天无限的信息量中鱼目混珠,在远离重大事件发生地很难明辨真假。新冠肺炎引发的舆论风暴,烈度之强、范围之广、触动之深或将是载入中国史册,网络太多无谓的争论,太多浮躁的喧嚣,并非国民素质差,也非民意的割裂,而是普遍对真相的焦灼和改变的无力,主流媒体几乎每天都用大量的力量辟谣,但宅在新冠发生地的高校学生无所作为,他们懂技术会传媒却没有在第一时间发布真实的信息抢占新闻至高点,失去了发挥主渠道的正能量作用。

3 加强高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对策建议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高校是国家人才培养的摇篮,要通过不断建立完善高校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教育,并积极引导大学生在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中更好提高主体意识,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高校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应有的作用。

1、建立完善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首先是完善高校应急管理领导机构。组建以党委牵头、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全面落实的日常应急管理队伍,各学院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在学校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开展各项工作。其次是建立学校应急志愿服务团队。从各个部门和学生组织入手,分专业建立志愿者团队,如医疗服务队、维稳服务队、信息服务队等,各司其职,协助高校应急机构,保证应急处置有序进行;加强信息硬件建设,通过与社会相关机构如公安等部门协作,对校园动态进行有效掌控同时,也为突发事件处理和协作支援提供有力保证。三是充分发挥政治辅导员、学生会干部、班干部小组长、党团支部书记、寝室长等学生干部的作用,完善网格团组,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强化应急管理,形成快速有序的反应机制。

2、加强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开展应急管理的多样化培训,将非常态的突发公共事件纳入到常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做到全员参与、全员教育,有效提高全体师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处置能力。其次是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促进学校应急管理的规范化。第三是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凝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合力。以突发公共事件为主题,在校园网开设“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教育专题,对广大师生进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基础知识宣传,同时开设专栏,及时报道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动态,及时反馈最新信息,澄清真相,消除人们的疑虑,统一师生的认识、提高师生的辨别力。第四是加强应急演练。积极组织针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演练活动,通过模拟演练使广大师生熟悉突发公共事件的情景,了解应急行动的流程,培养师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技能,明确自己的责任,减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恐惧,使他们从容应对真正的突发公共事件,提高应对效能。

3、增强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主体意识。首先,大学生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应第一时间向当地政府、基层组织报到,根据专业所长,参与工作,当好替补队员,为党委政府分忧,同时在应急处置一线锻炼自己,丰富自己的学识。其次是当好突发公共事件正面宣传员。当代大学生是网络原住民,应该发挥所掌握的信息技术优势,运用微博、微信、QQ等信息媒介平台实时报送应急前线的战况,弘扬正能量,减少谣言的市场,避免不必要的猜忌;充分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从专业的角度分析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动态,揭示网络谣言,增强全社会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信心,特别是降低受害者对平安度过危难的怀疑,凝心聚力,让全社会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三是参与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共享心理干预机制。由于突发公共事件的产生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会对给人们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创伤,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心理干预与心理疏导,惊慌、恐惧、愤怒等情绪则会笼罩整个社会,会造成永久性的创伤。大学生中有丰富的心理学人才优势,应积极配合政府,参与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危机心理干预机制。要组织编写突发公共事件危机中的心理干预知识读本、图解等,在高校师生和社会大众中进行科普,减少过急反应的心理疾病产生,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应组织由心理学专业老师、学生组成的突发公共事件危机心理干预队伍,建立网上、电话等咨询平台,面向师生和社会开展心理疏导服务。要及时组织开展发公突发共事件的心理学研究,总结公共事件危机心理干预经验,推动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高校和社会共享的公共事件危机心理干预体系。◇

猜你喜欢
预案应急肺炎
西藏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诌议*
来势汹汹的肺炎
犊牛肺炎巧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高校课程教学活动应急预案的思考与设计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紧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