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对策探讨

2020-12-23 09:33陈怡帆杨聆赵文琼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34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对策

陈怡帆 杨聆 赵文琼

摘要:产业精准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对于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具有极为巨大的引领价值。文章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油橄榄产业扶贫实践为例,通过武都油橄榄产业精准扶贫的实地走访及问卷调查,从一般意义上剖析了县域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的困境,进而探索县域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的普适对策,以加快推进我国精准扶贫的进程。

关键词:县域特色产业;精准扶贫;武都油橄榄产业;对策

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成为我国农村扶贫工作的主旋律,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设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新策略和新机制,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县域特色产业精准扶贫是在县级行政区划地域内,将贫困地区的地方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相结合,引入外部扶贫力量,通过各种扶贫要素的投入来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从而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收入增加,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针对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的区情,鼓励和引导贫困群众大力发展油橄榄等富民产业,在油橄榄等特色产业扶贫工作中取得了很大进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色产业的精准扶贫,助力了陇南脱贫致富的步伐,对我国其他地区县域特色产业精准扶贫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武都油橄榄产业精准扶贫现状调查

武都作为陇南油橄榄产业重要发展区,有“中国油橄榄之乡”的美誉,武都区政府立足油橄榄等特色产业,大力推动脱贫进程。为深入了解武都油橄榄种植及扶贫现状,本研究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桥头镇为具体调研点,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1月16日发放实地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22份,有效回收率为98.39%。被测对象中,男性60人(49.18%),女性62人(50.82%);19~29岁42人(34.42%),30~40岁37人(30.33%),41~51岁27人(22.13%),52岁及以上16人(13.12%)。

通过调查发现,桥头镇仍有绝大部分的农户的收入水平低于国家贫困标准。在调查样本中,58%的农户为贫困户,致贫原因多样,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由于种植收入有限,大多数青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或经商,这也导致贫困地区从事种植农业的劳动力不断减少。而在油橄榄加工方式上,仍有部分农户采用个体加工的方式来对油橄榄进行处理。在参与相关劳动技能培训的情况上,有53%的种植农户表示未参与过油橄榄种植的相关劳动技能培训,反映出当地产业扶贫对于劳动者自身能力发展的重视度仍然有待提高。

桥头镇农户对扶贫政策的了解途径多样,多信息渠道能够使农户更广泛了解扶贫政策,提高自身参与其中的机会。但在参与调查的农户中,对扶贫政策了解较少或不太了解的农户占到46%,这说明扶贫政策虽有广泛的宣传途径,但存在宣传流于表面,农户实际了解有限的问题,产业扶贫政策宣传效果仍有待提升。

在调查中,参与过油橄榄产业扶贫的农户中70%的人认可产业扶贫项目在自身生活水平提高中的作用,77%的农户表示政府扶贫信息透明度高,64%的农户参与过或正在参与产业扶贫项目。武都政府采取了切实有效、科学合理的方式和手段,促进帮扶工作的精准开展。但仍存在部分农户对产业扶贫政策不了解或从未参加过有关项目的现象。政府在工作中要关注未参与产业扶贫的贫困户,了解其存在困难并提供有效帮助,切实保证符合条件的农户都能有效参与到产业扶贫中来,加快全区脱贫步伐。

在桥头镇油橄榄种植过程中,政府为农户提供了技术指导、树苗发放等多方面的扶持,且各种扶持均有较多受益人。多种扶助措施缓解了油橄榄种植户运转资金不足的问题并通过改善农户种植技术水、提供销售渠道,激发了农户种植积极性,促进油橄榄产业扶贫进程。而有一半多的农户表示对当地油橄榄加工企业不了解并认为油橄榄企业对自身油橄榄种植销售并无帮助。这说明相关企业在油橄榄产业精准扶贫过程中发挥作用有限,对农户的帮扶效果仍有待提升。

二、县域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困境

1. 生产技术水平低

目前我国县域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过程中,普遍存在产业发展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问题。以武都油橄榄产业为例,一方面对农户的培训停留在单一的种植层面,缺乏实用技术推广。另一方面产业集约化管理程度低,目前仍有较多农户采用单户种植,种植技术的缺乏和粗放的种植管理方式严重影响油橄榄产业生产水平。

2. 扶貧方案落实效果有限

虽然各地政府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全面的产业扶贫政策,但贫困户对扶贫政策了解不多,相关信息多通过广播、电视等途径获取。政府制定一套贴合农民实际情况的扶贫方案去解决脱贫问题,但农户对产业扶贫政策的不了解使产业扶贫的预期效果往往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种植户对于扶贫和脱贫的意识不够,动力不足,导致扶贫工作无法高效开展。

3.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不仅是指带动小微企业的发展,而且还是带动贫困农户的发展。在县域特色产业扶贫过程中,龙头企业自身发展水平也限制当地产业扶贫总体进程。以武都油橄榄产业为例,祥宇等龙头企业无疑在武都油橄榄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大部分企业心有余力而不足,无法兼顾自身发展和助农项目,对农户的实际帮扶效果仍有待提升。

4. 产品市场竞争力弱

县域特色产业扶贫不仅要根据产业种植发展优势,同时要分析产品市场情况。不少特色产业发展发展过程中遭遇成本高于平均市场价、无法有效扩大市场份额等问题。县域政府及社会力量对企业的扶持力量都是有限的,企业自身发展能力也很关键,而县域企业多以微小企业为主,市场范围小、推广渠道窄,企业之间也缺乏有效联系,不利于产业发挥区域合力、提高产品竞争力。

三、县域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困境成因剖析

1. 贫困户自身发展条件限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有能力的青年人多选择进城务工,调查中约70%的种植户最高学历为中学及以下,且52.5%的农户未参加过相关种植培训。保守落后的思想和教育文化水平的制约导致农民安于现状,普遍存在消极对待政府组织的产业扶贫项目,缺乏生产动力与积极性的问题。

2. 资金投入有限

在县域特色产业扶贫过程中,扶贫资金支持有限,企业与农户对产业发展的投资能力有限,承担风险的能力薄弱,这与县域扶贫主体在扶贫中的位置是不匹配的。以油橄榄产业为例,大多数种植主体为贫困户,自身可运转资金有限,加之受小农思想影响,导致农户生产种植投资能力低。且目前各金融机构对农村开放的可贷款种类较少,农民的贷款额度小,农民有限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扶持资金的有限严重制约了油橄榄产业的发展。

3. 精准扶贫干部履职能力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基层专职扶贫人员数量稀缺、事务繁重,政策下发到乡、镇、村后并无后续跟进,没有针对扶贫主体的进一步政策宣传讲解。在桥头镇的调查中,虽宣传途径广泛,但数据显示仍有46%的贫户对扶贫政策并不了解。这导致贫户对与自身相关的福利政策认知少,无法有效动员贫户参与产业扶贫项目中来地方产业扶贫的相关政策落实时效慢,针对农户种植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影响了扶贫成效。

4. 油橄榄产业生产经营链条短

系统化生产经营链条的缺乏导致产业发展规模有限。桥头镇油橄榄种植仍存在落后的分散经营方式,种植户进行单一的自产自销,影响了标准化生产和产业链的延长。个体农业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导致生产效率很难提高,且产业加工企业重心仍局限于油橄榄生产上,精深加工能力有限,原料综合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不高。

5. 农企联动发展机制不完善

在县域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进程中,一方面存在企业利用政府给予的扶贫资金和优惠政策另为他用,忽视自身在产业扶贫中的责任,采取消极扶贫的现象。另一方面,企业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程度影响企农联动发展机制的完善。在调查中超一半的农户表示对油橄榄企业不了解并认为企业对自身种植销售并无帮助。这说明“企业+农户”模式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农企利益联结关系弱,无法有效实现团结发展和健全风险共担机制。

四、县域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对策探讨

1. 激发贫困群体自身发展动力

首先要动员贫困户参与特色产业的发展,落实各种扶持措施让农户切实感受到发展的益处,提高农户自身的发展动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当地特色产业扶贫工作。同时建立双向发展的促进机制,以农户的自身发展动力推动扶贫工作的进行,避免贫困户对扶贫政策的过度依赖。并利用“熟人社会”这一县域社会交往的特征,通过具有脱贫意愿和脱贫能力的农户来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模范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农户积极参加产业发展脱贫致富。

2. 提高扶贫产业生产能力

一是要提高劳动力水平,传统产业的转型改革要求县域特色产业基础的劳动力水平也应做出改进,需要推动种植农户学习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自身劳动技能。二是要通过政策支持引进推动产业发展和生产技术革新的科技人才,积极学习先进生产技术,改进与生产力水平配套的一系列劳动资料,提高产业发展的效率,使其在竞争市场上占据更多优势。三要完善产业发展的各项配套基础设施,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3. 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

政府应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在县域内开展村内动员大会、政策讲解活动等措施,使扶贫人员面对面与农户进行沟通,及时解决农户对于扶贫政策的疑问和盲点。同时采取现代化的宣传手段,通过微博、直播等方式,对特色产业的相关信息进行宣传,促进县域特色产业效益的增加;并在政府网站开设专门的信息宣传板块,对产业扶贫相关信息进行全面公开,并进行严格的工作监督,增强扶贫执行力。

4. 提高扶贫干部的履职能力

首先,要提高扶贫干部的专业技能,对扶贫各项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行落实把控。其次,要加强对扶贫干部的监督,通过多种途径健全扶贫工作的监督体制,推动扶贫工作得到更有效落实,同时促进扶贫干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自身扶贫能力,更好地了解当地贫困人群的扶贫需求,从而帮助贫困群体顺利脱贫。

5.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

龙头企业参与扶贫工作,有利于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要打造产业知名品牌,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联系。同时巩固农企联动发展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产业精准扶贫过程中去,形成特色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以武都油橄榄产业为例,“祥宇”等龙头企业对现有加工企业进行优化整合,组建“陇南油橄榄产业战略联盟”,在提高产品质量同时改造扩容,精深加工,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搭建发展平台,推动陇南武都油橄榄产业做大做强。

6. 完善扶貧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和风险共担机制

在产业扶贫过程中,要以贫困农户的利益最大化为共同目标,同时兼顾其他扶贫主体的利益。通过建立利益协调制度和协商制度,让各个主体都能够在利益联结机制的基础上实现有效互动,共担扶贫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以武都油橄榄产业为例,政府可通过政策支持提高农户和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委托企业进行油橄榄产业技术的宣传与培训,改进种植农户的生产技术,激发产业发展动力,共同完成产业扶贫工作。

7. 建立健全具有县域特色的金融扶贫体制

针对目前贫困农户贷款困难等问题,首先要全面落实各项惠农富民金融支持政策,保证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实施过程的落实。其次要建立健全信贷管理机制,提高信贷机制的灵活性,完善其管理机制和补偿机制。针对当地产业特点,提供更加灵活的有针对性的贷款政策,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加强部门合作,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为避免返贫问题,可推动扶贫资金金融机制改革,设立精准扶贫农业产业长效发展基金。

参考文献:

[1]李明珠,刘婷婷,杨文静.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可持续性对策研究——以甘肃陇南市为例[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37(01):59-62.

[2]付玲,王芳,赵海云.陇南市武都区油橄榄产业开发现状分析[J].甘肃科技,2017,33(11):1-2+104.

[3]石均华,李泰安,王红芳,王鹏翔,姜成英.武都油橄榄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探讨[J].甘肃林业科技,2017,42(01):31-34.

*本文系南京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县域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对策研究——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油橄榄产业为例(XYB2019425)”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