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质量管控对静脉用药配置中心退药情况的改善效果评价

2020-12-23 13:14雷美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24期
关键词:处方管控药品

雷美生

宁德市闽东医院,福建省福安市 355000

静脉用药配置中心主要负责药品调配工作,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临床治疗的实际需要,参考经过药师审核的药物处方,遵循标准的操作程序,进行静脉药物的调配。静脉药物配置的工作质量,对于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静脉药物配置需要多道程序,涉及多个环节,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均会影响到静脉药物的成品质量,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1]。为了有效降低静脉用药风险,需要采取环节质量管控措施。退药是静脉用药配置工作中的特殊环节,主要受到医嘱开具错误、更改用药方案、错误用药、患者拒用药、患者出院等影响。退药数量以及退药频次的增加,会给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工作人员带来极大的困扰,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妨碍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在退药环节,由于退药规范性较差,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工作人员在该环节耗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会引起患者的不满,引发医患纠纷。在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环节质量管控工作中,一方面需要根据退药问题的发生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减少退药量,另一方面则需要加强退药管理,规范退药行为,优化退药环节的操作程序,实现安全、高效的退药[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8年3月—2019年10月期间,随机抽取2 000份静脉用药处方进行研究分析,将其分为观察组1 000份(实施环节质量管控后:2019年1—10月)和对照组1 000份(实施环节质量管控前:2018年3—12月)。纳入标准:(1)细胞毒性药物处方;(2)肠外营养药物处方;(3)结合《处方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注射剂临床配置溶媒选择检索表》对静脉用药处方进行审核。排除标准:不符合药品说明书、医保要求的静脉用药处方。

1.2 方法 2018年3—12月期间,在实施环节质量管控之前,医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按照常规的工作流程,进行静脉药物的配置、检查、核对、运送。针对退药问题,按照常规的工作程序进行处理。2019年1—10月期间,医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实施环节质量管控,具体措施如下:(1)问题分析:结合医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既往工作情况,关注其退药环节,分析问题所在。退药问题的发生,主要与未及时停药患者出院、更改用药方案、不合理用药(剂量错误、配伍禁忌)、患者病情发生变化、药物过敏以及患者拒绝用药等原因有关。而在退药环节,则存在着未及时提交退药/退费申请、药品混淆、处方书写不规范。外包装损坏、退药处方与实物不一致等问题,导致退药不规范。医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在退药环节实施质量管控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以上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以减少退药量和规范退药行为作为目标,深入了解静脉用药的全过程,重视每一个操作步骤、环节,加强环节质量管控。(2)规范药品配置过程:在配置静脉药物前,需要加强对药物处方的审核,对于药物信息(功效、用量、用法、配伍禁忌)进行全面的了解,确认医嘱内容是否合理,严格核对标签,检查药物的有效期。在配置药物的过程中,需要减少环境因素的干扰,避免药物受到污染,对周围环境进行清洁、灭菌、消毒。由技术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的药学人员参与其中,保障药品配置质量。在配置期间的管理,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充分考虑到药物的性质,科学、合理地进行配置,避免出现用药剂量错误、药品配伍禁忌。完成静脉药物的配置后,张贴条形码标签,便于进行核对。(3)优化退药流程:以1次/周、1次/月以及1次/季的频率,展开工作总结会议,对于近期发生的退药情况进行分析,明确退药的风险所在,建立完善的退药管理系统,对于退药提出明确的操作标准,制定审方规则。开具退药处方时,需要对退药原因进行详细说明,内容书写规范、字迹清晰,相关责任人需要进行签字确认。清点药品后,以患者为单位,对于药物、处方进行封装,并张贴醒目标识进行标记,避免出现混淆的情况。根据药品的性质,放置于适宜的储存环境(如避光、冷藏、防潮等)。同时检查药物有无变质、过期、外包装损毁等情况。尽可能缩短退药处方核对时长(实物药、配置药)、退药沟通时长,减少退药沟通频次。

1.3 观察指标 (1)退药问题发生情况:在实施环节质量管控前后,了解医嘱开具错误、更改用药方案、错误用药等原因引起的退药问题,对比退药率的差异性。(2)静脉用药配置质量:自制静脉用药配置工作质量评价量表,围绕着库房药品管理、处方审核、退药处理以及用药指导等环节进行评估(每个环节评分为0~100分),对比实施环节质量管控前后的差异性。(3)对比环节质量控制实施前后退药操作效率,包括核对退药处方时间、归还实物时间及退药沟通时间。

2 结果

2.1 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退药发生情况及原因 实施环节质量管控前,由于医嘱开具错误、更改用药方案、错误用药等原因,退药率为1.60%。实施环节质量管控后,退药率为0.40%,对比差异显著(χ2=7.273,P<0.05),见表1。

表1 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退药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n(%)]

2.2 环节质量管控实施前后的静脉用药配置情况 环节质量管控实施后,库房药品管理、处方审核、退药处理以及用药指导等环节的管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环节质量管控实施前后的静脉用药配置情况分)

2.3 环节质量管控实施前后的退药操作效率对比 环节质量管控实施后核对退药处方时间、归还实物时间、退药沟通时间明显短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环节质量管控实施前后的退药操作效率对比

3 讨论

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在静脉药品配置工作中,每一个步骤、环节都需要严谨、认真对待,任何疏漏和差错均会影响到药品质量,关系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性[3-4]。针对退药问题,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工作人员需要根据退药问题的发生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医嘱开具错误、更改用药方案、错误用药以及患者拒用药等问题的发生,均会导致退药[5-6]。退药问题的发生,会给静脉药物治疗工作的开展形成干扰和妨碍。而在退药环节,一旦处理不当,还会引发医患矛盾,令患者产生不满的情绪[7]。

因此,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应该针对退药问题,加强环节质量管控。在静脉药物的配置过程中,能够加强库房药品管理,严格进行处方审核,尽可能减少退药问题的发生[8]。而在退药问题发生后,则需要规范的进行退药处理。在退药环节,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工作人员能够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实际需求[9-10]。同时优化退药流程,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退药操作,缩短该环节的耗时,进而提高其工作效率。环节质量管控对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能够实现降低退药率和提高退药操作效率的目标,避免出现不合理用药问题,保障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让患者获得满意的治疗体验[11-12]。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与实施环节质量管控前相比,实施环节质量管控后,对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退药率由1.60%降低至0.40%,库房药品管理、处方审核、退药处理以及用药指导等环节的管理质量均显著提升。在退药操作环节,核对退药处方、归还实物以及退药沟通的时间明显缩短,充分反映出环节质量管控在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环节质量管控的开展,可以有效改善静脉用药配置中心退药情况。

猜你喜欢
处方管控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人间处方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