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医理论指导下的附子炮制研究探讨

2020-12-26 07:53乐山职业技术学院614000侯跃飞陈易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7期
关键词:中医理论附子生物碱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614000)侯跃飞 陈易

四川国药药材有限公司(610000)孙鸿

附子的炮制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1]、《金匮要略》[2]中用附子的方剂共36方,主要分生用和炮用,生用以强心为主;炮用以固表、温中散寒、强肾为主。同是附子,张仲景采用两种不同的制法来分别用于不同的病症。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曾记载:“附子生用发散,熟用则峻补”[3]。从汉代起至清代,约有70多种附子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的演变有的是为适应医家用药的需要,而更多的是由一些历史性的因素造成的。一些炮制方法甚至大大降低了药效,甚至增加毒性,如胆巴腌制。附子应该如何炮制、如何使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药效值得大家深入思考。本文作者一直遵循中医经典理论,在附子炮制方面做出一定探索,提出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继承附子古代炮制精华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中药炮制研究新思路。

1 无胆附片的理论依据与诞生

1.1 盐、胆制附子造成的误区 盐、胆制附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一直沿用到现代。虽然已经沿用了好几百年,但是也存在一定的误区。

早在古代,一些医家认为采用盐或胆巴腌制附子会使临床疗效降低,如,明代张景岳的《景岳全书》记载:“附子之性热而刚急,走而不守,土人腌以重盐,故其味咸而性则降”[4],批评盐腌后改变了附子的药性;清代《本草正义》云:“附子市肆中皆是盐制之药,而又浸入水中,去净咸味,实则辛温气味,即一制于盐之咸,复再制于水之浸,久久炮制,真性几乎尽失……附片二钱尚不如桂枝三五分之易于桴应,盖真性久已淘汰,所存者寡矣”[5];清代唐容川《本草问答》曰:“今用盐腌以去毒,使附子之性不全,非法也”[6];清代《药笼小品》:“土人以盐腌之, 其性愈减”[7]。

生物碱是附子的主要药效成分和毒性成分。研究表明附子在经胆巴炮制后6种酯型生物碱含量明显降低[8],甚至有研究表明附子经胆巴炮制后总生物碱损失约80%[9],而一些无胆炮制方法,如砂烫法、清炒法等能够显著增加炮制品三种单酯型生物碱和七种水溶性生物碱的含量[10]。在药效方面,有研究表明胆巴的加入一定程度上影响附子发挥其功效,如附子加工成黑顺片后其散寒止痛的功效降低[11],而一些不加胆巴炮制的附片在强心方面要优于黑顺片[12]。附子经胆巴炮制后药效大大降低,所以现代一些医家在临床中应用《伤寒论》中的经典方时要使用约100~200g制附子才能达到相同疗效。现代研究还表明,胆巴含有大量的钙、镁、铅、镉等金属离子,对人体具有毒性,临床中常出现胆巴中毒现象[13]。

1.2 无胆附片的诞生 附子盐腌制、胆巴腌制的防腐炮制方法是由于历史原因产生的,与古代医家用药需要的可能性较小。盐、胆巴炮制造成附子中的有效成分大量流失,临床疗效大大降低。随着现代低温保鲜防腐技术的发展,大批量附子低温储存3个月不腐烂已可以实现,传统的胆巴防腐方法可以被替代。为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四川江油中坝附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过反复尝试攻克了鲜附子储存的技术难题,成功生产出无胆的生附片、蒸附片、炒附片,并载入2010版《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研究表明无胆蒸制或炒制附片能有效去除毒性成分并保留有效成分,“去毒存性”能力较好[14],附子经无胆炮制后最大限度保留了总生物碱含量,而有毒的双酯型生物碱的转化率较高[15]。

2 附子去皮炮制沿革与现代研究

2.1 附子去皮炮制历史沿革 除无胆附片外,附子去皮炮制同样值得关注。早在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就有附子去皮的记载:“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1]到了唐代,《本草拾遗》中记载:“去皮,炮令坼,以蜜涂上炙,令蜜入内,含之勿咽”[16]。宋代《太平圣惠方》记载:“每日早以新汲水浸,日一度换水,浸七日,去黑皮,薄切,曝干为末”[17]。《类编朱氏集验医方》:“生附子,削去皮,破四块,用赤小豆半方,藏附子于中,慢火煮,附子透熟软”[18]。明代《普济方》记载:“去皮,蜜水煮”[19]。清代《握灵本草》中记载:“附子,去皮蒸过”[20]。附子去皮炮制方法从古一直沿用至今,现代从1963版药典到2015年药典均记载了附子去皮炮制规格—白附片[21-29]。

2.2 附子去皮炮制的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去皮炒附片在炮制的过程中存在单酯型乌头碱下降区间与双酯型生物碱上升区间不一致现象,且总酯型乌头碱含量先下降后上升。推测可能双酯型乌头碱向单酯型乌头碱转化过程中存在中间体[30]。笔者从中医理论角度对附子去皮意义进行了探索研究:《素问》中阴阳应象大论以辛甘发散为阳,附子味辛、温为阳,“阳”以“行”为用,而附子皮具有包裹性和束缚性,不利于附子阳气的发散,猜想去皮是为更好地发挥扶阳的功效。笔者在实验研究中初步发现附子皮能抑制生物碱水解,推测附子皮中可能有某种物质抑制生物碱的转化,使有效成分的转化率降低。刘雨诗等[14]的研究已证实去皮可以提高附子中有效成分的相对含量。

3 结语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31]。中药炮制首先需要中医理论的指导,古代医家对附子进行炮制大多是基于遣方用药的需要,而到了近现代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附子炮制不当,临床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已经不能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笔者以无胆附片、附子去皮炮制为例进行了阐述,在此提出建立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继承古代炮制精华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中药炮制研究体系。

猜你喜欢
中医理论附子生物碱
附子的采收和加工
经方中“附子一枚”的古今考证研究*
巴山花椒根中的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氰基硼氢化钠还原胺化京尼平合成拟生物碱与活性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补火生土法的主要理论研究
中医理论在异位妊娠急诊绿色通道护理的应用
有毒的附子产值高
浅谈《难经》之命门理论
正交试验法优化苦豆子总生物碱的超声提取工艺