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 以爱育人

2020-12-23 11:25冯益明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43期
关键词:林斯基苏霍姆泰戈尔

冯益明

一位哲学家说过:“父母塑造了孩子的肉体,教师塑造了孩子的心灵。换句话说,父母创造了生命,教师却创造了世界。”那么,怎样育人?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记得泰戈尔曾经说过:“不是棒槌的敲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在此光彩亮丽。”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中。真正的教育是水的载歌载舞,轻柔、舒适而又不露痕迹。低年级的孩子正如一块未经雕琢的鹅卵石,我们应给予他们如流水般欢乐而细致的指导,而不是像棒槌般犀利又粗暴的训导。

美国学者戈尔曼说过:“不能识别他人情绪是情商的重大缺陷,也是人性的悲哀。”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做个有心人,用“将心比心”这一方法,去爱出好娃娃。

從前,我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即使走进孩子中间,也走不进孩子心里。当今社会,娇宠儿在增加:上学以后少数孩子还离不开妈妈。这种孩子看不见母亲会感到不安,在众人面前不敢说话,回到家以后马上换了模样,大喊大叫,恢复本来面目。孩子的这种现象是普通家长感觉不到的问题。发现了也不知怎么处理,只是强迫孩子按大人的意志上学,回家也不准大喊大叫。这种反意志行为恰好给孩子增加了不安的心理成分。

为此,我走下讲台,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重新回到孩子们中间,做孩子的好伙伴、好朋友。通过谈心了解孩子的心理,通过共同参与活动了解他们的生活。拖地我们同泥泞,课外书我们同读,共同谈收获、谈体会,在谈的过程中兴趣不知不觉的培养,彼此都有收获,变被动为主动。我们的目的、效果、体验或许不同,但亲临其境总比隔岸观火来得真切。

在课堂上,我们是多么熟悉这样的情景:儿童盯住了树影投在教室墙壁上的跳跃的光点,看得入了迷,所以对教师所讲的东西一点也没听进去。面对这样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提醒:“你不要大声斥责他,不要把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搞成不注意听讲、坐不安稳的坏典型 —— 你要做的完全不是这样的事。我劝你轻轻地走到他面前,握住他的双手,把他从那童年那美妙的独木舟上引渡到全班学会上乘坐的认识的快艇上来。”我们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神圣的职责并不只是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是在于对学生的精神世界施加影响,这种影响的力度首先决定于对学生爱的程度。教育工作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唤醒每一颗善良的童心,使每一位学生都承受阳光的照射,雨露的滋润,茁长成长。实践证明,教师若能对学生爱如子女,亲如手足,满腔热情地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学生就会向教师敞开心灵的大门,愿意和教师保持心心相印的关系。

班主任的工作需要永远拥有一颗火热的、诚挚的爱心,永远保持一双公正信实的眼睛,永远操着健康、真挚的语言,永远想着给学生新鲜圣洁的思想,永远是一只到死丝才尽是春蚕,永远是一枝成灰泪始干的蜡炬。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爱儿童。”陶行知先生亦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由此可见,教师的爱是多么重要啊!也的确,学生的每一步成长,都有老师留下的深深浅浅的脚印,都凝聚着老师的无限辛酸。爱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保护孩子内心的自由,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爱孩子,信任他们,宽容他们,开阔胸襟,润物无声。爱孩子,多点耐心,少点责难,多些理解,少些苛刻。只有用爱来迎接每一个不同的孩子时,教育才如泰戈尔所说,成为载歌载舞的水。

猜你喜欢
林斯基苏霍姆泰戈尔
[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流着泪写作的泰戈尔
“冰人”杀手:残忍杀害200多人,家人一无所知
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做教师
给尊敬的中国教师们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O.B.苏霍姆林斯卡娅
如此理解
太多的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