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红色资源优势 提升文化育人功能

2020-12-23 04:34闫冰
新长征·党建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抗联理想信念红色

闫冰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作出指示并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落地生根的一项重要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吸收西方文化中的先进思想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而不断发展和建立起来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时代发挥地方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对于我们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通化地区红色文化资源蕴含丰富

通化是一片红色热土,也是一座英雄之城。从20世纪初,东北地区沦为日俄扩张的殖民对象开始,通化人民便不畏强暴,组建起了义和拳、忠义军等民众武装力量,开启了通化地区坚强御侮的抗争之路。

“九一八事变”后,通化人民与日寇展开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篇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而勇于奋斗的壮丽诗篇。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通化地区先后夺取了四保临江等多场战斗的胜利,这些战斗的胜利成为东北战场上的重要转折点,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和全国的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作为支援战斗的前沿阵地,通化地区成为重要的物资运输口岸和中朝两国军队修整和伤员救治的大后方,是大量军需物资储存和转运的保障基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通化地区便留存了大量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这其中包括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22处,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纪念场所、场馆33处,烈士墓59处,纪念设施16处,涵盖了遗址遗迹及革命精神留存等多方面、多种类的文化形式和内容,为发展和传承通化红色文化积淀了厚重的红色基因,承载了重要的思想价值、文化价值、政治价值以及经济价值和教育价值。

只有将通化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发挥其重要的育人功能,才能真正贯彻和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所做出的“我们从八一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艰苦卓绝的长征、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是革命烈士的鲜血铸就了革命成功,我们一定要牢记新中国来之不易”重要指示精神,才能真正使红色文化在新时期发挥其时代价值、担负起其文化使命。

二、通化地区红色文化的重要育人功能

通化地区红色文化是通化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是在各个时期党与通化人民群众及社会各界进步人士共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先进文化成果,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充分挖掘和利用通化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通化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中饱含着爱国情怀:杨靖宇将军面对强敌毫不动摇,拒绝退守苏联与日伪军奋战至射出最后一颗子弹;抗日英雄王凤阁,毁家救国坚守抗日理想;东北飞鹰、空军战魂高志航,遭遇敌机空袭仍顽强抵抗,最终葬身火海时仍手中紧握飞机操纵杆。这些充满着爱国主义情怀的感人事迹在通化的许多纪念场馆和遗址遗迹纪念场所都有所展现,这些文化资源不仅能够生动、真实地让参观者去了解历史,还能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情怀,对于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具有重要作用。

充分挖掘和利用通化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彭真曾经评价说:“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与红军长征、南方红军游击战争为我军历史上最艰苦的三大斗争。”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联孤悬敌后、爬冰卧雪,在与敌殊死搏斗的14年间,与装备精良且数十倍于己的强敌在极端恶劣的生存条件下,殊死搏斗、苦苦周旋。在艰苦的条件下,抗联战士们也仍然斗志昂扬坚持在抗日战场的最前线。这些生动的历史片段都再现出了东北抗联不畏艰难困苦、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通过深入挖掘通化红色文化资源,与时俱进地弘扬其中所蕴含的艰苦奋斗精神,结合史实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更能够激发出广大党员干部、青年学生的认同感、责任感,从而引导社会形成艰苦奋斗、万难不屈的良好社会风气。

充分挖掘和利用通化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东北抗联第一路军之所以能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生存并壮大起来,是因为抗联开展群众工作的方法得当,赢得了百姓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在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下,东北抗联一路军在短时间内就在通化地区建立起了金川河里抗日游击根据地、老岭抗日游击根据地等多处后方军事基地。历史实践也在不断证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执政之基。”通过不断挖掘通化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为民思想,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在了解地方历史的同时深刻体会:只有植根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执政根基才能更加牢固,党的事业才能进一步地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充分挖掘通化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进一步坚定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思想建设是我党发展和壮大的一项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首要任务。”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必须结合党员干部工作实际适时展开有针对性的理想信念教育。1938年抗联一路军在敌人的“集家并屯”等政策的强压之下,进入到了一个极端艰苦的斗争階段,虽在这种困苦的环境之下,但杨靖宇将军仍然不忘鼓励战士们:“革命就像一堆火,看起来很小,可燃烧起来能烧红了天,照亮黑夜。革命,不管遇多大困难总会胜利的。”通化地区土生土长的抗日将领许树藩,在自卫军发生分化,同乡劝他回家时仍表示:“不打倒日本侵略者绝不回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要多学党史、新中国史,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学常新,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因此,今天我们应当时刻对照先烈,不断补充精神“大餐”。通过加强对抗联精神、杨靖宇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的研究和学习,相关部门不断丰富和创新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将通化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教材,不断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

充分挖掘通化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进一步引领新时代青年积极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东北抗日联军的将士们在与日本侵略者顽强抗争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奋斗精神、在解放战争时期为民族解放而展现出的拼搏精神、在抗美援朝时期为保卫祖国和民族的尊严中而体现出的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为我们当代青年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树立了榜样,成为一面引领当代青年人奋斗的旗帜。(作者单位:中共通化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姜永年

猜你喜欢
抗联理想信念红色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传承东北抗联精神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痛悼抗联老战士李敏
追忆红色浪漫
抗联英雄赵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