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的“印象”与中国山水画

2020-12-24 07:52蒋佩含
锦绣·下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中国画

蒋佩含

摘要:莫奈是西方风景油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代表艺术家之一,是他将印象派的风格提炼发扬。笔者在了解了莫奈的意向表达之后,发现他的情感表达与中国画的“气韵”表现有相似的地方。本文以此相同点展开论述,意在寻求中西方绘画在文化地域不同的情况下,探索有此共同特征的原因及内在价值。

关键词:莫奈;印象;中国画

一、中国山水画的整体特性

中国的山水画多是把中国的自然风光,壮丽山河作为绘画的主要对象。中国山水画的独立出现在唐代,走向成熟乃至于顶峰是在五代宋时,至此之后中国画家才开始将山水画作为单独的重要描绘对象。宗炳的澄怀味象”解释为:只有怀着虚静的心,才能很好体会审美对象,认为自然山水形象能给人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这一理论性的提出,也为中国山水画提供了理论依据。《叙画》是王微的绘画理论著作,王微认为中国山水画要透过山水的表面抓住事物内部的精神主旨,不能对山水的原貌进行客观性地复制,而是要学会总结提炼,抓住山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实现情与景的交融。王微和宗炳的理论观点体现了中国山水画注重主客体关系的协调,注重将自然和内在精神相统一。

所以在中国山水画的艺术创作进程当中,不论是道家主张的“天人合一”还是王微和宗炳提出的“精神享受的理论,都是中国山水画所提倡的根据客观事物而表达情感交融的追求,这一点和印象主义画派的精神内涵是有相似的地方的。

二、莫奈的视觉“印象”

莫奈在绘画中格外关注对色彩的运用。他认为色彩与光照、位置、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色彩应该随着这三种因素的变化而随着发生相应的改变。抓住自然间一霎那的景物,将瞬间定格为永恒,是莫奈的绘画主张,并且莫奈很好的将这种主张实践于具体的绘画之中。莫奈笔下的风景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是不同的。莫奈注重对同一绘画主题放置于不同的时间点进行反复观察,莫奈形象地画出了不同时间点下光景和气氛的变化,传神地表达了光和色的鲜明感与高明度,使得色彩与光协调出了高超的艺术效果,并且创作出了许多印象派经典的代表作。由于绘画对象主题不改变,所以莫奈的一系列画作实现了多个瞬间的不同效果,因此产生了瞬间效应。色彩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备受重视,这一点鲜明地体现于五代宋朝的青绿山水画中。虽然中国山水画在色彩观念上与欧洲风景画比较,存在很大差异,但是两者都是凭借着直觉在色彩上的描摹对象。郭熙在他的著作《林泉高致集》中有这样的言论:“四时不同:春融恰,夏翡郁,秋疏薄,冬黯淡”欧洲印象派风景画和中国山水画在凭直觉感悟客观自然色彩这一点上存在一致性,但是两者关于自然色彩的表达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国的郭熙等山水画家尽管看到了自然山水在不同时间、季节、气候的变化,但是他们的山水画多局限于春夏秋冬与风雪雨雾等自然界较为明显的描写莫奈的风景画与此形成较大的反差,莫奈的画作能够抓住因为时间变化引起的自然界的色光的微妙变化。

这种表现法在中国山水画中也有所体现,郭熙的画作《窠石平远图》就是其中的代表,这幅画中的树也是远处的低,近处的高;远处的小,近处的大的视觉感知。但郭熙山水画中的近大远小则是在一个相对平面的布局里让观者体会到的。此外,“近实远虚”的描绘手法,在莫奈风景画和中国山水画中都有体现。“近实远虚”的描绘手法在中国的山水画中是通过在创作中运用直觉观察的结果,而对欧洲风景画家来说,这种描绘就是“空气透视”。

三、莫奈画中的写意表现

“写意”是中国画区分于西方绘画最为重要的独特的艺术形式。中国山水画一直都强调注重体现画家的内在情感与精神,而绝非单纯局限于绘画对象的外观相似。郭熙的观点则提出中国山水画中对情感的超脱表达也是对观者的情感有催发的作用,人们经常在一些艺术作品中找到共鸣,而且每个人的感受也是千差万别的,这也体现了艺术的崇高。

正是这种绘画观念成全了中国绘画独具韵味的东方审美特征。中国山水画在创作上倡导把绘画者的情绪融入在艺术作品里,这也对绘画者的绘画技术有了要求;即在描摹自然物象的时候,也要着手于主观情感的表达和注入内在的含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说的正是强调绘画创作时,在再现主观物体的同时还要保持心理上的传导,而最终得到新的启迪。

莫奈的印象主义风景画将自己的意志与自然景物融会贯通,在人的情感和自然景观的结合上找到了非常和谐的构成。中国山水画所倡导绘画精神是,注重描绘外在景物从而传达内在精神,实现景物与主观情感的交融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结合,追求人与物象的心神统一。而印象派风景画很好地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的主张,将画家的情感与想法自然的注入在景物当中,而达到焕然一新的面貌。

四、结语

通过对莫奈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的比较,在关于中西绘画的气韵精神价值所在的讨论的一些思考,对于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从物象到内在思想的转移上提供了进程性的思考,对主客观的印象和逻辑的视角和透视上进行比较,用其共同之处更加强化了人的思想情感與艺术表现终归统一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冯民生.《中西传统绘画空间表现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叶朗.《中国美术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

[3]孔新苗,张萍.《中西美术比较仁》[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猜你喜欢
中国画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