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的诊断意义

2020-12-23 22:22王亦飞韩继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8期
关键词:活体腺癌上皮

王亦飞,韩继成

(1.吉林省肿瘤医院 病理科,吉林 长春;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0 引言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PEH)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内皮细胞肿瘤,属于全身性的疾病,可见于人体的各处软组织及脏器,是原发于肺部的低-中度恶性肿瘤,发病率较低,但是极容易被误诊,报道较少[1]。本文以我院收治的患者为例,分析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择 我 院2016年1月 至2018年12月 收 治 的12例PEH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12例,其中女7例,男5例,年龄40~70岁,平均(55.34±5.12)岁,患者均接受经皮肺穿刺活体组织检验检查,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盗汗、咳嗽、胸疼、胸闷等症状,均确诊为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本研究患者均接受经皮肺穿刺获取活体组织检查,采用4%浓度的甲醛固定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常规制片,常规HE染色,制作完毕将标本置于光镜下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检验采用En Vision两步法进行,所用一抗:CgA、Syn、CD56、PAS、CD34、CD31、Ki67、CD68、波形蛋白、FⅧ -RAg因子、CK7、CK8、CD68等,均在Dako公司(丹麦)购买,设置阳性、阴性对照,阳性判断标准:≥10%的肿瘤细胞的有效着色部位呈现黄色或者棕褐色的颗粒,严格按照说明书的相关规定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验。

1.2.2 分析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分析患者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表现等方面的相关资料。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病理学检查后的基本的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表达情况,并观察患者基本病症特点。

2 结果

2.1 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观察28例经皮肺穿刺获取标本,12例标本均呈现出多枚不规则状组织以及灰褐灰白色条索状,大小:0.21~0.40 cm,平均(0.29±0.02)cm,镜检:6例患者肿瘤组织为嗜酸性结节状,结节中部可见淀粉样、玻璃样变间质,瘤细胞不规则,内可见大小不等的数个空泡样、管腔样结构;4例患者可于凝血块、肺组织中见肿瘤细胞,瘤细胞间有嗜酸样物;2例患者大部分的肺泡组织未出现特殊性病变,患者部分病灶区域可见轻度上皮样细胞,存在嗜酸样物,无明显空泡样、管腔样结构。

2.2 免疫组化表达情况

12例患者活检显示所有患者Ki-67均<10%,患者CgA、Syn、CD56、PAS等检查均呈阴性,阳性结果瘤细胞CD3110例、CD349例、波形蛋白7例、FⅧ -RAg因子5例、CK7 3例、CK8 3例、CD682例。

3 讨论

PEH属于罕见的血管源性恶性肿瘤,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得以命名,原发于血管内皮,目前PEH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多位学者认为与血管发育不良,口服避孕药以及雌激素水平具有密切的联系,发病年龄也无具体的限制,20~60岁都为其多发年龄,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的报道较少[2]。患者可表现为胸痛、胸闷、咳嗽、肺动脉高压伴血栓等症状,症状不典型,在诊断时极容易被误诊,利用影像学检查时可于患者肺部见多发/弥漫性的小结节灶,结节边界清晰,直径通常<2.0 cm,呈现出低密度的信号,研究有效的诊断方式对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是PEH患者常用的检查方法,在诊断时首先需要做好PEH、肺腺癌、转移性腺癌等病症的鉴别工作[3]。在实际的病理诊断中,患者两肺可见散发结节,多表现为灰褐灰白色的肿块,在实际的检查工作中,需要将PEH和转移性癌变进行区分,需要利用影像学、细胞学、临床病症诊断等检查方式进行辅助诊断[4]。免疫组化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来对细胞内的抗原进行定位、定性、定量的检查方法,在PEH和肺癌等病症的区分、病症来源判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检查时,首先需要选用足量的、有效的标本进行分析,医师在检查时也需要提高对该病的病理知识的认识、了解,熟悉该病的病症表现、病理学表现,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在综合性分析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判断[5]。PEH主要表现为灰白灰褐色肿块,肿块呈季节状分布于两肺处,切面实性稍韧,在显微镜的显示下,肿瘤组织为嗜酸性结节状,中央部分具有玻璃样变等特征,灶性区伴随钙化和固化,肿瘤细胞为圆形,梭形等,部分瘤细胞胞质中会产生空泡,空泡中会存在单个或者多个红细胞,空泡样结构属于PEH的主要特征,部分可见血管内乳头样结构[6]。相关研究表明,肿瘤边缘区细胞较为丰富,上皮样肿瘤细胞表现为肾小球样增生以及息肉样增生,可填充于扩张的肺泡腔中,嗜酸样物可存在于瘤细胞之中。有学者指出,PEH细胞遗传学改变主要是以小片段DNA扩增为特点,此特点能够诠释肿瘤交接性或者低度恶性临床病理特征[7]。

使用肺穿刺活检标本对PEH进行诊断时,应注意与转移性腺癌以及肺腺癌进行鉴别,尤其是与粘液性腺癌进行鉴别,值得注意的是,影像学显示患者两肺多发结节时,通常极容易考虑为转移性癌,原发或者转移性腺癌的肿瘤细胞异型性大,瘤细胞可称为真正的腺腔结构,若属于黏液腺癌,经特殊染色之后可见胞质内具有黏液,若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上皮性标记为阳性,血管内皮标记为阴性,应结合影像学,脱落细胞学检查,从而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此外还需与上皮样血管肉瘤进行鉴别,上皮样血管肉瘤内含缺乏规则性的血窦样腔隙,内衬上皮样内皮细胞异型性较为显著,可见大范围实性瘤细胞区或坏死[8]。在穿刺活体组织病理诊断中,因标本量较少的原因,组织容易被挤压,若临床医师对于PEH缺乏认识,极容易导致病理诊断的难度加大,甚至出现误诊或漏诊的情况。对于肺组织穿刺活检标本,多位学者认为需获得足量且有效的组织标本,从而满足常规的HE制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要求,此外,应提高医师对PEH病理诊断的认知度,在诊断时能够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虑,全面分析本病的病理形态特征,使用多组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从而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率[9]。

综上所述,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在PEH患者的检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清晰的诊断出患者组织的病变情况,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活体腺癌上皮
宫颈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云南地区多结节肺腺癌EGFR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腺癌88例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活体盲盒
miR-490-3p调控SW1990胰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让活体肝移植研究走上世界前沿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程度与高危型HPV 清除率的相关性
基于安全加密的人脸活体检测技术
始祖鸟是鸟类的祖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