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书的哥”一直奔跑在路上

2020-12-23 04:35周伟民
恋爱婚姻家庭 2020年12期
关键词:图书室课外书母校

周伟民

“接孩子放学啊?孩子平时喜欢读书吗?”“如果有读过的、不用的课外书,可以给我吗?”2020年8月22日一大早,余太湖便开着出租车奔跑在贵州的大街小巷。像往常一样,他喜欢和乘客聊家常,但最后总是把话题转移到课外书上。

一个“的哥”何以如此热衷于“讨书”,背后的故事让人动容……

向亲友“讨书”,不想让孩子们吃没文化的苦

今年54岁的余太湖从小在贫困家庭长大,父母需要抚养他们兄弟姐妹7个,还要照顾爷爷奶奶,生活非常拮据。他上学用的第一个书包,是母亲用麻线把两条毛巾缝在一起做的。初中毕业后,余太湖因家里交不起13元复读费而告别了学校,这件事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不再上学的余太湖只好四处打零工,但这终归不是长久之计。1985年,他第一次走出山区,到贵阳学习修车技术。一次,师傅让他去买汽车配件。他骑着自行车在县城绕了两个小时也没买到。“怎么可能没有呢?”师傅见他空手而归,十分诧异。原来,余太湖把英文字母“Y”读成了中国文字“丫头”的“丫”。师傅又好气又好笑,余太湖则羞红了脸,为自己文化水平低而懊恼。

在修车行当干了11年,余太湖开始跑长途运输。一次,他到厦门拉货。去办公室办理交接手续时,所有人听他说话都哄堂大笑,余太湖像根木头杵在原地不知所措。原来,人家根本没听懂他说的贵州话。他只好把想说的写在纸上,交给负责人。

这件事后,余太湖开始学普通话。他听广播学,向乘客学,看电视学……渐渐地,他的普通话虽然说得仍不标准,但至少别人能听懂了。

如果能多读几年书,自己也许就不会遇到这么多挫折和尴尬,余太湖愈发觉得读书重要。

2010年,余太湖通过应聘成为贵阳汽车客运有限公司的出租车驾驶员。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回到母校龙坝乡光明小学,看到老家的孩子们仍旧很少有读课外书的机会,余太湖突然有了一种冲动,他想为孩子们捐书!

此时,余太湖虽说已经在贵阳安了家,但妻子秦洪英没有工作,两个儿子需要抚养,他的工资勉强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他只好向亲戚朋友“讨书”,准备多积攒一些书送到母校。经过大半年时间,余太湖积攒了近300本图书。他把每本书修补整理好,在2013年母校30周年校庆时,把图书送到母校,完成了心愿。

“你看能不能帮我们学校也捐一些书?”得知余太湖为母校捐书的事情后,另一些乡村学校的校长找到他。余太湖感觉有些为难,但还是答应下来。从此,他更加热衷于向亲朋好友“讨书”。

“你要的书我收拾好了,晚上来取吧!”一次,余太湖正载着乘客从贵阳郊区开往城区,突然电话铃响起,他按下免提接听。“太好了,下班后我就过去!”原来,是同学要送书给他。挂了电话,车上的女乘客说:“师傅,你可真会赚钱,下班后还去收废品呀?”余太湖连忙解释:“我收书是送去学校,给山里的孩子们读的。”接着,他向乘客说了近半年来为母校捐书的经历。“我家正好有你需要的课外书!”这名乘客听完非常感动,她要了余太湖的联系方式并提了几点建议:“你可以通过交通广播呼吁大家捐书啊。而且,你每天接触的乘客很多,可以顺便问一下乘客是否参与捐书。”“对啊,我怎么没想到!”余太湖为找到新的“讨书”方式而高兴。

向乘客“讨书”,有挫折更有理解

那名女乘客不仅拿出家中的课外书,还从书店买了300元的新书送给他,这让余太湖十分感动。如果更多人有这份爱心,那么“讨书”不就容易多了吗?从此,余太湖开始向陌生乘客“讨书”。

“您家里有多余的图书吗?”只要有人坐上他的车,他都会把话题扯到书上。“一个开出租车的,还想收书赚钱呀!”面对质疑,余太湖并不生气。如果100个人里面有1个人愿意捐书,那么10000个人里就会有100个人捐书,他相信,只要坚持总会有收获。

在余太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越来越多好心人积极为孩子们捐书。只要接到捐书者的电话,余太湖总是推掉生意去取书。他宁可损失几趟车费,也不愿放弃一次得到书的机会。拉回来的书,他都认真翻看一遍,感觉适合孩子们阅读才会送到学校去。

“讨书”占用很多时间和精力,眼看“兼职”变成了“主业”,妻子秦洪英有点不高兴了:“你能帮助别人确实很好,但你也不能光顾这些闲事啊!你花的钱越来越多不说,连自家孩子你都不管……”家里家外全靠妻子操持,余太湖对家人心存愧疚。但是,只要想到山村里渴盼讀书的孩子们,他“讨书”的脚步就一刻也停不下来。

余太湖平均每季度都要给山区小学送书一至两次,有时还搞捐赠活动,花销几乎都是自费。有一次,他把准备好的400元钱提前放在包里,准备去一所希望小学送书。第二天,他发现少了200元。他问妻子,妻子说:“我给儿子交补习费了!”余太湖急了:“这是我明天送书用的过路费和加油费,你怎么能拿去用呢?”妻子委屈极了:“是儿子重要还是送书重要?”“我已经和人家约好了,你这不是无理取闹吗!”余太湖气呼呼地躺在沙发上不再理妻子。等他一觉醒来,发现电视机前放着300元钱。原来妻子还是理解他,借钱回来让他赶紧去送书。余太湖心里酸酸的,这些年自己很少考虑妻子的感受,真是对家庭有愧啊!

2014年初的一天,在一所学校附近,一名30多岁的女士上了余太湖的车。和往常一样,他又讲起了捐书的经历。“留个电话吧,我孩子有不少课外书,整理好了你来取!”女士十分爽快,余太湖赶紧告诉她自己的电话号码和QQ号。半个月后,他接到这位乘客的电话:“我想问一下建一个小学图书室需要多少钱?”“一个图书室大概需要3000本书,按每本15元计算,大概5万元吧!”余太湖简单地算了一下。“我这里有5万元,捐给学校建图书室吧!你告诉我你的银行卡号,我给你转过去!”女乘客的话让余太湖既惊喜又紧张。原来,这名女乘客本来计划带孩子去三亚旅游过年,当她在余太湖的QQ空间看到他送书到山区学校的照片时,便和孩子决定取消旅游,用这些钱做更有意义的事。

接下来,余太湖通过贵州人民广播电台联系到北京一家图书公司,他决定和乘客一起把钱换成书。图书公司听说他捐书的事后,收下5万元钱,却给了18万元钱的图书。余太湖太激动了,他联系4所山村小学,建了4个图书室。这份来自个人的大额捐赠让余太湖十分感慨,正是有了这些好心人的支持,他“讨书”的热情才越来越高。

仅两年时间,余太湖先后为五龙街道的光明小学、润弟希望小学、金云小学、小里小学等十多所小学组建了新图书室,解决了这些农村小学缺乏课外书的问题。

成立公益组织助学,圆山区孩子读书梦

“书不怕翻烂,最怕没人读。”余太湖捐书有一定的条件,确定该学校需要并能利用好这些图书,他才会捐。为此,余太湖到一些学校偷偷去看过。当看到很多孩子捧着他送去课外书津津有味地阅读时,他十分欣慰。

为激发孩子们的读书热情,余太湖还到很多中小学讲自己捐书的经历,他被贵州近十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和公益形象大使。小儿子余兴鑫看到学校的宣传栏里挂着爸爸的照片,回家自豪地对妈妈说:“老师说我爸爸做了一件大善事!”秦洪英笑了笑,对儿子说:“你爸能坚持到今天,真不容易!”

2017年,余太湖当选为“CCTV年度慈善人物”,他带妻子一起到北京领奖。秦洪英真切地感受到大家对余太湖善行的认可,她说出了心里话:“虽然有时候我唠叨他,但每次听他说起孩子们如饥似渴看书学习的情形,我也感到高兴。”

余太湖像一个火种,温暖了周围的人,更点燃了更多人的爱心。6名出租车驾驶员加入他的送书队伍,有些乘客也自告奋勇参与进来。

“我跟你去送書,看看有没有家庭特殊的孩子。”一位爱心人士想在资金上帮助家庭困难的孩子。这真是个好主意!余太湖随后发起了“一帮一爱心100”公益活动。爱心人士每个月拿出100元钱资助一名有困难的孩子,直到孩子上大学有赚钱能力为止。

2018年,经民政部门批准,余太湖的草根公益团队“贵州众恒助学中心公益组织”正式注册成立,余太湖任理事长。中心有8名日常管理人员,建立的公益微信群有300多名成员,志愿者遍布全国乃至国外。除了捐书,他们还为山村学校捐赠了大量体育用品,丰富了山村孩子的课余生活。

“一帮一爱心100”计划让很多孩子燃起希望并心怀感恩。有个学生刚上大二,放假时从沧州赶回贵阳,把一个信封交给余太湖,“这是我打工赚的钱,我要捐给有需要的人!”刚刚有点能力就想回馈社会,余太湖感动之余谢绝了他的请求。他对小伙子说:“你能这样做我很开心,这些钱你用在学习上,等你将来有更大的能力了,你捐多少我收多少!”

“起步,停车,又一位乘客又一本书;是你,让每一段平凡的路程,镌刻下无数温暖的脚步;看呀,孩子们都在宁静地阅读,而你,一直在奔跑中忙碌。”这是中央电视台在年度慈善人物颁奖晚会上赠予余太湖的颁奖词,也是他这几年公益事业的真实写照。

小善汇聚成大爱,余太湖用他日复一日的坚持助力山区孩子的读书梦。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妻子、儿子、儿媳也加入送书队伍中,他的孙子孙女从小就懂得珍惜书籍。这个有爱的大家庭被推选为2019年度“全国最美家庭”。

2020年4月,余太湖针对资助过的学校,发起首届“蒲公英”征文比赛,主题为记录疫情之下,各行各业抗疫人员的面貌以及个人的感想。组织,收稿,评选,经过4个多月忙碌,8月16日,颁奖仪式在贵州众恒助学中心办公室举行。

“我初中时曾听过余老师的一次演讲。他是一个平凡的司机,为了让农村贫困孩子通过阅读了解世界和提升自己,他坚持‘讨书捐助,真的了不起!”获得高中组一等奖的高二学生李开林发表感想。活动现场除了教师和学生代表,还有许多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大家都感慨,自己的一次偶然乘车经历,竟然为共同的公益事业创造了机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目前为止,余太湖的公益组织在山区建立小型图书室70个,共计送去图书15万余册,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品超过13万件。“一帮一”助学活动已资助700余名学生,其中有6名大学生毕业参加了工作,并加入到助学团队当中。

如今,余太湖仍旧每天开着出租车奔驰在贵阳街头,奔走在为山区孩子捐书助学的道路上。他说:“尽自己的能力做我认为有意义的事,让孩子们多读书,生活少走弯路,我觉得很幸福、很满足。”

猜你喜欢
图书室课外书母校
爱看课外书的我
告别母校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
课外书
提高基层单位图书室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母校情
亲爱的母校,你还好吗?
图书角和图书室的设计欣赏
《新高考·数学版》调查问卷
图书室里故事多:桦南县福庆社区家庭图书室创办者刘德生关爱青少年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