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背景下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020-12-23 04:53郑瑶
西部论丛 2020年16期
关键词:双循环机遇背景

郑瑶

摘 要: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冲击和国内国际经济政治社会形势的新变化,党和国家高瞻远瞩,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双循环战略”,为我国应对短期变化和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以“双循环战略”的提出为背景,研究双循环背景下,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所能获得的机遇,最后为相关经济主体提供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双循环”;背景;挑战;机遇

经济“新常态”、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等等,对2019至2020年,甚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复杂而深远的影响。面对复杂局势,党和国家提出了“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双循环战略”,为我国应对短期变化和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危中有机,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看到事物的正反两面。“双循环”的复杂局势,给我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孕育着机会。本文旨在探讨“双循环”给中西部地区带来怎样了挑战和机遇,以及中西部地区应该怎样抓住机遇这两个重要问题。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双循环”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接着分析和提炼中西部地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最后针对如何抓住机遇,提出幾点政策建议。

一、“双循环”的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和国际两种经济循环是一直都存在的,只不过去的40余年间,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这两种循环的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40余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我国曾十分依赖国际循环,不管是在对外贸易还是在利用外资上,都是如此。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论断作为国家战略方针被首次提出来。那么,“双循环”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被提出来的呢?

(一)2020年疫情使我国外贸市场遭受巨大冲击。2008年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彼时我国的外贸行业,特别是出口行业,受到了较大的不利影响。2009年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外贸市场得以逐渐恢复。但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大幅增加,国外订单大幅减少,我国外贸市场遭到巨大打击。而且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贸易摩擦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的频繁发生,外贸市场的不利影响短期内可能难以消除。在此背景下,我国需要减轻对出口的依赖,需要更多地发挥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地作用,需要更加积极地利用“国内循环”。

(二)广大人民物质文化需求极大丰富,我国国内市场发展壮大。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内需不足的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我国历经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当前已经具备了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为主要依靠“内循环”,即国内需求,发展经济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加剧。在世界经济疲软,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贸易摩擦逐渐加剧,使得仍处于价值链下游的我国,经济发展受制于人。过度依赖国际大循环导致经济发展风险升高。华为和中兴就是最生动的例子。因此,要改变我国经济受制于人,某些产业被国外“掐脖子”的尴尬局面,就必须改变对国际大循环的过分依赖,将经济发展的动力转变到主要依靠内需上来。

(四)我国疫情得到稳定控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显现。2020年的新冠疫情,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国政府采取的强有力的措施,使国内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对比国外疫情控制的手段和现状可以发现,党和政府以人为本,重视每一个人民的生命安全,其措施得当有效,人民群众齐心协力,这些无不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二、“双循环”背景下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挑战

(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国内循环”效率低下。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逐渐融入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体系。在以“国际循环”为侧重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国内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连续10年保持超过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人均收入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但同时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均GDP差距日趋扩大的问题加剧。近20年东部地区人均收入增速总体上一直保持在首位。中部地区人均收入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但其增速相对缓慢。西部地区自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人均收入水平也在平稳增长。但是从总体上看,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较大。上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降低了地区之间人、物和资金的流动性,导致国内循环效率相对低下。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方面,东部、中部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都在2010年达到顶峰,西部地区在2011年达到顶峰,随后一路下滑。自2011年以来,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尤其是受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的冲击,2019年各区域GDP增速都偏低。这些新经济增长特征,既对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出了现实要求,也为转变当前经济循环方式提供了依据。从区域政策的空间布局角度来看,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需要进一步改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在区域规划中根据各区域发展的优劣势进行更为合理的生产布局,进一步推动各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协同合作,在国内通过地区比较优势与高效的流通构建相对完整的国内产业链体系。

(二)疫情冲击下的全球经济增长疲软导致国内和国际消费需求下降。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元气大伤,世界消费需求大幅下降。虽然中国受08年金融危机影响较小,但“四万亿”的出台,造成了一定的通货膨胀,推高了物价特别是房地产价格,使生活成本大幅增加。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渐式微,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逐渐复苏,但这种复苏伴随着至少以下三点,从短中期来看会持续存在的问题。一是生活成本,特别是住房成本的高企。根据“棘轮效应”,人们不太可能降低当前的消费和生活水平,因此经济发展水平下降对于人们来说,在心理上是难以接受的。二是外贸市场受到了永久性损伤,很难恢复到08年以前的水平了。这主要是因为生活成本的上升,导致我国用工成本同步上升,进而导致的我国人力成本优势不复存在。三是由外贸市场萎缩引起的国内市场订单减少的压力增大。外贸市场的永久性损伤导致国内生产中间品的产业面临损失,同时导致直接从事外贸产业和间接从事外贸产业的工人工资水平下降,这些都导致了国内收入减少的压力和国内需求萎缩的压力增大。而2020年新冠疫情的发生,使上述三点问题更加严重。首先,新冠疫情使全球经济面临巨大不确定性,使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使外贸订单急剧减少国际消费需求下降,进而导致国民收入水平下降,而生活成本,特别是住房成本仍维持在高位,降低了国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其次,国内疫情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民众仍面临收入下降,失业和就业难的阵痛,不少人被迫节衣缩食以减少开支,导致国内需求下降。最后,疫情的影响是全国性的,同样是不平衡的,中西部地区由于外贸占比相对较小,贸易依存度相对较低,受到外贸市场萎缩的影响是相对较小的。

(三)社会治理能力在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巨大差异。 在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处置疫情问题上的表现让我们明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还表现在社会治理方面。在疫情防控方面,东部地区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反应和响应速度,形成应急机制的速度,整体上是高于中西部地区的;在复工复产反面,东部地区更加“胆大心细”,既能做到严密的疫情防控,又能做到保就业和及时地恢复生产,凸显出东部地区政府社会治理的高效性。中西部地区虽然成功地防止了疫情的蔓延,但多地存在一刀切的问题,在复工复产和疫情控制方面不如东部地区那样均衡。社会治理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是相辅相成的,中西部地区想要在“双循环”背景下做到大力发展“内循环”,其社会治理水平亟待提高。

三、“双循环”背景下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机遇

在“双循环”的背景下,全球经济放缓,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使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但同时,经济发展放缓,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恰恰给中西部地区带来了特殊的机遇,主要包括人口机遇和产业机遇。

(一)人力资本回流带来的人口机遇。“双循环”背景下,东部地区,特别是所谓的一线城市,生活成本高企,而世界经济,包括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导致收入减少,这一高一减,导致许多受教育人口选择在一线城市渡过金之后返回中西部城市置业和工作。这主要是因为“双循环”背景下,东部地区的付出时间所获得的边际收益对比于中西部地区相对慢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而言逐渐失去了竞争力。在收入减少而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居民负债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减少欲望获得更多的闲暇时间,比更多的物质收益更能令人产生向往。因此,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应该积极抓住人口,特别是受教育人口的回流机会,抓住人力资本增加的历史机遇。

(二)伴随著产业梯度转移的产业机遇。在和平时期的全球化背景下,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的梯度专业方面,不仅面临着激烈的内部竞争,更面临着激烈的世界竞争。比如服装生产行业,它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最初,服装生产是以廉价劳动力为导向的,该产业可以定位于廉价劳动力的中西部地区。中国加入WTO以后,服装生产逐渐演变为市场(主要是国际市场)和廉价劳动力共同导向的,此时该产业多定位于廉价劳动力充裕的广州深圳等地。随着深圳广州土地成本、生活成本和用工成本逐渐上升,服装生产产业就逐渐迁移到,靠近沿海港口且廉价劳动力众多的东部城市郊区或者沿海小城了。最后,在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阶段,服装生产行业逐步转移到东南亚的一些靠近国际市场(沿海)和廉价劳动力众多的城市。而在“双循环”背景下,外贸市场被大幅削弱,东部地区成本高昂,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我国疫情得到稳定控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得以显现,诸如服装生产等类别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迁移到中西部廉价劳动力充足城市的可行性大幅提高了。再加之政府对大力发展“国内大循环”的重视,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方面就更有优势了。

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中西部地区经济要发展,必须做到人和产业的相辅相成。产业需要人才能发展好,人需要产业才能留得下来。中西部地区相关经济主体应做到至少以下两个方面,才能抓住“双循环”背景下的人口机遇和产业机遇。

(一)人口政策方面。一是要严格控制房价,防止其脱离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要降低生活成本。只有生活成本降低了,才能吸引人口特别是人才的回流。二是要加大人才引进的优惠力度和补贴力度,增加回流人才适应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回流的人才在生活节奏的快慢和收入多寡的节奏转换上有一个适应的时间段,地方政府和企业需要在这个时间段,给予引进人才一定的优待,比如人才公寓,住房补贴,人才补助等等。只有能够让人才在中西部地区留下三五年才有可能让他们留下一辈子。三是要保护环境,增加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文化娱乐的供给,打造宜居城市。相对于发达地区,小城市的优势在于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但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其能提供的精神生活服务极其匮乏。中西部想要留住人,需要继续保持自然环境的优势,同时提供更多的生活服务,打造良好的宜居环境。

(二)产业政策方面。首先要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社会治理水平。“投资不过山海关”的网络名言,生动的展示了水平低下的营商环境对承接产业转移的严重损害。其次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打造产业增长极。要用地区优势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逐渐形成政府,企业,商业和技术市场四合一的产业集群。最后,中西部地区要抱团取暖,打造地区的增长极。要以“中心”去对抗“中心”,培育地区增长中心,让要素合理流动和聚集。有的地区需要合并市县,因为人口和城市规模的增长不但能够合力,防止单打独斗形成的无谓竞争,还能够摊薄公共服务的平均成本。中西部地区需要改变“全都要”的惯性思维,全都要发展的结果是全都发育不良。

参考文献

[1] 张荐华,高军.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中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与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9,41(02):9-14.

[2] 田玉铎.改革开放到“双循环战略”——理论脉络、战略意义与政策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11):10-11.

[3] 郭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逻辑与实现路径[J/OL].求索,2020(06):100-107.

[4] 伍山林.“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涵义[J/OL].求索,2020(06):90-99.

猜你喜欢
双循环机遇背景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转相似
比大小,想背景,悟本质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再见,机遇号
跟踪导练(一)5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机遇
基于Modelica的高炉顶压控制仿真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