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的有机结合

2020-12-23 04:24杨燕燕
求知导刊 2020年46期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区域活动幼儿园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要想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幼儿教师需要增加与幼儿身心特点相符的教学内容,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以满足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幼儿活泼好动,有很强的好奇心,打造游戏化的幼儿课程,并将课程教学和区域活动有效结合,可以使幼儿教育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有助于实现推动幼儿综合发展的目标。因此,教师应该将课程内容游戏化,让幼儿在充满趣味性的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区域活动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6-0051-02

引 言

幼儿比较好动,且易受情绪的影响,其对学习活动的态度通常是由自身的兴趣决定的。幼儿教师应结合幼儿的身心特征,开展游戏化的教学活动,运用幼儿喜爱的游戏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课程教学游戏化,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提高能力。这样不仅保障了幼儿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实现教学目标,而且丰富的游戏活动也创新了教学方式。教师将课程教學和游戏、区域活动有效结合,为幼儿营造了更为优质的学习环境,推动了他们的良好发展。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的概述

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较强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合理运用游戏来开展教学活动。课程游戏化是依据幼儿成长发育的特征,借助游戏引起幼儿对课程内容的注意,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活动中,进而实现寓教于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借助游戏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指引幼儿开展进一步的探究活动,使他们高效地学习知识。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幼儿主要的活动方式之一,教师要根据幼儿发展的需求与教学目标,营造立体化的教学环境,并充分运用各项教育资源,借助集体、分组及个别相结合的活动模式,带领幼儿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进而使他们获得相应的发展[1]。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相结合,能够做到优势互补,进一步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并增强教学活动的可操作性,进而推动幼儿教育成效的不断提高。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相互结合的措施

1.了解真实需求,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幼儿教育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作为主要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幼儿真实的学习需要,这样才能给幼儿创造更好的活动条件与发展空间,使他们在更好的学习环境中积极参与活动,提高多方面的能力,进而使课程教学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基于此,幼儿教师要尊重每位幼儿,通过进一步的观察与分析,掌握班级每位幼儿的身心特点,包括幼儿的生理需要与心理需要,在这个基础上,给幼儿营造和谐的活动环境,使他们可以在这种学习环境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2]。

例如,小班幼儿基本上不具备自律意识,行为习惯也处于初级养成阶段,他们更喜欢一些比较简单的集体类游戏。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尽量多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设计的课堂游戏活动也应该与幼儿的理解与需求相符。此外,在开展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挑选与小班幼儿年龄相符的区域,组织简单的活动。大班幼儿相较于小班幼儿,在经过了长时间的幼儿园学习和生活后,已经养成了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自律意识,在学习知识时也会有主次之分,因此,教师可以将部分文化知识变成相应的益智小游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逐步掌握知识。当然,每个幼儿群体所具有的特点是存在差异的,在学习活动中,他们也会存在不同的需求,如有的幼儿性格外向,比较活泼,能够积极参与到游戏中,也喜欢在众人面前展示和表现自己;有的幼儿性格内向,比较安静,在游戏过程更喜欢和他人结伴。对于不同性格的幼儿,教师应该安排一些适合他们的活动,使他们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感知到不同的世界。比如,在开展“老鹰抓小鸡”这个游戏活动时,性格外向的幼儿想要当“老鹰”,而性格内向的幼儿会选择当“小鸡”,站在其他同伴身后。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既要让活泼的幼儿有当“老鹰”的机会,满足其对游戏的参与需求,还要鼓励性格腼腆的幼儿试着当“老鹰”,体会不同的游戏角色。

2.充实游戏模式,提高活动质量

幼儿都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在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假如教师采用单一的游戏形式,时间一长,幼儿会逐渐对游戏失去兴趣与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依据教学内容,积极创新游戏模式,调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3]。

例如,在教幼儿数数时,教师应鼓励和引导所有幼儿都参与到“这个数字不能说”的游戏中。就以数字“4”为例,“4”是一个不可以说的数字,幼儿在进行数数接龙时,在数到带有“4”的数字时,就不可以说出来,应用拍手来代替。数数本身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情,结合这个有趣的游戏,幼儿对数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赶快开始游戏。在数到“4、14、41、24”这些数时,他们都记住了要拍手,不可以说出来,但是随着数的数字越多、越大,有的幼儿就难以跟上数数的速度,因此有一部分幼儿会被淘汰。之后,教师可适当增加游戏的难度,在数到带有“4”和“7”的数字时用拍手代替,这样,不可以说的数字变多了,幼儿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既要认真数数,又要记住不可以说出的数字。在教师的指引下,数数游戏的节奏变得更快,游戏的气氛也变得更加热烈。这样,这个游戏活动把数数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幼儿都能积极参与而且乐于参与。

又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幼儿园操场开展“数字跨步”游戏,在距离幼儿大约20米的地方画出一条线,每一轮要求两名幼儿参加,他们一起说出一个“10”以内的数字,数字较大的幼儿就能向前走一步,假如两人说出同一个数字,就需要一起后退一步。游戏过程中,场外的幼儿也争着出谋划策,通过这个游戏,幼儿对数字的大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在游戏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3.逐步培养幼儿兴趣,强化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的结合

幼儿有较强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幼儿的这一特点对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具有两方面影响。其一,幼儿的好奇心能够促进游戏更加顺利地进行;其二,好奇心很难使幼儿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为好奇心消失后,幼儿的学习热情会明显降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进而造成活动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幼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育幼儿正确的生活与学习习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在开展游戏化课程教学时,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兴趣既能作为学习的切入点,又能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和养成良好的习惯[4]。每位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因此,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如女孩偏爱洋娃娃,男孩则偏爱小汽车,这是非常普遍的性格偏向。作为幼儿教师,我们需要在班级教学中认真观察幼儿的异同点,为培养他们相同的兴趣爱好创造可能性。区域活动和课程游戏化的有效结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活跃活动的气氛。比如,教师可以組织幼儿参与到“角色扮演”这一游戏活动中,大部分女孩非常喜欢玩“过家家”这类游戏,这也属于扮演类的游戏。考虑到每位幼儿性格上的差异,教师可以把“角色扮演”游戏的主题定为“超市购物”,让幼儿分别扮演收银员、顾客和服务员,激发他们玩游戏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游戏中,精心挑选自己想要的“商品”。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如“如果给你们一些钱,你们想买哪些商品呢?”“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有哪些不同?”在幼儿分析和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区域游戏的作用也得以充分发挥。开展“超市购物”这一游戏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位幼儿都可以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使教师能够了解每位幼儿的个性特点,为之后开展其他游戏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4.指引式教学互动游戏,与区域活动有效结合

幼儿教育与其他阶段的教育不同,幼儿就像一张未经着色的白纸,有无限的可能性。其实,幼儿的想象力是很强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想象能力会出现变弱的情况。所以,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应该重视指引式教学互动游戏的开展,并与区域活动有效结合,尽可能地挖掘幼儿的潜能[5]。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幼儿因为年龄和学识的原因,倾向于无拘无束的想象内容,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幼儿想象的方向并进行指导,而且肯定和表扬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激励他们不断想象。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儿的思维活跃度,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幼儿的想象心理,为以后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简单的实验现象来引发幼儿的想象,如“水的浮力”,教师可以给幼儿准备一些水果、蔬菜、积木等物品,让幼儿把这些物品依次放入水里,观察这些物品进入水中后是漂浮还是下沉,然后问幼儿:“为什么有的物品会漂浮起来,有的物品会下沉?”幼儿没有学过相关的知识,会发散自己的思维,展开无拘无束的想象,会提出很多新奇的想法,教师只要对幼儿的想象适当地加以指引与肯定,就能够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课程游戏化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创新游戏方式,为幼儿带来更多新鲜的感受和体验,调动他们参加游戏活动的积极性,进而使他们可以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收获到快乐。此外,幼儿园的区域设置也要合理、科学,应该依据幼儿的成长特点,合理放置活动器材和教学设施,给幼儿营造更优质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毛新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239.

陶晓红.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22.

朱志远.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策略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19(09):134-135.

李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7):149-151.

唐春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策略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221+242.

作者简介:杨燕燕(1991.3—),女,江苏海门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园教育。

猜你喜欢
课程游戏化区域活动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
一日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反思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品三口而知味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