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自我角色定位

2020-12-23 04:41李廷翠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7期
关键词:主导角色定位主体

李廷翠

摘 要:语文教师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主导作用。在教育教学中,学生迷失方向,教师要引导;学生缺少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遇到阻塞,教师要开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要领导;学生的言行,教师要去规范。师既是教的主体,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导,更是学生人生的规划师,教师要成为人师。

关键词:语文;角色定位;主体;主导

教师想要成功驾驭课堂,必须对自己的身份进行精准定位,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教育和教学活动是教师的主打阵地。教师应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活动中起到引导作用,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机会。教师还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但要避免唱独角戏,一板一眼,自编自导,更不能越俎代庖。而应该让学生唱主角,教师退居幕后启发和诱导。

一、教必先“学”,教师是授课前“自学”的主体

这里的“学”专指教师教前的自我充电。教师的“学”又是为了“教”,教学相长。同时教师的学还包括课前为了更好地教而专门进行的技能学习。如全国特级教师,清华附中韩军老师在教授杨绛先生的《老王》时,授课前专门学习了山东快书,并自编自导了一节《老王》快板书,声情并茂地揭示了老王一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老王的怜悯之情,同时也揭示了老王的善良。学生也跟着老师学习快板书,把教学推向了高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教”前没有教师的学习,也就没有这样的成功课堂,因此教师的课前学习非常必要,教师是授课前“自学”的主体。

二、“学”为了“教”,教师是“教”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体。在教学中若不发挥教师教的主观能动性,有部分学生会不知道该学什么。发挥教师“教”的主体作用,以笔者所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中杜牧的《赤壁》为例简述如下。

首先是定向,让学生明白,学什么,即目标;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重难点怎么突破,即方法,这些教师都要事前定好。熟读背诵;疏通文义;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继而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这些目标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再如,怎么让学生最快背会这首诗,教师要教给学生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还可以把这首诗中每句第一个字抽出来:“折、自、东、铜”。学生根据提示,很快便能够背诵。

其次是定量,即这一节课要学多少。《赤壁》这首“咏史”诗,学生熟读后,容易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了解这首诗的写作特点,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所有这些设计活动都是教师独立完成的,因此教师是主体。

三、教师是“教”的“主体”和“主导”的辩证统一

教师要捋顺“授和受”的内在逻辑关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并不是教师主导学生学习,而是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充分张扬。“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1]叶圣陶曾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以笔者教授朱自清的《背影》为例,略谈教师主导地位是怎么实现的。

首先,“导”而有法,这就要发挥教师自身的主体作用。“导”在潜移默化中,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学生乐于接受。例如在定向和定量的基础上,规定一定时间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朗读课文,这就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自学的过程,怎么调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关键在于教师的“导”。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然后检测,督促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朗读,去思考问题,这就是导而有法,逼着学生去学。

其次,不仅要导而有法,还要在“导”的基础上,“导”得有趣。“主导”的内核,关键在于一个“导”字,关键在于能够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导”而有趣,切入点还是发挥好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手段、内容、方法等都有趣,能够吸引人。如笔者在上这一课的板书时,匠心独运,设计出一个“父”字,“父”字上画一个圆圈,代表父亲的头,父字上面的一撇、一点代表双手,下面的一撇和一捺代表双脚,这样的板书设计怎么能不吸引人呢?

四、教师不仅是教学的主体和主导,还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如果单一强调“学生为主体”是行不通的。因为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尚未成熟,他们是一块有待雕琢的璞玉,离开教师的“主导”,便不再是“教学”而是“乱学”。乱学,则无序,当然不科学。“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2]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从以上引文中,我们明白教师的工作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智育,更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师肩负着学生健康成长的使命。教師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主要体现在进行情感教育,进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如教学《愚公移山》一课,笔者在情感教育上注重让学生阐述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对自己的启发。

综上所述,整个教育教学活动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教师是学习者、组织者、参与者、管理者,是对学生的学习和思想教育的设计者和人生道路的引导者。因此教师必须从“授”的表层上升到“受”的深层,其间孕育着教师的教育智慧:提供方法、锻炼能力、塑造人格。那么“教学”也就升华成“育人”,教师也就从“教书匠”演变成为名实相符的“教育家”了。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5.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主导角色定位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中职物理教学的主导与主体
中企“主导”肯尼亚基建项目遭非议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需求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