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实施“退耕还林+”实现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双赢

2020-12-25 02:47文图
绿色天府 2020年11期
关键词:通江县新一轮花椒

○文图/ 王 亿

通江县在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中,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全力打造产村相融、脱贫攻坚新样板,实现了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双赢。

退耕还林+产业发展 还出“小银行”

退耕还林建设基地

通江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属于革命老区、秦巴山区、贫困地区“三区”叠加的特殊区域,没有产业,农民难富;农民不富,生态难保。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以来,通江县改变了上一轮退耕还林以生态林为主的局面,充分尊重农户意愿,“还什么”由农民做主,政府只作引导,不再搞“一刀切”。截止2019年底,全县新一轮退耕还生经济林比重由前一轮的0.3%提高到了现在的80.4%,形成了“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一户一园”新局面,让家家户户植下了“摇钱树”,建起了“小银行”。同时,通过坡耕地流转实施退耕还林,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专合社+农户”“大户+农户”等方式规模发展特色产业,让退耕农户拥有土地流转金、务工薪酬金、效益分红金、政策直补金“四金”农民。

据悉,全县依托新一轮退耕还林建成的10.57万亩经济林在正常年份预计产值达5.3亿元以上,让农民直接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农民得丰收

花椒采摘

发展乡村旅游

退耕还林+乡村旅游 打造“新业态”

“赏桃花、采蓝莓、品葡萄、摘花椒......”,一到每年果树开花和果子成熟季节,擂鼓寨桃园、龙头寨李子园、方山蓝莓园、鹦鸽嘴葡萄园、桅杆坪青花椒园等基地游客络绎不绝,共赏新一轮退耕还林成果带来的田园之趣、丰收之乐、乡村之美。

近年来,通江依托新一轮退耕还林种植葡萄、桃树、李树、梨树、蓝莓、玫瑰等特色水果和花卉2万亩,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挖掘旅游产品、打造节庆品牌等手段,深入推进乡村旅游新业态,取得了明显成效。

“现在果树品种多,成熟时间各不相同,游客一年四季都能在园区休闲旅游赏花、品尝采摘新鲜水果。”方山蓝莓基地负责人刘旭介绍到。下一步,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灌溉堰渠和管道,硬化采摘便道,增设儿童游乐设施,开办特色农家乐,提供吃喝游玩、采摘体验、户外烧烤、民宿客栈等一条龙服务,让游客进来玩得好、留得住、愿消费、想再来。

退耕还林+脱贫攻坚 实现“小康梦”

自2014年来,县委、县政府以生态扶贫为突破口和着力点,紧紧抓住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机遇,将全县15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有条件的非贫困村贫困户实行分年度全覆盖。截止目前,全县32个乡镇和壁州街道办事处14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已实现退耕还林全覆盖,中央财政退耕还林现金补助达14518万元,6.12万户退耕农户享受到了政策“红利”。其中,1.12万户3.81万名贫困人口人均获得政策性补助1345元,实现直补增收脱贫。同时,退耕农户节约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年户均劳务创收达3万元以上,为全县脱贫摘帽,同步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4年,我家因两个学生上学被评为贫困户,2015年我拿了5亩土地实施退耕还林种植花椒,除了政策性补助外,去年摘椒子3000多斤,卖了2万多元,今年又卖了2万多元”三溪镇永乐村6社村民蒲纯宗美滋滋地说,“我还在花椒地养鸡,年总收入3万元以上,早在2018年就脱贫了。”

猜你喜欢
通江县新一轮花椒
通江县:砥砺奋进 强力构建“温暖人社”
通江县:创新推行“培训+”模式 助增技促就业
通江县:扎紧制度“笼子” 筑牢居保基金“防线”
通江县:“三集中三联合”打好根治欠薪攻坚战
当前花椒价格走低 椒农如何积极应对
中国加大力度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
摘花椒
花椒泡脚好处多
国电资本:新一轮改革蓄势待发
韩城大红袍花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