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党建引领 推进乡村治理

2020-12-23 04:34杨光
新长征·党建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党组织机制基层

杨光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只有始终将党管农村工作原则贯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全过程,特别是着眼于决胜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为乡村治理留下政治、物质、精神“三笔财富”,才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奋斗目标。

突出政治引领,汇聚乡村治理整体合力。党的全面领导要落实到“神经末梢”,就必须注重加强政治引领,提升党在基层的领导力。要强化思想引领,坚持“造形”“铸魂”,持续落实好“第一议题”制度,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政治必修课,通过县乡包村干部“领”学、组织生活“深”学、新时代e支部“活”学,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强化组织引领,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以及“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推动党的领导全面嵌入农村各类组织。要强化示范引领,结合人居环境整治等,广泛设立党员先锋岗并划分党员责任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广泛开展党群活动、教育培训活动、文体娱乐活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突出精准匹配,织密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只有党的各级组织健全,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要健全组织设置,深入推进“龙头企业+支部”“专业合作组织+支部”“协会+支部”等模式,探索把党支部(党小组)建在村民小组或自然屯上,逐步形成以乡镇党委为龙头、以村党组织为主体、以产业党组织为链条的新型农村基层党组织覆盖体系。要创新工作模式,建立健全组织联建共建机制,探索成立中心村党委,深入推进“村村联建”“城乡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村协联建”,促进城乡生产要素与党建要素优化配置,引导各领域党组织合力出面协调各方利益、调解社会矛盾、开展为民服务。要抓好工作规范,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规范指标要素体系、建立考核评价办法,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通过对症式整改、组团式帮扶、造血式转化、台账式管理,形成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前进的氛围,进而实现整乡推进、整县提升。

突出选优配强,强化乡村治理人才支撑。谋发展离不开“能人”,抓治理更需要“能手”。要完善培养机制,注重建立完善基层干部能力素质模型,整合利用好各类培训平台,对乡村治理急需的依法行政、科技富农等能力进行系统培训,提升乡村治理的专业化水平。实施村级后备人才培养工程,推动县级党委下管一级,建立村级后备人才储备库,着力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要创新引才机制,实施返乡创业人才回引工程,研究制定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优秀人员返乡创业的优惠措施,回引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采取组建专家服务团、科普志愿团的形式,引进一批专业型、专家型人才参与到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事业中来。要健全评价机制,调整完善乡村基层干部考核体系,体现差异化要求,增加基层群众对考核工作的话语权。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由县区党委备案管理制度,参照县管干部管理模式,县区组织部在选、育、管、备等环节进行全链条管理,防止选人用人失范。要健全激励机制,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认真落实“四类人员”进乡镇领导班子政策,树立在基层一线培养、考察和识别干部的理念,畅通选任晋升通道,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并重。

突出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治理基础保障。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根本的一条就是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抓住“人”这个关键要素,把党员、群众充分组织动员起来,深挖集体资源、资产、资金潜力,采取“支部+产业+农户”模式,大力发展产业项目,激活“干细胞”,持续强化“造血”功能;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内外用力,通过政策驱动、强弱联合、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强村贷”等措施,以一村一策助推一村一业;规范“三资”管理,探索在乡镇街道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把农村集体产权全部纳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引入竞价机制,提高村级资产处置的“透明度”,为群众提供“明白账”。另一方面,要注重引导村(居)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着力盘活土地、山林等各类资源,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把生态资源、治水拆违和环境整治等成果转化为发展优势,拓展养生养老、运动健康等新业态,做优做精农家乐、民宿等新产业,不断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突出服务有效,打造乡村治理工作平台。基层治理归根结底要见人见事,只有解决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才能回应关切、凝聚民心。要探索精准有效、具体实在的工作载体,持续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提档升级,着力把村部打造成为村级议事中心、服务中心、培训中心、活动中心和文化中心,同步建立便民服务平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台,推行“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延伸服务“触角”,拓展服务范围,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差异化需求。要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把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开发集数据采集、综合指挥、代办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平台,推动治理职能部门纵向贯通、横向协调,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基层党建支撑平台,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突出规范有序,健全乡村治理运行机制。提高基层党组织依法依规领导乡村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必须夯实制度“基石”,才能形成共抓共管共治“矩阵”。要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把“四议两公开”作为民主决策的“金钥匙”,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推动村务、财务、党务公开透明。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把乡镇、村党组织讨论研究作为各项决策的前置程序,积极推进村党组织领导的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实践。要建立法治宣传教育机制,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一村一辅警”制度,加大法治宣传力度,深化法律进乡村、进学校、进农户等基层普法活动,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要建立文明乡风培育机制,全面推行移风易俗,因村制宜制定村规民约,倡导文明乡风,引导形成健康生活新风尚。(作者系中共辽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責任编辑/赵    鹏

猜你喜欢
党组织机制基层
基层巡览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