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平圩民族新村民族村寨旅游转型升级探究

2020-12-23 04:54欧钟慧
旅游纵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新村村寨民族

引言

民族村寨旅游是指以少数民族乡村社区为旅游目的地,以人文事象和自然风光为旅游吸引物,以体验民族文化,满足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动机的旅游活动。民族村寨旅游吸引物既可以是少数民族村寨的自然风光,也可以是人文景观,如少数民族的乡村建筑、服饰、饮食、节庆、婚丧嫁娶、文体活动以及工艺制作等显性的文化要素,还可以是居民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文化特征。民族村寨旅游是融观赏、考察、体验、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活动。百色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具有开发民族村寨旅游的有利条件,但当前百色民族村寨旅游的开发还处于初始阶段。

一、百色市平圩民族新村旅游发展

平圩民族新村坐落在右江上游,离百色市城区17千米,平圩民族新村的前身是平圩村下平屯,距百色水利枢纽大坝500多米,村民利用水库移民征地补偿资金建设了平圩民族新村,发展农家乐旅游。村庄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有古香古色的壮族木楼,村舍掩映在青山绿水边,323国道线、南昆高速公路贯穿境内,交通十分便利。平圩民族新村有110多户,400多人,近年来先后获得“中国特色少数民族村寨”“广西十大魅力乡村”“广西生态农业旅游基地”“百色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级生态村”等多项荣誉称号。平圩民族新村民风淳朴,作为百色市、右江区两级民族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打造建设了民族风情主楼、壮民族广场、亲水码头、水利平台等基础建设,以打造农家乐旅游品牌为建设目标,将生态、旅游、民族、民俗融为一体,构建乡村休闲度假型旅游胜地。

平圩民族村农家乐的特色亮点有壮族木结构民居建筑、民族风情广场。旅游项目包含库区观光休闲、垂钓、餐饮接待、住宿,该村的招牌菜“壮家大锅菜”“烟熏腊肉”还在百色市首届乡村旅游农家菜肴大赛上被评为“最具民族特色菜”。平圩民族新村是右江区乡村旅游、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总投资约1亿元,建成旅游餐饮、特色客栈、民俗文化演艺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由广西永恒投资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平圩民族村以“红城福地,壮乡水韵”为主题,打造成为集餐饮、住宿、商业、演艺、民俗文化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文化品牌,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旅游接待量及旅游综合收入逐年攀升。

二、平圩民族新村村寨旅游发展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一)民族文化传承的使命

旅游开发中,民族村寨文化会被外来文化冲击,尤其是游客带来先进的城市文化,对民族村寨的日常生活、习俗、服饰、语言等会带来较大的冲击,加上现代媒体技术和网络的发达,容易造成民族价值观和民风的改变。一方面,旅游开发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会导致民族村寨传统文化被外来文化同化;另一方面,旅游开发会促进文化交流。旅游开发效益最大化的追求会导致民族村寨文化的乱利用和过度商业化,开发主体如果急功近利,会造成民族村寨文化的肤浅化和庸俗化。因此,民族村寨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实现转型升级,形成民族文化传承和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统一协调的融合发展格局。

(二)美丽新农村建设、旅游扶贫的需要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建设是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劳动力转移回归、缓解农村空心化的精准措施。实施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也是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中提出百色革命老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基础。因此,百色民族村寨地区加快经济发展、实现经济转型既是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需要,又是落实美丽乡村建设、巩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深度实施旅游扶贫的重要途径。

三、平圩民族新村村寨旅游发展转型发展存在问题

(一)旅游发展同质化,开发形象定位不精确

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大格局全要素规划,如果民族村寨无法對自身旅游发展优势准确认知和定位,没有结合旅游发展编制民族村寨旅游规划,景区景点的建设只停留在对其他景区发展模式的单一模仿上,没有根据自身的优势和文化特点形成独特的区域文化特色,就失去了村寨原有的资源吸引力和目标客源市场。平圩民族新村仍对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定位不精准,没有细分目标市场,没有开发出针对性的旅游产品进行市场营销。而民族村寨的开发定位直接影响到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和可持续经营。另外,旅游开发中民俗文化的保护缺失,会使一些旧民居建筑格局遭到破坏,商业化气息太浓会失去原有吸引力,开发进程中有的民族文化还面临失传的危机。

平圩民族新村资源优势突出,但是跟其他壮民族村寨相比,存在旅游项目开发同质化现象,缺乏直接独特的特色,没有很好地利用壮族少数民族村寨、库区移民新村、水利枢纽核心区这3个叠加要素进行精准设计开发,旅游产品、基础设施、旅游商品等特色性不足。

(二)产业结构开发联动性不足,缺乏特色

民族村寨不仅是旅游者感受村寨自然风光、感受民族文化,获得精神体验和心灵享受的场所,更是村落成员展示自身美好生活、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空间。纵观旅游开发进程中的民族村寨,不管是从理念、建筑、景观,还是从文化、旅游商品、运作管理等都过度考量经济收益,导致民族村寨文化的开发失去本真性和吸引力。对于开发主体利益相关者来说,其往往更注重经济回报而无暇顾及村寨文化传承与保护。

当前平圩民族新村旅游接待还主要依靠节庆休闲接待为主,每年三月三阳圩山歌节和百家宴接待是其吸引旅游客源的最重要节庆,平时主要是国家法定休假日吸引周边客源前来进行餐饮接待和观光休闲,收入以农家乐餐饮、住宿和旅游商品销售为主。而交通、邮电服务、娱乐项目等产业联动开发不足,旅游商品有待进一步开发。就其旅游体验来看,平圩民族新村没有让游客感受到壮族少数民族村寨精神内涵和民族传承。游客游玩观赏以及休闲娱乐项目与其他民族村寨或邻近区域的民族村寨趋于一致,彰显不出各平圩民族村寨的特色,降低了游客对民族村寨旅游的期望值。

(三)村寨旅游开发层次较低,社区参与性不足

民族村寨有耕作、养殖、狩猎等生产文化,有居住、服饰、饮食、交际等民族生活文化,有生育礼俗、成年礼俗、婚嫁礼俗、丧葬礼俗等民族礼仪文化,有家族制度、乡规民约、街圩集镇等村落文化,有民间曲艺、工艺、舞蹈等民间艺术文化,有民间游戏、体育竞技、杂技等民族娱乐文化,有岁时节令文化,有民间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叙事诗、谚语、戏曲等民族口传遗产以及民间信仰、祖先崇拜、宗教信仰、礼俗禁忌等民族精神文化,可谓丰富多彩。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民族地区原本具有神圣意义的一些祭祖、祭祀、婚丧嫁娶等仪式被商业化开发表演甚至扭曲化和世俗化。随着旅游的开发,民族村寨文化原有意义不断弱化甚至消失。

对于民族村寨居民来说,由于自身经济水平和文化层次有限,旅游开发往往由企业或相关投资者主导,作为社区居民地村民,要么通过参与民族歌舞表演,要么通过出售本民族特色手工艺品或者农产品。部分村民出售自己的民居或场地获取回报,部分村民跟企业形成雇佣关系服务于游客,旅游业改变的只是原来单纯依靠农业收入转变为主要依靠旅游业收入为主的模式。整体而言,社区居民获益不大,企业投资者才是旅游开发的最大赢家,村寨居民有外出务工获取收益的选择,在参与旅游开发获益比不上外出务工的情况下,青壮居民劳务输出,留守妇孺在家,虽然也能参与一部分旅游收益分配,但是这也进一步导致文化传承面临断层和失传的境地。随着旅游业的开发,一些民族村寨原有的民族建筑、服饰、发型 、饮食、节日、生活方式等被汉化或被当地主流民族同化,生活习俗与外来者日益趋同,民族文化的同化、退化现象普遍存在,带来文化传承的困境。

四、平圩民族新村村寨旅游转型发展的路径

(一)找准定位、项目升级,彰显地方特色

民族村寨的民族特色是旅游业开发的关键所在,平圩民族村首先要保留好自身的民族特色、民族文化和民族习俗,合理开发利用打造围绕百色水利枢纽大坝、库区移民新村、凸显独特壮族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村寨,从而显现平圩民族新村旅游业的别具一格。平圩民族新村有壮族木结构民居建筑,国家各级领导曾莅临视察指导关怀,有鲜明的壮族服饰和壮锦编制,壮族山歌、手工钩珠、酿酒、农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传承以及五色糯米饭、糍粑、烟熏腊肉、大锅菜、酿酒等壮族饮食特色,这都是可以深度融合挖掘的丰富旅游资源。同时,平圩民族新村是为国家西电东送做出巨大牺牲的壮族少数民族移民村,更是国家领导人、国家民委、广西和百色各级领导都曾经视察调研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在多种有效因素的叠加组合下,平圩民族新村的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对此,要做到准确地定位,找准村寨的优势资源,找准目标市场,细分好市场客户,要摒弃单纯从经济效益出发的旅游开发理念,要明确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根本使命是在保护文化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保留民族村寨的淳朴、完整性和真实性,彰显特色。

(二)整体布局、长远规划,进行产业升级

民族村寨是一类独特的旅游景区,村寨旅游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时代要求。产业升级是指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形成旅游产业集聚与配套,构建完整的村寨旅游产业链条,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致富。对于平圩民族新村,必须要加大本土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充分挖掘平圩民族新村独有的文化产品、传统手工制造、民族服饰、纪念品,结合生产、劳动、制作过程展示项目,开展现场加工销售。

除了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扶持,平圩民族村寨更要发动致富带头人吸引村民和社会投资力量参与旅游开发,推行分红、股份制、合作制等发展模式,带动更多村寨居民参与旅游开发。

(三)通过管理升级助推村寨旅游发展

要在旅游主管部门的主导下,加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管理,协调好企业投资者、社区居民、游客三方的利益关系,明确资源产权关系,界定好管理权限划分范围,开发中坚持当地居民参与全过程的开发管理,提升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让旅游收入促使居民意识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性,能自觉地保留、传承、发扬本民族文化。

管理升级指的是政府、企业、社区三方共赢的管理机制。首先是政府职能转变,要简政放权,政企分开,进一步简化政府各项办事流程和检查机制,处理好政府精简高效和高效市场之间的关系,在投资环境、人才队伍、宣传营销、监管监督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其次,要高度重视村寨旅游开发的市场主体性,村委作为村寨旅游开发主导,要促使社区村民充分参与旅游开发获得收益;最后,市场进入机制要有效透明,引入企业商业运作与管理模式,开展民族村寨景区开发转型升级,同时建立协约监管机制,保留民族村寨本原特色,确保适度合理开发。

平圩民族新村在开发及产品的设计上,可进一步挖掘构建独特的民族特色吸引物,鼓励当地居民通过出售农副产品、手工艺品,出租场地、民居民宿,与旅游企业签订雇佣合同等形式获得综合经济效益,让村寨当地社区居民成为旅游业的核心力量。

(四)提升社区居民参与度,进行服务升级

服務质量水平是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认同度和重游率的保证。就民族村寨景区而言,要积极培养民族村寨本土旅游经营、管理、营销、策划各类人才,要加强对在职和在岗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培训,培养村寨旅游人才队伍。要加强对民间艺人的发掘和培养,鼓励村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间传统技艺,把独特的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作为一种特色旅游资源,加以品牌化、特色化开发,促进当地村寨的全面建设和发展。

相关管理部门可与村寨协会、旅游协会、农家乐协会、民宿组织等协会组织密切合作,定期开展有关服务接待培训,学习相关标准接待技能,选派经营户和村民到优秀乡村旅游地学习培训,掌握民宿业、农家乐和乡村旅游区相关规范标准,开展星级评定,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百色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2015年百色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15KAS04)。

作者简介:欧钟慧(1982—),女,广西象州人,硕士,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区域旅游经济。

猜你喜欢
新村村寨民族
中国画《林涧·新村》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无蚊村寨丁屋岭
多元民族
村寨——海坪彝寨
特色村寨
被资本裹挟的“新村再造”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的地扪模式探讨
“五老”宣传队走乡串镇唱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