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大营镇金代砖墓发掘简报

2020-12-23 04:34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1期
关键词:金代三门峡

摘 要:2019年1月到3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陕州区大营镇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时,发掘清理了一座金代砖室墓,这座墓为研究豫西地区的金代墓葬及金代文化提供了新材料。

关键词:三门峡;金代;砖室墓

2019年1月至3月,为配合三门峡市陕州区大营镇棚户区改造安置点一期项目工程的建设施工,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发掘人员对该项目的占地范围进行考古勘探,对发现的25座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墓葬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大营镇吕家崖村,北部和西部紧邻209国道,M2位于工地的西南侧(图1)。墓葬的形制极其特殊,并且墓葬保存的情况比较好,因此,笔者将M2的发掘情况整理为简报,其具体墓葬情况如下。

1 墓葬形制

M2为竖井带阶梯墓道,单室砖室墓。由于地面经过机械平整,M2的墓口现距地表0.7米。墓道位于墓室的南侧偏东,且墓道极其狭窄,因此整个墓的形状呈刀形。M2从南至北由墓道、甬道、墓门、墓室四部分构成,墓的方向是165度。

墓道十分狭窄,初发掘时,笔者及其同事怀疑它为近现代沟渠,随着发掘的深入始判断可能为宋金时期的墓道。墓道位于墓室的南侧偏东方向,与墓室最东侧相接。墓道为长条形竖穴土坑,墓道内南侧带一台阶。墓道北部口小底大,两侧墓道壁斜直向下。墓道南部口底等宽,南部距墓底1.6米有长1.13米的缓坡台阶,坡度30度。墓道口长3.36米,宽0.39~0.52米,墓道底长2.76米,宽0.56~0.68米,底部平整。墓道内的填土较硬,土色为黄褐色的五花土。

封门砖摆放较为齐整,宽0.68米,高1.7米,由10层砖垒砌而成,除第一层为平砖横铺垒砌而成外,其上9层皆为侧立砖斜向垒砌而成,每层有9~10块砖(图2)。

墓门开于东侧,墓门顶部呈拱形。墓门宽0.42米,进深0.32米,高1.02米。在墓门底部铺有3块砖,其中东西向横铺2块,南北向竖铺1块,墓门底部与墓室底部齐平(图3)。

墓室平面近方形,墓室顶部有大面积活土且不是盗洞,应为在大开挖的袋状方形竖穴土圹中以砖砌筑而成,顶部为四边形穹隆顶,北、东、西三边有两排砖角上下相连露出,构成锯齿状。在墓室四壁高于砖床1.12米处,内伸0.03米砌两层青砖形成腰线。墓室内部东西长1.98米,南北宽1.4米,夹道底至墓顶高2.44米,砖床高于夹道底部0.36米。夹道位于墓室的东南侧,与南部相连处为墓门,墓室底部的其余部分为砖床。夹道底部北窄南宽,北部宽0.32米,南部宽0.52米,长1.46米。夹道底东部横向平铺一列砖,西部顺向平铺一列砖,与墓门砖平齐相连。砖床以生土为基础,床面平铺一层砖。砖床除了夹道西部靠近墓室南壁和墓室北壁的砖为横向平铺以外,其余均为南北顺向通缝平铺。

墓室四壁共有21层砖,为第7层至第27层,为顺砖错缝平铺垒砌而成,高1.6米。墓室北壁的中部砌有一假门,由槫柱、门槛、上额、门扇等组成。假门高0.78米,宽0.76米。在假门的门额上雕刻两枚菱形门簪,门扇呈闭合状。门扇上下4排乳钉,门扇中部左右各有1件假铺首(图4、图5)。墓室东壁中部砌有一破子棂窗,宽1.35米,高0.63米。由直棂条、槫柱、上串、下串等组成,棂条为13根,断面呈三角形。三角形断面的尖端朝外,平的一面朝内(图6、图7)。西壁砖砌假窗,宽0.88米,高0.53米,假窗下部砖砌两把椅子,一张桌子,假窗顶部砌成房顶状(图8)。

墓顶四壁第1~5层为横砖错缝平铺垒砌而成,6~11层为斜侧立砖错缝垒砌而成,墓顶上部为侧立砖垒砌而成。砖劵顶高0.74米,墓顶底部南北长2.08米,东西宽1.48米。顶部南北长1.16米,东西宽0.6米,整体构成四边形的穹隆顶(图9、图10)。

此墓墓室中有两个人头骨,因此可判定为双人合葬墓,人骨散乱地分置于砖床上,保存状况糟糕,性别、年龄均不详,未发现葬具。

2 出土器物

此墓出土器物共计6件,分别为灰陶罐5件、白瓷盏1件。

陶罐5件,出土于夹道西部的棺床上。泥质灰陶,个体均较小。M2∶1敛口,卷沿外翻,圆唇,鼓腹,平底,轮制,外壁有横向的旋抹痕。口径15.2厘米,腹径16厘米,底径8厘米,高10厘米(图11、图12)。M2∶2敛口,卷沿外翻,尖唇,鼓腹,平底,轮制,外壁有横向的旋抹痕。口径16厘米,腹径18.6厘米,底径10厘米,高12.6厘米(图13、图14)。M2∶3敛口,出沿,圆唇,鼓腹,平底,轮制,外壁有横向的旋抹痕。口径16厘米,腹径18厘米,底径8.8厘米,高11.3厘米(图15、图16)。M2∶4敛口,卷沿外翻,圆唇,鼓腹,平底,轮制,外壁有横向的旋抹痕。口径14.8厘米,腹径18厘米,底径9.2厘米,高11.4厘米(圖17、图18)。M2∶5敛口,卷沿外翻,圆唇,鼓腹,平底,轮制,内底有同心圆纹痕,外壁有横向的旋抹痕。口径18.4厘米,腹径17.8厘米,底径11厘米,高10.2厘米(图19、图20)。

瓷盏1件(M2∶6),出土于墓室北壁下。敞口,尖圆唇,斜腹,底部平整,圈足,底部式样为挖足过肩。腹下部及圈足露出的胎泛红。器表施白色釉,腹内底部有涩圈,外壁施釉不及圈足。口径10.6厘米,足径4.8厘米,高4厘米(图21、图22)。

3 结语

本次发掘的M2虽然没有明确的纪年资料出土,但墓室为平面呈方形的仿木结构单室砖室墓,加上狭窄的墓道形制,这些常见于宋金时期的墓葬。墓葬中随葬的白瓷盏内底有涩圈,并且其外壁施釉不及圈足的做法,属于典型的金代特征。随葬陶罐和瓷盏的组合形式见于河南三门峡市化工厂金代墓葬①、天马—曲村遗址金代墓葬②、长治金大定二十九年纪念墓③等金代中叶以后的墓葬中;以上墓葬中也出土有陶罐与瓷盏的组合,与M2所出陶罐、瓷盏器形基本相同的器物也见于以上墓葬。由此推断,M2的年代大体为金代晚期。对陕州区大营镇金墓的发掘,丰富了豫西地区金代砖室墓的发掘资料,为本地区金墓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猜你喜欢
金代三门峡
三门峡地区下沉式窑洞防洪防涝设计研究
张超丽作品
走在路上的三门峡
An Analysis of the Common Errors in Oral-English Learning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视角下三门峡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金代社会阶层间个体晋升的途径
靠崖窑窑券的技术做法和表达
从猛安、谋克官印看金代的尺度
海丰镇的兴盛与衰落
昌黎县康念坨村发现金代窖藏钱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