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的高效学习是求知欲望的激发

2020-12-23 11:25杜英良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43期
关键词:密度体积物质

杜英良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物理知识的传授,它应是一个学生自己思考,亲自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从这一意义上看,学习活动不仅是由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

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

“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这一过程,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应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要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讲的过多,统的过死的弊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学习物理。如“密度”教学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实验探索”,教师对教材可作创造性的处理,而不必完全形式化的依据教材展开和进行。密度是初中力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个教学难点。本节课可以用实验——探索贯穿全课。首先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拿出两块大小不同涂上颜色的金属块,问学生能否很有把握的判定它们是否属于同种物质?当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指出:鉴别物质可以根据物质的特性来鉴别,只凭气味、颜色、软硬等这些物质的明显特性来鉴别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探索物质的一种更隐蔽的特性,这种特性可以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中发现。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研究几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方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诱导启发:每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能够改变(如分别取几块大小不同的铁、铝等固体,几杯体积不同的水、酒精等液体),分别测出每一种物质几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再来研究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接着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开展全班讨论,确定出最佳实验方案,让学生自选器材,分组实验,得出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对于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让学生猜想,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估计学生会说: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教师指出:质量与体积究竟是不是成正比关系,必须通过数据处理才能下结论。当学生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是一个恒量(成正比),不同种物质其比值不同,便可找出物质隐蔽着的重要特性m/v,其大小是由物质种类所决定的,反映了物质种类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上把物质具有这种特性叫做密度,这样紧紧围绕密度这个概念,创设情景置疑,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善于启发诱导,丝丝人扣,让学生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发现物理规律,当实验探索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将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物理课程中的某些公式以及概念都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教师应该对类似知识点进行着重强调,引导学生实行理解记忆。也可以根据知识点的类型进行分类记忆,按不同的知识面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有序的知识库。根据对概念的理解,对公式的分析,弄清楚其相似之处的原因以及找出其区别的所在。这样不仅避免了记错对象还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使得物理学习更加轻松。教师可以向同学介绍不同的预习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以及学习习惯选择。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同学作出不同课后复习要求。提供相关资料,给出明确的预习任务并不定时的抽查,让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做好相应的圈点勾划,用不同的方式在不懂地方作出记号并在上课时及时解决。在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作出重点记忆的符号。复习时根据预习的笔记以及课堂上的讲解进行查漏补缺,将淡化的记忆再次巩固,从而让学生打下扎实的物理学基础。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可以消除很多课堂学习上的理解障碍。是轻松愉快学习的一个前提。复习能将所学知识强化记忆加深理解,是学习物理必不可少的一步。物理实验不仅能给学生心理需求的满足感而且在实验后给予其自豪感。这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的一个强大动因。因此,教师应注重物理实验课程的分配,尤其注意实验过程的趣味性。在实验过程中,自然观察和物理观察是很重要的环节,它需要认真的态度,更需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实验作出假设,根据自己的假设方向出发进行研究。在实验变化过程中,观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学生的思维将变得更加缜密,创新意识亦会随之加强。设计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充分的发挥其对物理科学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动手动脑的能力。预测结果,设计证明步骤,实验检验各个过程都能让学生在其中得到锻炼,从而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能力有所提高。

物理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教师一旦融入生活化问题就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们在研究中学会知识,学懂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入物理知识,你见过瓶子开口,但里面的水不流出来吗?把一个装满水的瓶子倒过来放到一个盛水的盆子里,瓶子里的水不流出來,因为大气压可以保证深度不超过10m以内的瓶子倒过来里面的水都不流出来。这样就解释了大气压强的作用。还可以采用图片进行教学。例如:把一只鸡蛋,浸没在一只装有清水的大口径玻璃杯中。松开手后,发现鸡蛋缓缓沉入杯底物体的浮沉情况取决于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因为蛋的密度略微比清水的密度大,当蛋浸入清水中,鸡蛋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所以蛋将下沉。当鸡蛋浸没在盐水中时,由于盐水的密度比鸡蛋的密度大,所受的重力小于浮力,所以蛋将上浮。物理教学生活化是符合教学改革的需要,真正的解决了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教学,为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而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贡献。

猜你喜欢
密度体积物质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谈拟柱体的体积
谁的体积大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密度”练习
密度的应用趣谈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
抓物质特征 巧解物质推断题
化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