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文化特色建设问题研究

2020-12-23 04:24刘洁群
求知导刊 2020年37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文化

摘 要:校园文化展现着学校别具一格的办学思想,体现着学校特色文化和精神风貌的表层展现和深层底蕴。文章作者基于校情和学情,探索并建构了独特的“灵慧”校园文化。文章将对学校“灵慧”文化渗入校园环境、管理、教学和育人等多维度校园建设实践与路径进行阐述。

关键词: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灵慧”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7-0002-02

校园文化建设对校园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最深层次的学校文化。正如作家高尔基所认为的:“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建构校园文化不仅具有树立办学信念、巩固办学宗旨的显性价值,也具有立德树人的重要隱性价值。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第三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形成了特有的“灵慧”校园文化。其中,“灵慧”校园文化的核心支点便是我校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共识性价值体系——以“灵慧”文化育“慧雅”师生。这既是学校办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又体现着全面素质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

一、以科学发展观确立“灵慧”校园风格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其具体要求是以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为本,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卓越人才为本。在提升学生学业知识水平能力的同时,也须重视对学生健全人格、良好道德品质的培育。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实现学校教育改革的有效创新。

要实现学校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对学校管理理念的合理建构。学校创设的“灵慧”校园文化,是对以往校园建设中不足之处的补偏救弊,也是对学校创新教育模式的孜孜以求。在实践探索中,我校提出了符合校情和学情的校园文化主题——“灵慧”文化,并将其作为校园管理的核心依据。在此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对校训进行了“知勤知远,敏思敏行”的扩展,为学生的思想和行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我校创编了校歌《我心飞翔》,让师生在吟唱校歌、陶冶情操的同时牢记学校理念。

此外,我校以“慧”和“雅”作为师生发展的共同目标和教育特色品牌,同时也以此为学校环境文化、设施文化等物质文化建设,理念文化、创新文化、读书文化、活动文化、爱国文化、课堂文化等行为文化建设以及理念文化、经典文化、人格文化、诚信文化四个方面的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依据。

二、以生态教育理念打造“灵慧”环境

生态教育的核心观念是为学生创设一个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和谐的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的生态素养、生态意识和人文素养。其中,见效最快的方式便是实现从“物的开发”到“心的开发”的转变。学校建立了多维度的生态教育体系,以多项举措实现在“灵”的环境中滋养“慧”的心灵。

1.构建绿色环境,实现自然共情

在学校文化的创建中,一草一木都是生态教育的有效呈现。良好的校园环境对校园的景观设置、绿化养护和绿化覆盖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进行有机结合、加强校园设施建设,是规范教学条件、美化教学环境、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因此,一方面,我校通过建立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艺术性的园林式校园环境,种植适应不同节气的花草树木,建立半通透式围墙规划校园布局,可以为师生创建“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良好校园环境,绿色盎然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净化师生的心灵,同时缓解繁重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我校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打造符合小学生审美情趣的校园环境,改变单一固化的教学空间色彩,通过将公共区域统一刷成米黄色,在水管、窗台、线槽等设施上装点塑料花草,使用花篮式班牌,以花伞和绚丽多彩的风车装扮走廊,建设“水族馆”和“百草园”等方式,在优质校园环境“美化”“教育化”的基础上,增添了“童趣化”元素,体现校园环境创设以“学生”为本位的核心理念,让学生在与校园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和互动,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感受环境带来的灵性,进而实现学生与校园文化的碰撞、交流。

2.营造“书香”环境,涵育学生素养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环境教育力量,对涵育学生身心素养、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构筑健康健全的人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校园环境的创设,不仅体现于校园环境的绿化和美化,也要求从侧面建设中展现育人理念,如文化墙、文化长廊等可作为校园的精神载体,为校园描绘一幅和谐、文明、艺术相融合的校园风景画。除了校园的一草一木、一角一落,我们以“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的理念,让一砖一瓦都承载育人职责。例如,在入校处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景观,在“明理厅”布置“仁义礼智信”等优秀传统文化标语,在“陶然廊”设置戏曲文化展览,开设“悦读吧”“崇文轩”“智慧廊”等学习书吧,增设汇聚学生思想的“思维画廊”,等等,为学生打造“书香”空间的同时,提升学生美化校园环境的参与性、互动性。

三、以开放性理念打造“灵慧”教学体系

为使学生适应将来纷繁复杂的现实环境,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打造一个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其中,我校通过学校教研组、教师的多年实践探索,在多元化教学评价和丰富教学方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1.实施多元化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多元化教学评价的实施已成为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多元化评价,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等多维度展开评价,并采用多样性的评价方法,已成为引导学生转换学习角色,主导自己学习行为的有效方法。培养具备“灵慧”气质的学生,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此要求下,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科学化的教学评价手段。第一,各班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参与评价的多维度评价视角,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各方面展开评价,并举办“每月之星”的争优创新评比活动;第二,对全校学生进行文明素质评价,在学校少先队开展“每周笑脸评比”,分别由各班的“文明小雅士”对各班同学的到校情况、集会纪律、课间纪律、文明礼仪和清洁卫生五个维度进行考核评价,设置“大笑脸”“小笑脸”“微笑脸”和“大哭脸”的印章,以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文明素质的提升。

2.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

在良好的校園环境的支持下,教师的教学活动可多方位、多手段展开。除利用多媒体、微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也可以有效利用校园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例如,在语文课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校园内观察自然、体会自然,在学习角和书吧摆放丰富的课外书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运用校内过道中设置的磁性白板、磁性图片和七巧板等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相关创新比赛;科学课教学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在校内进行植物观察、动物观察;在美术课程中,教师可将学生作品在“成长乐园”和“集慧园”进行展示,让学生的美术成果获得欣赏价值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与自信力。

四、以生本教育理念培养“灵慧”学生

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生本教育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感受文化的深远意义,提升自身素质。培养“灵慧”学生,一方面应重视教材知识的教学,另一方面应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创新意识提升。对此,我们通过活动开展、理念宣传、班会教育等多种方式进行了教育实践。

1.加强爱国教育,培育时代新人

千百年来,爱国主义是激励我国青少年奋发向上的重要精神来源。为培养具备家国情怀、民族信仰的新时代青少年,我们积极响应并开展了多样态的爱国主义教育,如制定了升旗仪式中的行队礼、唱国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校训、唱校歌、国旗下宣誓、主题讲话的“七个一”环节;在爱国节日中开展教育讲座和学生活动;在重要节日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向英烈寄语”“向英雄献花”的活动、线下的读书会活动等。

2.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志于道”的文化,关乎我国每个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视野。在“灵慧”文化的建设中,我校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可见一斑。例如,我校举办以传承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诗词节”,举办诗词大会、展示诗词楹联、品读诗词佳句等活动,让优秀传统诗词涵养学生心灵;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让学生参与戏曲学习、戏曲表演,传承优秀的戏曲文化。

3.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创新思维培养的关键时期,校园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随着当下社会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人才素质的核心标准之一。因此,我校近年来愈发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建立了创客教室、创客社团、创客课程等一系列支撑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发散创新思维的平台,在“思维墙”上,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在教师带领参与的创新设计比赛中,学生可以将思维转化为实际成果,将自己的“灵慧”充分展现。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融入特色文化元素,实现以“形”促“神”,以“神”达“行”,仍是未来校园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灵慧”校园的建设“道阻且长”,但通过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也定会“行则将至”。

[参考文献]

[1]刘西梓.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浅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5):53.

[2]连小玲.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及其发挥[J].西部素质教育,2019(8):41.

[3]杜等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研究[J].学周刊,2019(9):157.

[4]林  武.“智善教育”特色校园文化体系建构研究[J].教育评论,2015(6):61-63.

课题项目:本文是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广西教育研究专项课题“互联网+学校灵慧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6JD09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洁群(1968— ),女,广西平南人,高级教师,本科,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第三实验小学校长,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谁远谁近?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我区高校8项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获国家级奖励
浅析绩效管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