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体验指导:班级育人的目标导向与有力抓手

2020-12-23 09:35许海雁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11期
关键词:育人班级生命

许海雁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其中“生活即教育”是排在首位的,可见在陶先生的思想中,在日常生活进行体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也提出“实践育人”的这一途径。可见,在班级育人中倡导回归生活,焕发生命活力与生机,让学生在热爱、了解、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养成品德,是非常重要的。

一、确立目标导向:让教育指导更具方向性

学生的成长过程就是他们社会化的一个过程。作为一名班主任,绝不能让学生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而是应该坚持从生活的本质出发育人,带领学生一起实践道德生活,回归教育本原,回到学生个体日常生活的伦理世界。在此,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生活体验指导的一系列目标。

1.增进对生活的理解

由于长期生活在校园中,学生对于生活的理解大部分只停留在自己接触到或看到的一些方面。同时,由于学业压力较大,学生对于生活本质的思考往往不够深刻。例如,当学生午餐时拿到一份盒饭,脑中想的可能是,今天的饭菜不怎么合口味,我只能挑着吃一点了,一会儿扔饭菜的时候千万别被老师发现了。可是很少有学生想过,这一盒盒的饭菜,经过了多少人的辛苦劳动,最终才送到了他们的手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仅仅是著名诗句,更是当代学生应当对生活增进理解的内容之一。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毛泽东主席在1917年的《体育之研究》上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一百多年后,习近平主席在谈青少年健康教育的时候,同样提到了这句话。由此可见,国家领导人对于学生健康生活意识的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多么重视。健康生活的习惯,不仅仅包括身体上的衣食住行,还包括思想上的、心理上的。在如今的互联网全覆盖时代,现代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而学生缺乏对各种信息的辨别力、筛选力与思考力,往往会被一些负面内容影响。网络暴力、熬夜、吃大量垃圾食品……身体、心理上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在越來越多的学生中蔓延。因此,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意识、养成其良好的生活习惯迫在眉睫。

3.掌握应有生存技能

青年一代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未来,他们要肩负重任、建设祖国,因此在学生时代,就应当为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那就是从自己的生活入手,掌握应有的生存技能。

笔者发现,在小学阶段,能够正确使用劳动工具进行劳动的学生并不是大多数,而日常劳动应当是最基础的生存技能之一。又如,小学中高年段的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往往存在较大的问题,而人际交往方式在成人的沟通合作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类似以上这些生存技能,都应该在学生时代掌握好。

二、凸显生命价值:让生活体验更具深刻性

生活体验指导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其教育对象是学生。作为一名班主任,树立正确的“现代学生观”,教育效果会事半功倍,即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可能性、学生是不可替代的学习主体,学生是有个别差异的。因此,班主任要坚定在生活教育中激扬学生的生命立场,注重关爱、尊重、健全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主体,悉心发现学生的生命价值,发掘学生的生命潜能,发展学生的生命个性。立足于班级育人的生活沃土,向学生传递生命气息,以旺盛的生命力影响和引领学生的生命发展。因此,我认为在开展生活体验指导的时候,班主任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敬畏学生的鲜活生命

在基础教育阶段,老师就是学生眼中的权威人士,对于老师说的话,学生基本都是言听计从的。但是,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生活体验指导的时候,应当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对于学生应当心存敬畏。

前段时间,笔者在班级内开展“我的教室我做主”班会时,先与全班学生商量:我们的教室采用何种主题、在哪些区域进行班级布置、用什么形式进行装饰等,然后由学生自己在课后或个人或小组进行相关材料的准备,接着在班会课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装扮教室。最后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把教室布置得非常漂亮,内容丰富又井井有条。敬畏学生鲜活的生命力,他们将给我们送来大大的惊喜。

2.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学校和班级也不是批量生产的加工车间。班主任面对的每一位学生都是不同的,这不仅仅是一种挑战,更是生命多样性的神奇之处。因此,教师在教育时不能想着把所有学生标准化,而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和引导。有的学生特别喜欢交朋友,但是对于交朋友的方式方法不太了解,那么班主任就可以具体地告诉他应当怎样向他人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并且与他人进行融洽的沟通、交往,不仅让自己收获朋友,也能让他人感觉到舒适与快乐。

例如,笔者班级内有一位活泼的学生,很喜欢中国古代诗词,那笔者就引导他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在班级内举行诗词班会、诗词游戏、诗词竞赛等,充分展现他的才华,同时也带动班级内其他爱好诗词的学生加入其中,在体验当“小老师”“小主持人”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同时也在体验中学习到了组织活动、制定规则、班级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3.展望学生的未来可能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成长过程也是有起伏的,我们常常说,学生的成长是“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因此,在生活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当时当刻的状态,而应该坚信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的未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曾经有一位学生,小学低年级的时候自理能力较弱,放学时把文具、书本一股脑塞进书包里,还丢三落四。班级学生看他能力不太强,有人在老师背后偷偷欺负他。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让他帮忙拿剪刀给我,他手握着剪刀尖,把剪刀把递给了我,这让我看到了他身上的无限可能。于是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有意无意地请他帮忙,并且及时给予他鼓励,还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做事并表扬他。渐渐地,他成为了一个自主能力很强的孩子,自信心增强了不少。

三、突出生活体验:让日常教育更具指导性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善于选用富有道德意义的生活事件,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积极的道德感悟,尤其要重视在常态的教学生活体验中,体现出育人的价值,让生活体验教育更加具有指导性。

1.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引领认知

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习的,不仅仅是学习一系列科学文化知识,还在潜移默化中,通过体验生活学习,收获德行的成长。德育专家谭传宝这样说:“生活化既有利于学生的道德与政治情感的真实体验,也避免了德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假大空。”因此,将教育过程生活化,会让学生的认知与体验发生质的改变。

笔者曾经教过一篇课文《一匹出色的马》,大意是说一个小女孩跟家人外出散步,回家途中因为走累了,想让父母抱,然后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在教学过程中,课文学到一半,我让学生说说,自己走路走得很累的经历与感觉,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当时是怎么做的。带着自己的感受与思考,接着学习文本。在学到小女孩的妈妈和爸爸采取了不同回应方式的时候,让学生进行讨论:你觉得爸爸和妈妈谁的做法更好,为什么?单纯的语文课堂变成了具有思辨性的会场:有的说妈妈的做法更好,直截了当,把理由说清楚了;有的说爸爸的做法更好,用有趣的方式化解了小女孩的吵闹,让她开心地自己走路……这样的讨论不仅仅局限于文本本身,而是将文本中更深层次的认知与德行内容挖掘了出来。

在讨论接近尾声的时候,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走了那么远的路,只有小女孩感觉到累吗?这一个问题立刻又把学生引向了更深一层的讨论:为他人着想、相互体谅、不提无理的过分要求、感恩教育、自己的問题学会自己处理……于是就有了课堂上的课文改编与表演:回家后的我为父母做件事。这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的延伸,都是基于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的道德研讨,进而引发的以体验生活的方式提升道德认知与德行。是的,教育教学不分家,没有离开教学的教育,也没有离开教育的教学。

2.在教学生活场景中自主体验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德育要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紧密结合,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每学年至少安排一周时间,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见,班主任应当强化学生在真实可感的教学生活场景中的自主体验,充分体现出育人的主体性、情境性和生成性。

笔者执教过一节德育课“大自然,谢谢您”,整个课堂就是一个情境化的设置。在课堂的一开始,教师就变身为“大自然姐姐”,带着学生回忆自己去动物园里春游的快乐情境。这是学生切身经历过的一个真实场景,因此在课堂上再次呈现出来,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这样的教学生活场景中,出示大自然中的一些图片,一碗米饭、一件衣服、一艘木船的由来图,甚至现场让学生从麦穗里剥出麦粒,这种看得见、听得到、想得着、摸得到的真实教学生活场景,让学生更加切实地提升了认知、激扬了情感。

生活体验,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在班主任德育的过程中,生活体验指导不仅深受学生的欢迎,也是一个非常具有实效性的德育方法。综上所述,生活体验指导的确是班级育人的有力抓手和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提升认知、丰富情感、实践德行,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方法。

猜你喜欢
育人班级生命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班级“无课日”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