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小语“生活化”教学新常态

2020-12-23 04:22阮彩伟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识字生活化生活

语文教学应注意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融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贴近生活,在大量生活的情境中学习语言文字,才能把语文学“活”。[1]语文和生活的变革总是同步的,生活化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生命力所在,更是小学语文历久弥新的教学样态。

一、生活化:构建属于儿童的识字经验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学段的教学重点。如何让小学生在单调枯燥的横竖撇捺中学得有滋有味,建构起属于儿童自己的识字经验呢?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让识字过程浸润浓浓的生活味,是一种好方法。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我要求家长配合,孩子在家看电视时,将声音调小多看看字幕,试着读一读那些句子,认一认见过或学过的字;根据年龄学段,家长可订阅一份报纸或儿童杂志,多读多看,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换;组成学习小组,周末上街去观察各类商铺的名称,并采访店主,咨询商铺的名称的意思、由来,开展“啄木鸟”纠错行动,检查是否有错别字;在购买了文具和生活用品等,读一读说明书,认出自己学过的字,对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同学和老师,还可以查字典等,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生活与识字同步,让儿童识字经验融入浓郁的生活味道,这就是陶行知主张的“生活即教育”。

从汉字的特点说,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一个字怎么记,完全是个人的事,你觉得用什么办法记最好就用什么办法记。有个学生这样记“破”字:我摔了一跤,石头把皮擦破了。我相信,这个孩子用这种方法,很方便地就把“破”记住了。石头擦破皮,不是“破”的本义。学生用“石头擦破皮”来记“破”字,是完全可以的。孩子这样记,不仅很快把字记住了,而且发挥了创造性。用这样自主创造的方法识字,学生会觉得识字是一件有趣的事,一点儿也不枯燥乏味。学生一旦把创造性发挥出来,他们便会对识字乐此不疲。识字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注重识字内容情景化建设,如《小青蛙》,就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完成“青、清、晴、睛、情、请”一组字的学习。识字教学追求生活化设计。斯霞老师教“尖”,学生很快看出上“小”下“大”,也很快识记这个字。斯霞老师有引导学生说出什么东西是“尖”的,学生联系生活,说了许多:笔头、锥子、针尖、等等。让学生记住这些物件,就是还原了生活情境。多情境生活,人脑采用的是整体记忆,其效果远大于个体知识点的记忆,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生活化的识字经验。[2]

识字教学时如何帮助学生累积生活经验、形成生活化识字能力呢?

1.还原画面。如:“木”字,甲骨文写作“”,像枝叶、茎干和根俱全的一棵樹形,上部的两斜线是树枝,撇捺是树根的简笔画,竖是树干的写生。再如:“禾”字,学生初学时,容易与“木”混淆,从而写错。金文写作“”,像茎、叶、根俱全而成熟的稻禾垂穗形。那头上斜斜的一撇,正是沉甸甸、饱满下垂的稻穗、麦穗、高粱头等的写照。两下一对比,学生就能辨形明义了。等到学“李”“季”等字时,字形难点就容易突破。[3]

2.明析字义。如古诗《一去二三里》中“一去二三里”的“去”字教学,步骤如下:出示甲骨文“”,用一个简单的人偶辅助演示,学生就明白了上半部是人的变形;下面是“口”,代表山洞出口,说明远古时期,人们是穴居的。那么,人在山洞口干什么?学生的回答是“离开”。此时借机让学生进行扩词训练,就有各种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的不同答案,如“不去、回去、离去、出去”等等,不仅训练了发散思维,而且积累了词语。当“去”第二次呈现下个单元的《画》中,“春去花还在”中的“去”字,意思又发生了变化,引申为“过去”了。

追溯字的源头,回归汉字最开始的时候,到汉字产生的生活现场,去揭示汉字的本质,找到科学识字的方法,有效构起建儿童自己的识字经验。

二、生活化:回归属于儿童的阅读生活

拥有快乐饱满的童年,为今后的人生奠定了一个安全的精神基础,无疑是买了一份终生精神保险。要奠定这个安全的精神基础,拥有这份终生的精神保险,最重要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很重要,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并创设条件让学生养成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针对实际情况,要求家长配合,每天听新闻联播30分钟左右,能够听懂普通话,并从中体会新闻、广告、朗读的不同;体会老人、孩子语言的特点;体会男人、女人的声音的区别。在课堂教学中,多范读课文、听课文的录音磁带等,启发学生想象,深入理解课文的情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带着真情实感阅读课文。尤其是阅读教学课堂生活化,让阅读成为现实生活的再现和提升。

1.讲故事,让课堂弥漫生活味。听故事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用故事导入新课,可以在短时间内抓住学生的阅读心理,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教学《新型玻璃》,这样导入:孩子们,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人影蹿进了陈列着珍贵字画的展览馆,准备划破玻璃,偷走里面的字画。当他的玻璃刀刚刚触及玻璃的时候,院子里就响起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立即赶来,把这个小偷给抓住了。大家一定会奇怪地问: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它就会发出报警声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型玻璃。巧妙地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功能融入故事中,学生在聆听老师讲述故事时,初步了解了这种新型玻璃的神奇作用,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唱儿歌,让课堂浸润生活味。儿歌浅显、明快,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反复吟诵儿歌能够帮助学生矫正发音,正确把握概念,初步认识事物,培养语言表达的连贯性与流畅性,发展思维的敏捷性。例如教学《数星星的孩子》时,教师可以出示儿歌:

汉朝有个小张衡,夜晚仰头数星星。

无数星星撒玉盘,奶奶说他傻得很。

爷爷走来忙提醒,星间距离要弄清,

一组一组起了名,北斗绕着北极星。

张衡果然看清楚,刻苦钻研成了名。

教师引导学生诵读儿歌,强化了对本课生字的认读和课文内容的识记,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目的。同时学生吟诵儿歌时初步感受到儿童诗的鲜明特点,使课堂弥漫着一种诗的味道。

3.做演讲,让课堂融入生活味。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这样导入: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扩大,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同学们,你们可曾想起:在我们这个强大的民族头上横行霸道的侵略者?你们是否还记得帝国主义大肆张开的魔爪,伸向我们中华心脏时的狞笑?你们是否知道,我国的皇家园林,世界的艺术珍宝——圆明园,在帝国主义侵略下化为了灰烬?1860年10月6日,是我们中华子孙永远不可忘记的日子,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圆明园就此化为灰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新课——《圆明园的毁灭》。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感场”,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萌生了“国衰我耻,国强我荣”的荣辱观,达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目的。

小语阅读课堂融入生活,学生一入课堂就能领略到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使课堂导入凸显“语文味”,从而引领学生登堂入室,爱上语文,学好语文。这种对语言文字运用规律的发现、体悟的活动和结果,贯穿言语生活化体验的过程。[4]

三、生活化:倡导属于儿童的表达方式

习作是儿童生活的自然表达,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对写作的要求来看,强调作文教学要生活化。厚积而薄发,写作天赋的火花就能燃烧起来,就能真正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把多姿多彩的生活展示给人们。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将身边发生的事情,先想清楚了再说给同学、朋友、父母或老师等,在说的过程中注意有条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习作训练,提倡生活中有什么就记什么,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就录下什么,事情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的。例如:让学生写干家务活的习作。我要求学生在家里,在父母的指导下,先学习干一样家务活,如:打面包、蒸米饭、洗碗、炒简单的菜等。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去体会劳动的快乐,父母的辛苦……通过劳动让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经验,让学生思考生活、理解生活、表现自我。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动活泼的,有血有肉的,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源泉,让学生的习作真正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那么他们的作文就会写得容易,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了。留心生活,從而不吐不快。

写作,要的是生活的经验。作文书里的素材再多,不在你的生活中,就是冷冰冰的,硬造出来的只能是文字,不会有灵魂。我也常常反思,孩子们怎么这样怕写作文了?每每遇到作文课的教学,学生们听得倒也认真,可就是抓起笔写作时,便抓耳牢骚,难以下笔。现在的高楼大厦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独门独院锁住了孩子的生活体验,各类兴趣小组更是让孩子失去了童年。想想我们小时候多快乐啊,滚铁环,跳皮筋,甚至是劳动,充满了生活的气息。现在形势缺少的不是经历,是对生活的敏感和热情。

学生天天生活在校园里,可否能感受到春夏秋冬的变化?他们朝夕相处,可否能发现大家不知不觉地长大了?春天,可否会因一朵迎春花的绽放而惊喜?可否会因一只只蝴蝶的到来而追逐?我引导孩子留心生活,尝试在生活情境中引导孩子进入写作的最佳状态。

1.走进大自然,找寻春天的脚步。疫情过后,已到暮春,草长莺飞,春意盎然。我要求家长陪伴孩子去那些娇嫩的生命旁走一走,将能让目光久久停留的地方拍下来。大家惊喜地发现,似锦的繁花固然应该赞美,那石缝中的小草,那枯叶下的嫩芽同样值得我们喝彩。我把这次拍摄及写话练习放到学生微信群里,先让几个写作比较好的做了几个样本,其他的孩子也纷纷效仿。一时间,照片、文字不断上发,就连平时怕动笔的学生也能写上几句,微信群里热闹非凡。

2.走遍校园,分享永恒的记忆。学生伴随着美丽校园一起成长。校园中时时留下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我与学校的故事”征文开始了。为了帮学生寻回当初的记忆,我组织了《拥抱校园,分享记忆》活动。活动中,学生拿起相机,将自己的身影留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记忆中的画面与校园景色重合,再一次体会曾经的欢乐与汗水,快乐的瞬间变成永恒,定格在幸福的文字里。

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要做中学,学中做。一次征文,一个活动,就这样让学生在现实与文字之间架起了感情的桥梁。依靠学生间接经验的汲取和生活经验的获得相互融合展开习作教学,习作面向“全人”,指向“全生活”,实现“全习作”。[5]活动中,我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点滴,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让他们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说“诚实的自己的话”,用童心表述真实的生活,发表内心真实的感悟,学生们有了自己的话语权,表达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应生活化,教师们已普遍接受。识字、阅读、写作也应当生活化,这还要老师们努力实践,克服教学游离于生活之弊,因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一样大的,生活永远是语文教学源头活水。语文教学生活化,理当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新常态。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2:2-3.

[2]诸定国.构建儿童经验的识字教学[J].江苏教育,2020(03):36-37.

[3]黄自由.文字的象形与会意[M].语言学概论,2009.12:109-110.

[4]徐国荣.指向言语体验的阅读教学[J].小学语文教师,2019(11):4-8.

[5]李丽.全习作教学的创生与实施策略[J].江苏教育,2019(09):35-37.

阮彩伟,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泗洪县虹州实验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识字生活化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