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博物馆文化特色

2020-12-25 17:04马玉鹏
关键词:陈列博物馆特色

□马玉鹏

一座博物馆从其诞生到成长、 发展,文化面貌和特色始终如影随形。 博物馆以开放的胸怀,吸收着所在地域的有形和无形的历史文化遗产,形成博物馆的收藏特色,由此衍生出陈列特色、建筑特色、环境特色、宣传特色;博物馆人在博物馆特色工作中产生了管理特色、服务特色、理念特色;在聚集和发散的循环往复中逐步形成博物馆文化特色。这种文化特色是博物馆存在的基础和精神支柱。

包罗万象的博物馆都应以独特的面貌区别于其他文化机构,区别于其他博物馆,成为人们了解博物馆所在地域文化或某些领域的便捷通道。 文化特色越鲜明,博物馆定位越准确、越具有创新活力,发展动力就越强劲。 对博物馆文化特色的关注、分析、培植,有助于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平衡、科学、可持续发展,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博物馆架构, 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一、博物馆文化特色的内涵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 博物馆通过征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博物馆文化包含博物馆及博物馆工作的各个方面。

博物馆文化特色的产生, 有其特殊的背景和土壤。 每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在形成和发展中,都会由于自身的气候条件、历史发展、地理环境、物质生活、民族宗教、民风民俗而产生自己的文化特质。 因此,文化特色是国家、地区、城市的生命,是灵魂,是根脉。 这正是避免在博物馆建设及博物馆文化特色建构过程中,形成过分简单化、同一化趋向的基础。

博物馆文化特色是指博物馆收藏的物与从事博物馆工作的人的有机统一,外在形象与精神内质的有机统一,是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统一。 博物馆文化特色既指博物馆的外部形象, 更指博物馆的精神风貌。总体来说,博物馆文化特色就是在内容上反映出一个国家、地区、城市最具有代表性、独特性、典型性的文化内涵,博物馆文化特色的最大、 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它是博物馆文化中的特殊内涵,也是博物馆与博物馆之间相互区别的文化个性。

文化特色是博物馆的生命和魅力, 是博物馆发展走向的通道。 一个博物馆,其文化越有特色就越有品位,越有吸引力和知名度,从而越有可能在社会竞争中打造博物馆品牌而赢得发展先机。 博物馆文化特色是重要的资源,可以促进博物馆事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鲜明的博物馆文化特色有利于吸引人才、资金,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博物馆文化特色的构成

1. 博物馆文化特色的构成要素分类。 博物馆文化特色的载体可分为硬件和软件。

硬件包括博物馆收藏、建筑、基本陈列,也包括公共服务设施、 形象标志、 员工服饰等,例如建筑艺术风格、馆区景观、导览指引标识、展览活动公告、出版物、宣传册页、文创产品等物质实体。 它们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博物馆文化特色。

就博物馆建筑而言, 博物馆建筑是博物馆硬件设施的基本骨架, 是营造博物馆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建筑是城市成长的年轮,每座博物馆建筑不仅是设计与营造出来的,更是在时代的土壤中“长”出来的。 在20 世纪六七十年代, 国内的博物馆建筑存在同一性问题,呈现出统一模式,缺乏特色,这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自20 世纪90 年代起,国内三大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逐渐建造起来,此后,国内博物馆建筑呈现异彩纷呈的局面,各具特色。 进入21 世纪以来,博物馆新馆建设进入快车道,但同时也存在同地域文化、 博物馆内涵结合不够紧密的状况, 新的建筑趋同问题也相应出现,如以“鼎”为造型基础的博物馆建筑就有十几例, 而有些博物馆建筑从外观上与其他现代建筑别无二致。

软件包括博物馆的价值追求、办馆理念、职业道德、规章制度等,也包括博物馆的公益性、工作规范、操作流程、公众服务、员工素质等非物质形态, 又涉及博物馆工作者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心理文化层。

以办馆理念为例。 在某种意义上博物馆办馆理念特色是不同时期、 不同管理者水平和素质的综合反映。 博物馆办馆理念特色与不同时期社会文化背景、经济发展状况、人文价值观念等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博物馆办馆理念对博物馆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管理者对博物馆负有历史性责任, 他们的理念都有那个时期博物馆发展的印记。 早期博物馆以收藏为核心工作, 关注的核心是文物,方向是向内的;自20 世纪90 年代起,博物馆把目光更多地投向观众, 体现 “以人为本”理念,方向是向外的;新时代的博物馆讲究内外兼修,逐步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方向是聚集和发散。 博物馆的办馆理念、核心价值观念乃至博物馆精神应形成长期连贯性、发展性,与时俱进,使博物馆精神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每个管理者的统筹决策、员工的参与、工作的规范,都是营造博物馆文化特色不可或缺的要素。

硬件与软件要素二者统一结合, 就构成了博物馆文化特色的完整内容。

2.博物馆文化特色构成分析。 收藏特色。每个地区都有它自身的历史文化积淀, 每个博物馆也都有独特的文物收藏, 文物收藏特色也是博物馆文化特色的核心内容。 征集收藏的文物是博物馆文化特色的硬件内容,征集收藏的过程是博物馆文化特色的软件形式。 应重视彰显本地区历史文化特色的文物征集,也应重视近代、当代系列文物的征集;同时,还应注重征集收藏的过程,形成博物馆征集收藏的规范流程和特色工作, 而征集收藏特色工作也为博物馆特色宣传提供重要的素材。

地域文化特色。 “在文化地理学观点下,自然是文化产生的土壤, 文化是人类与环境不断发生交互作用的产物。 ”[1]它包括地理环境、物质生活、民族宗教、民风民俗等,不同的地域导致分别属于不同的地域文化圈, 因而具有不同的地域性文化特色, 这构成了博物馆不同的文化内涵的重要内容。 如北京是北方文化, 山西是晋文化, 河南属于中原文化等, 而同属于江苏的苏南和苏北呈现出不同的文化面貌。

基本陈列特色。 基本陈列是文物藏品联系公众的主要方式。 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底蕴,主要通过陈列展览来表现; 博物馆与社会公众的联系,主要是以陈列展览为媒介。 一个精美的基本陈列可以提升博物馆的社会知名度,凸显其核心价值。 博物馆基本陈列应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的特点,是形成博物馆文化气质和特色的关键因素。 如山西博物馆的“晋魂”陈列,湖州市博物馆的“吴兴赋——湖州历史与人文”陈列,洛阳博物馆的“河洛文明”陈列等[2],已成为独具特色的博物馆文化品牌。

文化传播特色。 博物馆传播包括博物馆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通过讲解服务、导览设施、文化讲座、多媒体影院、文化演出、公众考古、 文创产品等独具特色的各种形式实现博物馆文化传播,也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以及新闻出版等扩大文化传播范围和广度。 文化传播特色是博物馆文化特色的重要构成要素,是博物馆实现凝聚力、吸引力和提升社会关注度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博物馆根据自身需要和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文化传播活动, 使博物馆成为观众向往的精神家园。

三、博物馆文化特色建设的思考

基于博物馆文化特色的分析, 博物馆文化特色根植于博物馆、 博物馆人和博物馆工作的方方面面, 对于博物馆文化特色的建设应立足于博物馆功能、定位和特色内涵,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注重工作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循序推进博物馆文化特色的建设。

1.特色定位。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人口众多,遗存繁杂,要根据各馆实际和区位优势,不求洋求全求大,但求特色鲜明、服务大众。 ”[3]博物馆特色定位于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馆藏资源基础。 在博物馆特色文化建构诸环节中,历史文化背景、馆藏资源基础是先天因素。 全国各地域、城市都有较厚重的文化积淀, 有鲜明的历史文化特点。 这些博物馆包含了历史文化积淀的有形的物质成果, 也包括了无形的文化风格与个性。

博物馆特色定位的建构过程就是对于地域历史文化背景、馆藏资源的挖掘、整理、分析过程。 地域历史文化研究、藏品研究、观众调查、博物馆调研、地方风土特色研究等工作应做得充分而彻底, 以找准博物馆特色文化定位。 定位确定下来后,对定位的观照要贯穿始终,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审视、把握是否符合当初的定位。 在博物馆征集、保存、修护、研究、展览、教育等各项功能的实践中赋予其文化特色。

2.人才优先。 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文化竞争力实际上就是人的竞争力, 它竞争的不是看得见的物的指标, 而是人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博物馆物需要博物馆人按博物馆规律开展博物馆工作。 博物馆物是历史的,博物馆人是现代的, 博物馆物通过博物馆人的研究、解读,推介给公众,产生博物馆文化特色。 博物馆文化特色的建构和发展,关键还在于创意内容的发展。 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博物馆人才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博物馆在开展特色文化建设时面临的首先就是人才问题。 一个博物馆,如果没有多少历史、考古、陈列、艺术、管理、策划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哪怕有再好的硬件设施,也成不了强馆、大馆。 加强博物馆文化特色建设,必须下大力气做好人的工作,引进人才,培养人才。

3.品牌形象。博物馆特色文化建设要注重自己的特色形象, 形象的构造主要来自博物馆特色文化。 在博物馆特色文化建设中,可以考虑树立博物馆文化品牌, 突出地域人文和历史文化特点。

当人们说起北京与上海的区别时, 主要从文化特色上加以区分:京派与海派;人们也可以说出首都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的区别,更多的人从建筑、陈列上感受到分别。 一个优秀的陈列就是博物馆的特色品牌,如:湖南博物馆的“马王堆汉墓文物展”,河北省博物馆的“神秘的中山国”,河南博物院的“中原文化之光”等。 一个优秀的社教服务项目同样构成博物馆的特色品牌。 如河南博物院的华夏古乐表演, 无锡阖闾城遗址博物馆的多媒体放映厅,金沙遗址博物馆的文化剧场等。 一件精美的文物也能代表博物馆的特色品牌。 如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编钟, 河南博物院的莲鹤方壶,郑州博物馆的青釉瓷尊等。 一个小小的馆标也是博物馆的特色品牌。 如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太阳神鸟标志, 首都博物馆的中国印式标志, 河南博物院的以建筑外观为造型基础的标志等。

可以说, 现代博物馆越来越注重自身品牌形象建设, 博物馆品牌形象集中代表了一个博物馆的文化特征、风格气质,值得我们下大力气研究实践。

4.公益性质。博物馆的定位决定了博物馆具有公益性质的特点, 是区分其他社会机构的重要特征。 很多博物馆管理者把公益性视为博物馆进入市场的包袱和束缚, 其实博物馆公益性可以使博物馆具有良好的公众形象,获得更好的优惠政策,也使博物馆能够更容易进行公关宣传,能够更直接和教育、旅游等社会团体联系,开展交流合作。 只要善于利用, 博物馆的公益形象就是博物馆长远发展的独特优势。

以实现社会效益为己任的博物馆也并非排斥经营运作,适宜的经营运作可以推进博物馆社会效益的实现。 博物馆在与社会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应该更加珍惜自己的公益形象,把握商业化运作的尺度,避免负面效应。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后,对文化性休闲和知识性消费的需求迅速增加,很多文化旅游机构包括博物馆正在遭遇文化特色产品“深度”开发不足的发展瓶颈。 以博物馆特色文化为核心,以博物馆馆藏、博物馆建筑、博物馆陈列等为载体,围绕观众心理诉求,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已经是新时代实现博物馆发展的重要途径。

5.制度环境。博物馆特色文化建设的内部因素主要由文化观念和文化体制两方面构成。 对于建设博物馆特色文化有什么样的观念,具有什么样的人文精神,采取什么样的路径, 直接影响着博物馆文化追求目标和精神境界。

体制机制因素在推动博物馆特色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以往,由于受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机制的束缚, 博物馆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做法,缺乏相应的制约、考核、激励机制, 长此以往, 将会制约博物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博物馆因自身的性质决定自身的运行规律,应进一步完善各项规范。 藏品征集、文物保护、陈列展览等业务都需要相应的规范做支撑。 “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继续深入推进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 坚持以创新增活力,通过工作方式方法、管理运营模式创新, 激发广大文博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4]加强博物馆自身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提高办馆水平和服务质量, 作为博物馆全面业务工作的指南, 使博物馆在运行中发现不足、肯定成绩、明确方向,以优秀的特色文化产品服务社会。

6.文创推介。文创推介是博物馆特色宣传的有效方式, 可以使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弘扬,从而成为人们了解历史、艺术和科学信息的载体。 通过文创产品的研发,文物价值得以延伸和有效推广; 通过文博特色文创产品的宣传推介,不断普及博物馆文化知识。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 可以说中国博物馆文创产品已经从初创到产品规模化、 服务规范化的转变, 正在向有序适度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迈进,逐步与国际接轨。 ”[5]

博物馆的研究成果是藏品的历史、艺术、科技等领域的价值的深度挖掘, 是提供深层次、高品位、独创性文创产品的基础。 对文物和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 是博物馆开发特色性文创产品得天独厚的优势。 来博物馆的游客中, 不可否认地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因有猎奇心理而单纯看一看的普通观光者,但“中坚力量”还是那些文化爱好者。 深层次、高品位、独创性的博物馆文创和相关服务, 是连接博物馆与博物馆观众的纽带, 要使这些人成为博物馆长期的固定的目标观众。

博物馆文化是博物馆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 博物馆文化个性和特色是博物馆及其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 现代博物馆的形象和吸引力基于文化特色, 而文化特色的核心是博物馆的魅力所在。 博物馆文化特色作为各种不同类别、 不同层次博物馆存在的基础和精神支柱, 对博物馆未来的发展存在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我们应科学地分析自身资源基础,准确定位,科学规划,精心培植,建构各具特色的博物馆文化, 把博物馆发展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

猜你喜欢
陈列博物馆特色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特色种植促增收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博物馆
组合与构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露天博物馆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