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课程思政元素的探微

2020-12-25 12:43赵协慧张广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7期
关键词:医家古文中医药

赵协慧,张广梅

(青海大学 医学院 中医系,青海 西宁 810001)

0 引言

高校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全方位地使学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并与专业课程教育形成协同效应,从而更好地贯彻高校在课程改革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总任务。医古文课程是高等中医药院校道德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传承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不可或缺的内容[1]。

1 医古文课程思政的意义和必要性

医古文是高等中医院校中医各专业教育中的重要课程,是专业基础课。在中医课程系列中其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最为密切。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2]。主要研究古代医药文献语言现象,具有知识性、思想性、文学性的特点。医古文因其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深度地挖掘所包含的道德教育价值因素,不仅能丰富医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增强文化自信,而且培养人文素养,提高道德修养。

本课程开设对象为一年级新生,他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刚刚踏入新环境,接受新的专业、新的课程,对其充满了好奇心。医古文教学中通过对文字、词汇、语法等专业基础知识的讲授,在提高语言水平,完善知识结构的同时,培养学生全面掌握医古文精髓,提高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增强对中医学的认知感及认同性,为其将来从事医疗工作奠定坚实可靠的知识基础和思想基础,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的人格养成,进而提高其责任使命感[3]。

2 医古文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特色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医古文》。全书分为两部分内容,首先为古汉语与古医籍知识,主要研究古代医著语言现象,针对阅读古医籍积累古汉语基础知识。选文部分为先秦至清代反映古代文献语言概况,及与中医药相关的古文40篇,文理丰富、医理明易。所选文章非常重视中医与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的交融,体现中医药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本质属性,体裁包括医家传记、医著序文、医论、医话、医案等,教学内容以讲授文理为主,兼顾医理。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医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医古文是承载中医文化的重要载体,新形势下挖掘医古文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医古文专业教学,是向医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典范。医古文中每篇文章独立存在,思政教育理论内容不成体系,散落在教材的相关篇章中,应对其思政元素进行挖掘整理,大体包括有:

2.1 医乃仁术的价值观。儒家思想中突出的是“仁爱”,以仁爱之心治国,是为施仁政;以仁爱之心治病,是为行仁术。如孙思邈《大医精诚》中对待患者要先发“大慈恻隐之心”,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不避艰辛、寒暑、吉凶,一心赴救,要有“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张仲景看待医疗活动“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身。”并将其渗透在医德的培养中。许多医家身体力行,都把施行仁术救治百姓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总之,以上选文中有关内容都是“医乃仁术”价值观的体现。诸如此类,可以分门别类,形成较为系统的思想教育素材。

2.2 审慎行医的诊疗观。医生的准确诊断治疗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健康,面对变化莫测,复杂多变的病情,医生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应该做到“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显示详细诊查、准确诊断、谨慎治疗,不得有丝毫差错的审慎行医的诊疗观;比如一医案记载“崔默庵诊症,苟不得其情,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必得其因而后已。”简短的文字,足以看出崔默庵施治时精心细致、认真负责。明代医家张景岳提出医者必须做到心小,胆大,行方,智圆,全面掌握望、闻、问、切四诊,综合分析才能做到准确诊断和治疗[4]。

2.3 精勤不倦的治学观。每一位立志学好中医的人,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修炼、临床实践、反复思考,不断夯实理论基础,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才能成为真正优秀的中医师。而古代的许多医家都经过艰苦卓绝的学习,才取得辉煌的成就。如晋皇甫谧“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他身残志坚,手不释卷,一生以著述为业,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东汉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后世留下不朽医著,树立了刻苦钻研、精勤不倦的治学态度,被后世称为“医圣”;药王孙思邈“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努力探求至精至微之医理;明代医家李时珍“搜罗百家,走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5],用毕生的心血和精力,写成举世闻名的东方医药巨典《本草纲目》。诸如此类,不可胜数。授课中以历代先贤严谨、坚持、精益求精的治学思想为范,引领学生学习体会其大医精髓,潜移默化中提升道德涵养。用医家的仁爱之心,高尚的医德修养,严谨的治学方法和高超的诊疗技能,来感染学生,使学生树立“热爱医学,立志于医”的坚定信念,能更好地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弘扬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中医药核心价值观[6-7]。

3 医古文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和路径

医古文为中医药学类专业的基础课,教学目的和意义与时俱进,在新形势下课程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重新定位,突显课程思政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讲授,结合推荐课外阅读的方式;应用传统诵读教学法,经典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从时代背景,题解,人物生平事迹,经典案例等角度渗透思想教育内容。考核可采取小论文的形式[8-10]。

总之,医古文教学应发挥中医文化的优势,加强课程思政内容建设,寻找医古文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挖掘医古文中蕴含的道德教育因素,发挥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落实立德树人的总任务。

猜你喜欢
医家古文中医药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绿豆发芽(小古文版)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对病机十九条中“心”与“火”的质疑
中医所讲的“忌口”是怎么回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