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商品化背景下的唱片封面设计

2020-12-24 07:52卢杉
锦绣·下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唱片音乐

摘要:唱片封面是视觉与听觉艺术的结合,它将音乐文化内涵通过画面呈现出来,已经成为当今流行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设计不但从“视觉”角度传达了音乐的画面感,还影响着作为商品的唱片在市场中的销量。本文将从唱片封面的功能性及其主要创作手法入手,探讨商品经济社会中唱片封面设计对音乐商品化的影响。

关键词:音乐;唱片;封面设计

唱片作为音乐传播的重要媒介,饱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唱片封面作为最直观的画面信息,首先刺激了人们的视觉感官,是音乐艺术中视觉元素的重要表现形式,从另一种感官渠道引领着听众走向音乐背后的精神世界。出现于二十世纪初的黑胶唱片作为最早的唱片形式占据了当时的音乐市场,其包装在最初并没有任何的视觉设计元素,仅仅是把唱片放入类似于牛皮纸袋的封套中,并写上曲目和演奏者信息。直到1939年,刚刚成为美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艺术总监的阿列克斯·斯坦维坦(Alex Steinweiss)(图1)采用类似海报样式的封面设计代替了原本乏味的褐色包装,这一大胆的尝试使唱片的销量在未来的几个月内增长了8倍,掀起一阵唱片业的风暴。从此以后,唱片包装革新的视觉理念便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如今,封面设计已经成为唱片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承载着音乐文化传播的载体责任。唱片封面的功能受首先是对音乐信息的传达,不同的音乐体裁、风格和不同的艺术家信息都能通过不同的封面设计传达给唱片消费者,使其可以轻松寻找到自己想要的唱片。如图2-1中,画面中的管风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此唱片的内容正是巴洛克时期德国音乐家巴赫(J.S. Bach)的管风琴作品集。在图2-2中,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直观的告诉了听众这是一张弦乐四重奏作品唱片,演奏内容为古典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海顿(F.J. Haydn)的室内乐作品《临终七言》。图2-3中,传神的人物肖像和正在演奏的钢琴,不难看出是浪漫主义时期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Franz Liszt)的钢琴作品集。在当代的流行音乐专辑中,一些已经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明星,则更倾向于将其个人形象通过摄影写真的方式将呈现在唱片封面上(图3)。这些信息都能十分直观的表达音乐主题,使消费者可以快速地了解唱片的内容。

唱片封面的另一个功能还体现在对审美感官的刺激,有设计感的封面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使欣赏着从精神层面更接近音乐的精神含义,去发现音乐想要表达的视觉之美。听众从自己聆听音乐时所产生的主观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唱片封面的视觉刺激和回味,会对音乐产生更为新颖的理解,达到更高层次的情感共鸣。良好的唱片封面设计除了对歌曲的推广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还能引领视觉消费潮流。《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图4)是美国唱作人鲍勃·迪伦的第二张录音室专辑,专辑封面展现的是他和自己的女朋友在公寓附近散步的合照,照片中迪伦因为天气寒冷而缩紧脖子,就是这么不经意间的自然流露,却在当时年轻人群体中掀起了一股“迪伦风”热潮。专辑《Unknown Pleasures》(图5)封面上没有标注任何曲目和乐队的信息,画面呈现了人类第一次发现的电球波发出的脉冲信号波形,这一图形已经成为全球最疯迷的图形之一,现在的衣服和刺青都能见到它的踪影。这些唱片的封面设计不仅从兼具功能性与艺术性,使其内在的精神附属价值得到提升,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唱片的销量,在当今生产力高度发达的音乐市场竞争中显得格外重要。

从当代流行音乐传播的角度来看,一张唱片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歌曲的旋律、歌词,还取决于其外在形式的策划、制作和包装。甚至可以说歌词、内容或体裁已经不能被称为音乐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只是作为一种手段来实现对作品情感的传达。所以说,唱片封面作为由线条、色彩和形体等构成的“形式符号”同样也能激发受众的“审美情感”,这种特殊的审美情感是通过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而被唤醒的。如今视觉化已经成为社会的审美主流,视觉图像在市场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随着摄影技术的进步和艺术家的不停探索,唱片封面设计也随着视觉化风潮,开始了对摄影作品元素的融入,最简单的照片往往能引起人们的无限的考。利用摄影照片制作成的唱片封面可以主要分成两大类,其中一类是纪实性的摄影作品,其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故事与时代感慨,而另一种则是有着较高视觉冲击力的当代观念摄影作品,是一种视觉艺术的探索与实践。英国摇滚乐队The Beatles(披頭士)的专辑《Abbey Road》(图6)封面上除了这幅摄影作品外一个字都没有。1969年8月8日,乐队四位成员在EMI的Abbey Road录音棚门外拍摄了这张专辑的封面。在一名警察控制交通的情况下,摄影师迅速用十分钟拍摄了六张照片,最终第五张被选为正式封面照,造就了摇滚乐史上最著名的专辑封面。随后的几十年里,一代代音乐人和摇滚乐迷们走上了这条路,向披头士致敬。

而试验性的观念摄影通过对人们视觉感官的刺激从而引导消费者关注到当下公众的审美诉求,促使人们产生对社会现象、艺术价值、人生态度的深度思考。同时,音乐人也借用观念摄影作品表达对于时代的反思。《Cistern》(图7)是当代古典音乐家Jherek Bischoff的第二张作品,封面摄影来自年轻的艺术家Alex Stoddard,一身金色的Bischoff浮游在幽暗的水中,画面中唯一的光源来自他本身。制作人希望呈现出一种广阔无限的画面感,呼应作品中恢弘的器乐所营造的感觉,而选择水作为拍摄主题也是源于它那种压抑的,黑暗的带着些许恐惧的特质也是音乐所要表达的。

音乐唱片作为一种文化商品,它的封面是消费者第一眼接触到的视觉形象,好的封面设计能够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而作为反传统、反商业化的朋克音乐,其音乐唱片封面设计也是逆商业潮流而为的。他们使用单调的黑白色彩、粗糙模糊的图像、简陋的印刷制作、敏感的主题暗示等,这些显然是不符合商业化标注准的生产模式的。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为地下丝绒乐队(The Velvet Underground)设计的《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专辑(图8)封面上只有一个黄色的大香蕉,本是反商业化的设计却因为其个性的张扬、叛逆的表达而受到人们的追捧和喜爱,当朋克的视觉元素成为一种潮流之后,商业的力量便介入到其中对其进行再一次包装,于是最初反商业化的朋克也避免不了陷入被商业化的矛盾之中。现在的时尚设计、服装设计和产品包装等商业传播中也常常利用朋克的视觉元素,也正体现了这一点。

这种疯狂的反叛精神在今天并没有消失,而是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融入了更加积极的价值观,从中演化出更为“遗世独立”的唱片封面设计风格——超现实主义。来自Ritual Howls的专辑《Into The Water》(图9),将漆黑幽深的海面打开一个深不见底的漩涡,梦境一般的艺术设计让人产生一种像是被吞噬的迷幻感,仿佛随时将要坠入其中。澳大利亚先锋视觉艺术家Jonathan Zawada与音乐人Mark Pritchard合作的这张封面(图10),将沙漠和海水相互拼贴在一起,衔接处理得非常自然,画面效果极具视觉冲击力,仿佛是世界末日里才有的景象。在唱片封面如此引人遐想的情况下,消费者自然也会对专辑中收录的音乐充满兴趣。

唱片封面作为音乐与绘画两种艺术形式跨界混搭的纽带,将视觉和听觉进行杂糅与结合,形成通感,使人达到一种画静心动的境界。唱片在承载音乐艺术欣赏价值的同时,优美的封面设计也会在视觉上为消费者带来审美享受。在当下这个商品经济社会中,音乐的商品化是必然趋势,由于听觉感官传达的诸多限制,作为商品的音乐唱片无法像其他商品那样可以直观的展现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要想提升音乐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视觉化便成为其首要的竞争手段,而唱片最先展现给人们的视觉感官便是封面设计,一个亮眼突出的封面设计必然会将自身与那些平淡无奇的唱片区分开来,在销售的初期阶段便积累了这种领先的优势,这种销售方式也决定了封面设计的优劣成为唱片市场的主要竞争点。在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唱片机渐渐退出市场,CD 光驱技术也逐渐被淘汰,唱片这一音乐媒介逐渐式微,听觉器官的市场竞争开始转移到视觉方向,唱片的视觉封面也因此成为了主要的商品核心竞争点,更加优秀的唱片封面也会提高音乐本身的商业价值,从而使创作者掌握更多的商业利润,无论是封面设计艺术家还是音乐创作人,其创作积极性都会提高,从而使音乐界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由此可见,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作为音乐视觉化代表的唱片封面设计成为音乐的重要市场竞争因素,是音乐界不可或缺的前进动力。

参考文献

[1] Reagan, Kevin. Alex Steinweiss: the inventor of the modern album cover[M]. Taschen, 2011

[2] 梁遠苇.CD封套设计艺术[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

[3] 冯璐.“不谈音乐,只说封面”——优秀经典唱片封面赏[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4)

[4] 张乐,王欢.论摇滚唱片的封面设计[J].艺术教育,2011(02)

作者简介:卢杉(1989-),男,辽宁辽阳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在职硕士(在读)

猜你喜欢
唱片音乐
奇妙的“自然音乐”
“音乐之国”
音乐
一半唱片
自制 冰唱片
完形填空训练
音乐
寻找树叶唱片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