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技巧

2020-12-23 04:47秦菊芳
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范读朗读策略

秦菊芳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分量举足轻重。反观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却并不重视朗读和朗读教学。甚至一度变成了单纯的以教师的“讲”为主体的“满堂灌”,忽视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和“主人”;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不仅让他们读,教他们读,还要让其读充分,读出感觉,读出味道。

【关键词】 朗读;策略;范读

学生的朗读如何做到绘声绘色?这少不了教师的指导,但小学生的理解、接受与认知能力有限,纯理论的说教既难激起他们学习的情趣、引发其情感的共鸣,也难以在其心理投射出深刻的印象。说教“失效”,就需要教师“亲自下手”示范了。

一、朗读示范是关键

1.范读,需“当真”

教师应把范读课文当成是一件必须“当真”且认真的事来对待,备课先备读。如果教师准备不足,在示范时出现了错误,则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课前教师一定要先朗读文本,不懂、拿不准的及时查阅字典、资料予以解决。中华文字博大精深,很多多音字、重点字的字音就在教师“备读”时进行关注,充分保证自己范读的准确性,起到为学生正音的作用;其次,教师应反复诵读,直到读出课文的脉络,读出课文的情感,读出文章的教法,以便更好地施教,而且教师熟练无比的朗读定会成为学生心中积极向上的榜样和典范。无数名师如孙双金老师、王崧舟老师、于永正老师等无不是在“备读”时下尽心血,无不是反复熟读课文直至能背诵,只有教师把范读“当真”了,才能读得准、读得好,才能真正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2.范读,需“择时”

教师的范读需要找到合适而恰当的时间。在学生刚刚接触文章时,教师是不宜范读的,这等于直接“授之以鱼”,此时,学生难以形成独立思考,尚未形成自己的见解,范读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是无效范读。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恰恰越是当学生的朗读遇到困难时、走到死胡同时、处于瓶颈期时,才适合教师示范引领。此时,教师的读往往能让学生豁然开朗,如醍醐灌顶,“柳暗花明又一村”,使其在聆听中欣赏,在欣赏中顿悟,在顿悟中激趣,诱使他们摩拳擦掌,更好地去模仿、吸收老师的朗读方法,并内化为自身的朗读技巧。教师范读“择好时”,就可以让学生在模仿中感受,更在模仿中超越。

3.范读,需“动情”

教师的范读若缺少了真情實感,是难以打动学生、引发学生的共鸣的。教师范读要情真意切,把文本中文字的活、美、真读出来,让教师的“读”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和“感染力”,在产生典范标杆作用的同时,更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点燃其朗读欲望。因此,教师的范读语气不妨夸张一点,神态不妨大胆一点,感情不妨激扬一点;如范读《长相思·山一程》时,以饱含深情、哀婉缠绵的声音诵出作者对故园的深情思念,范读《第一次抱母亲》时,以委婉,甚至哀伤的声调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笔者在范读《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时,抓住提示语中的“拼命地叫”“着急地问”“悲哀地已经哭起来”等“大做文章”,以更加夸张地、幽默地甚至带有“表演性”地读出这些语言对白,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边听边笑、听得如痴如醉。听完后,学生迫不及待地进行尝试,反复练读,而且学得有模有样。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范读,往往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受到情感的感染,会不由自主地跟着教师一起读,由倾听变成自由跟读。此时,范读的指导、示范和引领作用就达到了。

二、朗读教学要“多样”

单一地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是枯燥乏味和单调的,久而久之,学生会读得“烦”,教师听得也很“烦”。教师不妨采取形式多样的朗读形式,让课文的朗读多一点标新立异,让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变得异彩纷呈。

1.个人读,读出“高低”

我们往往认为学生的个别读是最质朴也最单调的。学生单独朗读时面对的是全体师生,其独有的“压力感”会让学生用力最满、“用情最深”,这是最难得的教育契机。教师可组织和鼓励其他学生做忠实的听众和“小评委”。读完后,让“评委”谈谈“见解”,论论“高低”,既可以“挑刺”也可以表扬,让所有学生都成为参与课堂的主体,并从其他学生的朗读中获取好的经验,吸取错的教训。这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趣味,既培养了学生的评价与鉴赏能力,也对提高学生自身的朗读能力大有裨益。

2.配乐读,读出“感情”

俗话说:红花还需绿叶衬。如果教师能在学生朗读时给予美妙、和谐又悠扬的配乐,则会锦上添花,更容易让学生有代入感,能更快地融入课文中,“声”临其境,以读出真情实感。例如,在分析完课文《长城和运河》,进入最后的朗读阶段时,我恰如其分地配上音乐。读长城部分,则配乐为激情澎湃的钢琴曲;读运河部分时,则配乐为委婉优美的小提琴曲;学生在这配乐的感染下,仿佛身临其境,可以触碰那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感受那俊秀美丽的京杭大运河,读出了自己的味道,读出了自己的情感,达到了朗读和音乐的和谐统一。

3.角色读,读出“情境”

当教师执教故事感强、情节丰富以及人物性格分明的课文时,则可以灵活地让学生分角色来朗读课文,以感受情境、触摸人物内心世界。而且,分角色朗读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即使是语文基础较差的学困生也有参与的热情。

总之,朗读是一种有助于学生理解感知、融会贯通的综合素养。朗读既要读得顺、读得好,有声又有情,做到声情并茂;还要读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读出自己的感情;在朗读中既“感动自己”,又“打动别人”,做到绘声绘色。

【参考文献】

[1]支玉恒.简简单单教语文[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2]于永正.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范读朗读策略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漫谈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回归本真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