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小学美术教育土壤

2020-12-23 04:45顾卿卿
小学时代·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风筝美术传统

顾卿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始终影响着华夏儿女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古往今来,美术创作作为人类展示真、善、美的重要载体,在历史文化舞台上绽放着独特的光芒。如今,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备受关注,传统文化进校园背景下,弘扬传统文化,也成为我们小学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将传统文化渗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才能使小学生从中汲取成长的精神养料,寻根铸魂,提升审美能力,坚定文化自信,成就健康人格,发展成为有用之才。

一、增强教师传统文化底蕴,促进小学美术教育应用

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应用于美术教育,首先,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传统文化修养,能够准确解读传统文化的内涵,把握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真谛,实现教育目标。因此,教师要做一个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者、学习者、保卫者、弘扬者,要通过深入学习,广泛阅读传统文化经典之作等,不断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在日常教学中要积极参加优秀传统文化教研活动,在交流分享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实现共同提升。与此同时,学校应做好美术教师传统文化学习的管理与监督,促进教师不断走向自我完善,从而使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能够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丰厚的精神养料。

其次,教師要结合小学生的教育规律,创新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兴趣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有机融合起来。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美术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时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比如,在执教《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时,教师引领学生伴着音乐欣赏不同时期的青铜器作品,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青铜器到底给了自己什么样的感觉。教师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畅谈了对祖先的智慧和精湛技艺的叹服,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传统艺术的热爱。针对小学美术教学课程架构单一的现状,教师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美术视野,在引领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有目标地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促进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欣赏中华传统美术作品,加深感悟优秀传统文化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绘画历史中,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通过书画作品得以表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书画作品,让学生感受历久弥新的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开启学生在美术作品欣赏中的寻根之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历史知识等,对书画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风土人情、作品创作的特点技巧等进行评析,让学生领悟中华传统书画作品中所蕴含的宝贵的艺术价值。比如,在美术欣赏课《清明上河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这幅图,介绍说:“同学们,这幅图描绘了北宋时期的都城汴京(今天的河南开封),汴河边上鲜活的人民生活,整个画卷中展示出一副繁荣与热闹的情景。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大宋,去汴京尽情游览吧……”在作品赏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介绍作品创作中的相关故事、时代背景等,让学生的想象思考与之融合,深刻地解读中国古代绘画精湛的技巧、写实的画风等,滋养学生的艺术情怀的同时,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与博大。

三、诗画合一感悟品赏经典,领会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师一定要关注古诗词的应用。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其韵律之美、意境之美、语言之美等堪称绝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美术表现力等,可以将古诗词融入课堂,为学生的艺术想象插上翅膀。比如,引导学生熟读《江雪》这首诗,画出诗中描绘的情景。再如,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中的色彩之美,解读其中利用自然色的对比,强化读者感觉的写法。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一句中,可以让学生想象阳光、白帆、青山所组成的画面中,所蕴含的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讴歌。对于画法来说,多解读这样的诗歌,也会给学生的色彩表现以启发。诗与画的融合,可以引领学生寓画于诗,提升创作水平,也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诗与画的融合也使学生置身在诗情画意的情境中,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

四、通过小学美术技能教学,引领学生体验传统文化

技能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中也包含了对民族传统的传承。基于此,在小学美术技能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领学生感受、体验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风筝的魅力》的教学中,教师首先介绍了中国传统风筝的种类,如串式风筝、立体风筝、硬翅风筝等,并通过课件给学生展示各种风筝的样式,从而让学生了解各类风筝的不同;然后介绍风筝的各种结构,中国传统的扎风筝技艺:扎、糊、绘、绑,并引领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扎风筝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中国传统风筝文化的丰富内涵。又如在彩墨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作画习惯为切入点,给学生介绍传统的用笔、用墨方法,这些方法的优点是什么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之光,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崇敬热爱之情,增强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美术技能的传授,也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美术能力、生活体验以及美术教育目标等。与之相应,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应该具有不同的传统文化学习目标。

五、有效延伸美术课堂教学,强化学生传统文化认知

小学美术教学中,虽然贯穿了很多传统文化的内容,但是随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强力推进,在教学实践中,小学美术教师也深刻地感受到仅仅依靠小学美术教材,很难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内容。基于此,延伸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是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只有将传统文化和小学生的生活融合起来,才能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提升传统文化学习的有效性。比如,师生一起参加一些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书画展览活动,让学生在对这些书画的鉴赏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解读了传统文化,强化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再如,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喜欢观看古装影视剧的特点,给学生推荐一些优质的影视剧,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观看来找出问题的答案,促进影视剧的学习。比如,学生在观看京剧时,要求学生结合学习过的古装戏曲人物知识,找出其中哪位是老生、花旦、武生等,在作画时应该如何突出这些人物的特点,如何表现人物的表情,如何表现人物的衣着打扮等等。美术课堂的延伸,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底蕴,也提升了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塑造。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进校园是一项长期的意义重大的工程,直接关系着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关系着未来社会优秀人才的培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以美术课堂为主阵地引领学生领略“传统之美”,是我们每一位小学美术教师所面临的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这就需要教师做好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先行者,努力学习传统文化、实践传统文化,通过有效的美术教学方式,让小学生真正领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对美术产生更深层的理解,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美术综合能力,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实现美术教学和传统文化齐头并进。

猜你喜欢
风筝美术传统
美术篇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学做风筝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