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0-12-23 05:44吴秋霞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21期
关键词:资产管理内部审计高校

吴秋霞

[摘    要] 自1999年国内高校扩大招生以来,高校规模逐渐庞大,国有资产的配套大量增加已成必然。如何管理好高校日益增加的资产、实现国有资产使用效益最大化以做好高校教育的基础保障,已成为各高校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文章从内部审计角度分析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加强高校资产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高校;资产管理;内部审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21. 014

[中图分类号] F239.45;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20)21- 0030- 03

0      前    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自1999年高校扩招改革以来,全国高校的数量和在校生人数发展迅速,2018年对比1949年,高校数量由205所增加至2 663所,增加了2 458所,增长了约12倍;在校生人数由11.65万人增加至2 831.03万人,增长了242倍。面对高校规模的逐渐庞大,资产配套的大量增加已成必然。如何对日益增加的资产进行有效管理是各高校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对高校资产管理进行内部审计监督服务是有效途径之一。历数高校内部审计过程,发现资产管理依然存在制度建设不健全、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足、采购管理不够规范、资产管理的内审监督力较弱等较为普遍的问题。本文从内部审计角度分析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规范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益的对策。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教财[2015]2号),资产管理审计的内容包括对资产的配置、使用和对外投资的审计监督,不仅包括对传统意义的如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审计监督,也包括对物资采购和产业投资的审计监督。据此,对高校资产进行专项审计属于内部审计业务内容,也是加强高校资产管理的有效监督途径之一。

1      高校资产管理的现状

1.1   資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监管薄弱的现象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及内部审计领域的范围越来越宽,对学校资产管理审计也越来越重视。从涉及资产方面的内部审计业务过程中来看,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资产监管薄弱的现象较为普遍。高校资产管理部门一般较注重对实务形态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对信息软件、期刊数据、学校LOGO及校园文化等无形资产未列入部门管理,同时也可能未制定《无形资产管理办法》或未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修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等。在对学校工程验收管理方面,无论单项工程结算价金额大小、是否记入“固定资产”或列入当期费用,均由学校资产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验收,这与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项目”职责相逆,这样大包揽的行为也容易造成工程完工后的重复监管或得不到实质有效的监管。

1.2   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足导致资产清查维护不到位

高校资产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跟不上资产日渐增加的步伐。面对高校资产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没有全面、细化的信息系统手段进行管理,造成了资产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对资产清查或维护不到位。高校资产实物的核查一般以使用部门自查填报为主的方式进行,对资产真实性、使用效能等只能抽象了解,特别是对一些信息软件设备设施的使用状况,无法掌握其使用是否有效、在用或闲置、废弃等状态。从内部审计业务中看到,高校仍然存在软件资产信息系统登记的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不一致、图书资产增加或损毁未能进行信息处理、已在使用中的在建工程未及时转入固定资产核算等情形,造成资产统筹管理、清查维护等不到位,不便于资产管理部门全面掌握学校资产使用效能的真实状况。

1.3   高校资产账实管理不一致

从日常高校财务预决算或相关专项资金使用的审计业务中发现,财务系统的资产信息数据与资产管理部门的统计信息存在不一致的现象,据查主要由于固定资产核算内容方面的处理方式不同造成,对于“同类批量”的概念没有清晰的界定。对单位价值虽未达到固定资产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按照财务制度规定作为了固定资产管理并进行核算,但在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中并未对“大批同类物资”的情形进行清晰描述,增加了固定资产管理实际操作的随意性,导致资产管理部门未将该类物资列入资产管理范围。另外,对于无形资产的核算也同样存在类似问题。

1.4   资产采购管理不够规范,影响资产优化整合

通过对高校内部审计结果的汇总整理发现,对采购档案信息管理不够清晰、全面、规范,对已采购的资产也未能进行有效的回访,特别是在更新换代频率较快的信息软件购置方面出现重复购置、闲置等问题,部分不适宜使用的有使用价值的资产未能及时整理信息,整合至可使用的二级部门,影响高校资产优化整合,造成学校资产的浪费。

1.5   资产管理的监督力度较弱

国家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健全的发展,审计业务涉足领域越来越广,审计人员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对内部审计也提出全覆盖要求,其中资产管理审计便是管理审计业务的重要且难点之一。对资产管理进行专项审计的内容需具备财务、营销、计算机、统计学及风险控制等相关专业知识人才,但目前审计工作内容依旧以财务会计审计为主,审计方式也以传统的人工账务审计为主,导致内部审计结果没有创新性、全面性,风险控制不足,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高校资产管理的监督力度。

2      加强高校资产管理的对策

2.1   及时更新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减少内控缺陷

针对资产管理现有制度不够全面、不适宜或漏缺的情形,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会同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部门对工程验收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无形资产管理办法等应及时更新补充、修订,对高校资产的大修理、改良支出、无形资产核算的范围应在相关规定中清晰化。有效且可操作性强的资产管理制度,有助于资产管理部门减少了在增加、使用管理、维修、处置等过程中无章可依的缺陷,也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分析评价标准,提高学校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

2.2   加强高校二级部门间联动,优化资产配置

学校资产管理部门根据资产价值性、重要性、新旧程度等因素分批次筛选出部分资产进行抽查,化整为零逐步分析评价全部资产使用状况。以部门网页或宣讲等方式做好资产新政策及维护相关宣传,扩大信息化公开程度,加强校内二级部门间联动和信息化沟通,结合实际,切实履行资产归口管理原则保资产购置需求论证质量,对部分有使用价值但无使用环境的二级部门内部资产进行信息整理推广,优化资产配置,真正做到校内资源共享,统筹到位,维护及时,清查精准,发挥有效监督,确保使用效益,实现高校资产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动态化。

2.3   加强资产采购规范化管理

高校资产采购在按照学校规定程序审批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同类别资产使用情况文字说明,从过往的采购经历作为参考提升资产采购品质,提高完善资产采购档案管理信息的清晰化、规范化,认真负责做好合同登记管理。同时,学校采购管理部门汇集资产后勤等部门可以探索通过高效联合体统一组织集中采购,以此有效提高采购商品保质议价能力,降低学校采购成本,形成高效互利多赢的格局。高校资产管理必须真正体现“管办分离”、“管采分离”的相互监督机制。

2.4   充分利用政策变革,真正做到资产账实账表一致

2019年1月1日实施了新政府会计制度,根据“双基础、双功能、双报告”的新制度要求,对高校资产管理中涉及固定资产折旧、坏账准备提取、基建并账等内容做了改革。其中固定資产方面将“累计折旧”提上了账簿记录反映进行会计披露,而不仅仅单独报表反映;坏账准备方面是对收回后不需要上缴财政的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于年度终了时计提坏账准备;基建并账方面,由原来的基建单独建账核算改为与行政大账合并,数据在“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在预算会计制度向新政府会计制度过渡时点,相关数据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调整。高校资产管理应充分利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契机,优化并细化资产管理,真正做到账实账表一致,促进高校资产信息数据的真实可靠性,有利于学校管理者与决策者对盘活资产、购置新资产、处置或维修改良等做出决策。

2.5   加强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资产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及时直观反映各项资产账面原值、账面净值、购买时间、使用部门及使用状态。但依然存在校友捐赠类资产等有可能未在资产管理系统或校级财务信息系统反映,导致学校资产数据信息不完整、不真实。完善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整合资产信息数据,能与学校如财务处等相关部门数据信息共享及衔接、稽核,推动资产管理部门纵观学校层面整体角度进行评价资产管理的使用效益。同时,选择热爱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心强、职业素养良好的人员担任资产管理员,关注后续培训和风险教育,更新知识,把握政策信息,坚守职业道德。

2.6   提高资产管理的内部审计力度

对高校资产管理审计工作是一项覆盖学校内控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等多个领域有关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对外投资等过程的综合复杂业务,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拓展财务知识以外的如采购、工程、法律等专业知识的提升,保证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学习和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同时学习各项云计算技术的审计新手段,逐步由传统的现场人工账务审计,过渡到云审计的在线审计模式,真正发挥审计过程的体检功能,提高审计结果的应用力度,有利于学校资产使用管理趋于规范。另外,根据学校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修订完善各项资产的审计办法,为资产管理审计业务提供审计操作规范,提升资产管理审计质量,更有利于发挥对高校资产管理的内审监督效力。

3      结    语

总之,通过高校资产管理审计内部监督过程的实施,审查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是否合理、完善,执行过程是否有效,资产账物是否一致,增减资产的真实性、合规性等,提出相应整改建议并落实整改,通过内部审计服务,减少高校资产管理中的漏洞,有利于学校财务预算的有效实施。健全完善高校资产管理制度,能优化学校资产资源配置,充实完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完善学校内部控制建设,发挥高校资产对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后勤保障功能。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文娟.高校资产管理审计的难点和对策[J].时代经贸,2018(2):21-22.

[2]李珩.资产管理审计控制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8(1):95-98.

[3]许泉,胡健.英国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机制与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16(z3):72-74.

[4]俞秀梅.浅谈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资产管理的创新与改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2):20-21.

猜你喜欢
资产管理内部审计高校
论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探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